顾澜玉十六岁时已位列三妃之首,可见其受宠程度。
一次上元灯会,游戏中的顾澜玉捡到了一个不受待见的、活的不如低等太监的、衣不蔽体的在宴席周边躲着捡食吃的皇子。
这位皇子的生母身份极其低微,不过有几分姿色,偶然一次机会,替了一位身子不方便侍寝的妃子,爬上了武帝床榻。
说也是个有运气的,一次即中招,怀了个皇子,武帝随口封了个妃,赐了一处宫殿。
武帝是个长情的,但长情的人往往也很薄情。
这位有运气的妃子怀了龙子,却过上了如同寡妇一般的日子,一个人度过了难熬的孕期,一个人在大雨倾盆的夜里生产,简陋的殿内没有太医御医围绕,只有宫人们用几样不起眼的首饰请的一位年老的嬷嬷,生了半夜没生出个什么,唯一支撑她保持清醒的便是见一见武帝的信念,有了孩子,武帝定会看在孩子的份上过来看一看她。
结果很惨,她到死都没见到武帝,甚至连孩子的脸都没看真切,孤独寂寥的结束了悲凉的一生。
孤零零的小皇子在母妃生前住的宫殿长大,长到三岁,说话晚,走路也晚,傻乎乎的只晓得吃和睡。
有一次,不知怎的,武帝心血来潮地忽然记起来自己还有个不知长到几岁的孩儿,下朝后特意绕路去看一眼,门都没进,便见一脏兮兮的傻孩子正趴在地上吃土,顿时失望而归。
小皇子的母妃不受武帝待见,小皇子也不受待见,宫人们有路子的找路子,没路子的留在宫殿以折磨小皇子为乐,反正武帝也完全忘了后宫之中有处偏远的宫殿活着一个流淌他的血的孩子。
没爹没娘的孩子在宫人们的欺辱中苟延残喘的挨日子,时常遍体鳞伤、食不果腹、瘦弱不堪,活的连宫墙外的乞丐还不如。长期营养不良,加上久伤不愈新伤不断,导致这孩子身量比同龄孩子矮整整一个头。
若说小皇子的母妃一辈子的运气花在了与武帝春风一度的晚上,那么小皇子一辈子少之又少的运气全部用在了三岁那年的上元节上,饥饿难耐的小皇子偷偷溜出宫门,遇上宫里过节,又是上元节,只要躲在宴席边的花丛里,不消走动,就能捡到不少美味的食物果腹。
可怜的小皇子正在偷摸捡地上一块不知被谁啃了一口的糕点时,一束捧花不偏不倚的砸在了小皇子头上,把饿了几天的小皇子砸晕了。
醒来时,小皇子一睁眼便看见了一个天仙似的人儿,他以为自己死了,搞不好渡劫升天了,所以表现得异常安静,连哭都只是落泪而不发出声音。
直到一身躯凛凛的男子,五官深邃的男子有力的长臂一捞将眼前那天仙似的人儿一把抱起时,小皇子才在那天仙似的人的惊呼中清醒。
他没死,被救了,不仅有了王宫之中最受宠的妃子做母亲,还有了王宫之主做父亲,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每天不重样的新鲜饭菜,有一天换十套也穿不完的新衣,有一堆唯唯诺诺万事以他为中心的宫人……
一切仿佛是一场美梦。
他的母妃叫顾澜玉,特别好听。
而他终于有了名字,不是小皇子,不是小杂种,他叫季聿修,顾澜玉起的。
顾澜玉说希望他长成翩翩少年,文采出众,提笔就能写出意境美好的诗文。
也是那时,他才知道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一位正常皇子从出生起就该有的。
他的母妃,顾澜玉,是位古怪精灵却十分温柔的大美人,她待一切,无论人还是花草都十分友善,不然怎么会不嫌弃他,还要养他呢。
到了入学的年纪,顾澜玉说待在宫里会变傻,根本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于是含着泪,依依不舍的把他送到宫外顾家,即太傅府,府里有顾澜玉的父亲,顾太傅,还有两个与他年纪差不多大的,但是特别调皮的孩子,一个叫云天欤,一个叫裴灏。
五岁那年,顾澜玉让人带他回宫。五岁的季聿修再见顾澜玉,觉得母妃一点儿没变,还是那么活泼爱笑爱闹,小季聿修手足无措的尴尬的熬过一阵亲亲抱抱举高高后,圆圆的脸又被顾澜玉柔软的指头揉捏成各种形状,最后,小季聿修顶着一张红彤彤的脸随他的母妃走进大殿。
那是一次三甲殿试,皇帝一生戎马,称帝后极重视文化教育,在全国各地办了许多学校,卷起了一股崇文之风。
皇帝有心要试试后辈的学业,殿试后,便要试他们。
当时人特别多,三甲书生,文武百官皆在场。
小季聿修特别紧张,攥着顾澜玉的手在冒汗。
顾澜玉捏着他的脸笑他,语调轻快,她说,你怕什么,你是场上最小的,父皇对你不会太苛刻的,放宽了心,就上去凑个数,丢脸了算她的。
小季聿修环顾四周,他的对手挺多,几个从小就养尊处优,赢在起跑线上的皇兄皇姐,还有那俩没有半刻不在嬉笑打闹,你追我赶的小子,一个云天欤,一个裴灏。以上,所有人,他全没放在眼里。
准确的说,他没把在场的任何人,除了顾太傅和顾澜玉放在眼里。
为什么?因为学问最大的是他的师傅,当朝顾太傅;见识最多的是他的大哥,那个不稀罕当官,成天带他到各地见世面的顾家大少,顾澜玉的哥哥,顾明允。
顾澜玉不知道,五岁的季聿修已经是能与一朝太傅坐而论道的人了。
那些从小养在深宫里的小公子小公主们,哪里是他的对手。
武帝有意试探小辈们的学识,由一甲三名出题,结果无论背书、作诗作词,写文章拼书法,谈民生论时政,小季聿修皆应答自如,且游刃有余,其思力十足,剖析入微,偏僻入里,大大的惊艳了所有人,包括顾澜玉。
顾太傅捋着胡须,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实则内心无比骄傲。季聿修是他众多门生最有天赋的学生,触类旁通,擅举一反三,何况人家在天赋之外还格外勤奋刻苦,一天之中除了睡觉,其他时间皆手不离卷。顾太傅看着被武帝高高举起的孩子,不由想起初见这孩子的场景,瘦瘦弱弱的,仿佛衣服下边是一副骨架,人小,志气却大得很,开口就要成为大文豪,文采出众,提笔就能写出意境美好的诗文的那种,他请求自己在教导他时不要有任何保留,凡是自己教过的内容,他会一字不漏的全部记住。开始还以为他是小孩儿脾性,大话连篇,结果证明他是认真的,从笨拙模仿到熟练运用,从一问三不知到无所不知,只用了两年时间,而他的以后,还有很多很多个两年,此子的成就,不可估量。
说回武帝,武帝对季聿修的印象还停留那个流着口水趴在地上啃土的时刻,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蓬头稚子竟能在两年内脱胎换骨,变成一个舌战群儒提问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丝毫不落下风的天才。
自此,小季聿修年少成名。
顾澜玉因教子有方,成了贵妃,那时,她不过锦瑟年华。
季聿修长年在太傅府里学习,要很久才回宫里一趟。
武帝因长年征战留下的伤痛病倒了,由皇后垂帘听政,季聿修渐渐的分得一些差事,全是太子他们挑剩下的,地方偏远,条件艰苦,大多吃力不讨好,但季聿修从不嫌弃,事无大小,给他就接,接下就干,他不仅脚踏实地的干完了,完成效果还超出预期。
就这样,季聿修擅为民解忧的名声一点点的传开了去,找上门的人越来越多,太傅府门庭若市。
皇后拿不住季聿修的把柄,便把气撒在了顾澜玉身上,想发设法的找由头折磨顾澜玉。
季聿修有次回宫,顾澜玉声音微弱,神情憔悴,但见了季聿修立刻浅笑着与他说自己累得很,下不了床了,便躺在床上与他说话。
一别几年,季聿修长变了模样,继承了他那美艳生母的外貌,性子更成熟稳重了。
季聿修似有许多许多话要与她讲,但左右不过一些日常话题。
问了问身体可好,一餐吃多少饭,说一说去往外地办差事的途中见闻,诉一诉顾明允跳脱的思维,不听指挥的行为。
说着说着,一滴血从顾澜玉不经意间搭在床沿的指尖滴落,季聿修看得清楚,蓦地瞪大眼睛,一脸惊骇,如遭雷击。
印象中,顾澜玉打小养尊处优,从未吃过苦,更别说是受刑。
那天季聿修坐得端正,一动没动,因为顾澜玉不想让他看见,她脸色苍白的一边喊着热,一边把身上的薄被踢下床,盖住了那几滴血。
彼时已入深秋,天气凉的厉害,围着炭火都会觉着冷,哪里会热呢。
季聿修见过顾澜玉后没过几年,那些被皇后所害,无辜惨死的妃子的族人们——一堆朝臣,联名上书将皇后轰下了台,关进冷宫待审,墙倒众人推,亲近皇后的官员纷纷倒戈,奈何皇后家族庞大,父兄手握重兵,镇守边关,处死是不可能处死的,顶多撤掉冷宫里的宫人,任其自生自灭。太子愚孝,不忍生母受苦,领三万募兵逼宫,一路砍杀,王宫血流成河,死的朝臣和宫人不计其数,杀红了眼的一群人提着刀气势汹汹的闯进武帝寝宫。
顾澜玉孤身一人守在武帝榻前,执一只黄金凤钗守护者病重不起的“武帝”。
儒雅的太子一手执剑,一手抖开一丈长的卷轴,上列着皇帝上百条罪状,诉尽其生平罪状,斥其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紧不慢的念完最后一条,太子扔掉卷轴,大声勒令皇帝退位。
这位没吃过苦经历多少挫折的太子啊,死于优柔寡断废话太多,连床上躺的是不是自己老子都没搞清楚,身形笔直的在榻前跪着巴拉巴拉一通说教,殊不知,他每多说一个字,守在殿门外的募兵就死一打。
季聿修早得了太子造反的消息,提前潜入王宫转移了武帝,为掩人耳目,留下了贵妃做戏。
太子逼宫被擒,被剥了储君之位打入天牢。季聿修救驾有功众望所归的成了储君,为宣太子,顾澜玉则成了皇贵妃。
宣太子外出办差时邂逅一青年名医,与少年将军云天欤一起连哄带骗将带回王宫为武帝治病,不出一月,武帝的病情好转,能亲理朝政。
当时有传言说武帝缠绵病榻并非旧疾发作,而是皇后为把持朝政,给武帝下了毒,失势生后怕事情败露,便撺掇太子谋反。
可惜了那位儒雅的太子殿下,一无所知的被生母利用,错过了整个江山。
太子被废以后。
本来所有事情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宫里偏又传出了皇妃与皇子罔顾人伦厮混在一起的惊人言论。
至于这皇妃与皇子说的是谁,但看皇后祸乱朝纲入住冷宫,太子逼宫搬进天牢,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便不难猜测传闻中的皇妃和皇子分别是谁了。
开始并没有人把这传言当真,觉得显而易见是冷宫那位曾经权势滔天的皇后不甘失败,着人放出的谣言。
一个怨妇罢了,且先让她得意几日,只要没人理她,流言自会消停。
但是时间久了,传言非凡没有消停,反而愈演愈烈,不仅宫里有,连宫外也有了,且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各个都声称是亲眼所见。
如,长相貌似宣太子的男子牵着一蒙面女子逛庙会,那女子的眉眼像极了皇贵妃。
又如,自称是宣太子的男子为一容貌倾城倾国的女子与某某公子大打出手,那打人的男子温柔的唤那容貌倾城的女子为,玉儿。
天下谁人不知当朝宠妃的大名为顾澜玉。
这些事儿终是闹倒了经历了诸多波折现在只求能够平静度日的武帝那里,步入老年的武帝有些相信了,他派人跟了季聿修三天两夜,发现其果真与一蒙面女子有接触。
武帝把宣太子召进宫,一问才知,那蒙面女子是一地方官员的友人之女,原名,江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