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寝殿,映照在谢渊苍白的面容上。
他的眉头微微蹙起,手不自觉地按在小腹上,那里还在隐隐作痛。
血腥仿佛还萦绕在鼻尖,他的身子虚弱得连抬手都显得吃力。
司马清坐在床边,紧紧握着谢渊的手,目光一刻也不曾离开他的脸庞。
他能感受到谢渊的不适,那种隐忍的疼痛让他的心也跟着揪紧。
他的指腹轻轻摩挲着谢渊的手背,低声安慰道:“阿渊,你受苦了。”
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几名大臣鱼贯而入,神色凝重。
为首的宰相躬身行礼,声音沉稳却不失急切:“殿下,登基大典的各项事宜亟待您亲自过目。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殿下移步正殿,主持大局。”
司马清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谢渊身上,没有丝毫挪动的意思。他的手心温暖,将谢渊冰凉的手指包裹其中,语气坚定而不容置疑:“眼下太子妃尚未脱离危险,诸卿自行商议,若有紧要之事再来禀报。”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显然对太子的态度感到为难。
礼部尚书上前一步,语气恭敬却带着一丝催促:“殿下,登基之礼关系社稷安危,万民瞩目。太子妃吉人天相,自有太医照料,您大可放心前去。”
谢渊微微睁眼,眼底泛起一丝愧疚。
他强撑着想要起身,却被司马清按住肩膀,力道虽轻却不容抗拒。
他张了张口,声音细若游丝:“阿清……你去吧……莫要为我误了大事……”
司马清低头凝视着他,眸中满是心疼与不舍。
他的手轻轻抚过谢渊的额角,替他擦去细密的汗珠,声音低沉却饱含柔情:“你在痛,我怎么走得开?”
谢渊的手指微微收紧,小腹传来的钝痛让他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努力压抑着不适,勉强露出一抹微笑,声音虚弱却透着坚决:“我能撑得住……你快去……这是国事也是大事,别耽误了。”
殿内的大臣们见状,纷纷附和道:“是啊殿下,太子妃如此识大体,您更应以国事为重。
司马清的目光在谢渊的脸上停留良久,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他低下头,声音沙哑而颤抖:“好,那你一定要好好的,等我回来。”
谢渊的睫毛微微颤动,似乎想要睁开眼看他,却又因为疲惫而无力抬起。
他的唇瓣轻轻动了动,发出了一声几不可闻的回应:“嗯……”
司马清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的那一刻,眼中的柔情尽数收敛,取而代之的是属于未来帝王应有的威严与冷峻。
群臣见他起身,顿时松了一口气,纷纷后退让出一条路。
吏部尚书紧随其后,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之色:“殿下英明,天下百姓必感怀于心。”
司马清步伐沉稳,身后的寝殿渐行渐远,他的心却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绳索紧紧牵住,难以割舍。
直到走出殿门,他才停下脚步,回头深深望了一眼那扇紧闭的房门,眼神复杂而隐忍。
“传令下去,”他的声音低沉有力,“所有太医轮值守护太子妃,不得有丝毫懈怠。若有半点差池,提头来见!”
身旁的侍卫立刻领命而去,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中回荡。
司马清收回目光,大步走向正殿,衣袍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头即将展翅翱翔的鹰隼。
正殿内,群臣早已列队恭候,见到司马清步入殿门,齐齐跪拜:“参见太子殿下!”
司马清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平身。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声音冷峻而威严:“今日召集诸位,是为商讨登基大典之事。国不可一日无君,朕自当继承大统,但——”
他的话音一顿,眸色陡然转深,“在此之前,朕有一事需诸位明白。我与太子妃伉俪情深,故而无论诸位如何不愿,我也是要封他为后的。”
群臣闻言,皆是一震,彼此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
吏部尚书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臣等自然明白您对太子妃的重视。只是,皇后人选事关国体,太子妃他毕竟身为男子,只怕……有所不便啊。”
司马清冷笑一声,眸光锐利如刀,直直射向那位尚书大人:“有所不便?依你之见,究竟有何不便?”
吏部尚书被他的目光震慑,不由得退后半步,额头渗出一层薄汗:“殿下息怒!臣并非有意冒犯,只是自古皇后皆为女子,太子妃虽贤德,但毕竟……难以母仪天下。”
“母仪天下?”司马清眉峰微挑,声音里带着一丝嘲讽,“何为母仪天下?阿渊才智过人、德行兼备,哪里比不上那些只知争宠的后宫嫔妃?况且他已有身孕,腹中就是未来的太子,他怎么不配为后?
吏部尚书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的冷汗更是密集了一层。
他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却在司马清凌厉的目光下噤若寒蝉,喉咙仿佛被什么堵住了似的,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殿内的气氛骤然凝滞,仿佛连空气都冻结了一般。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司马清那双锐利的眸子。
他们心中清楚,这位太子殿下向来雷厉风行,手段强硬,尤其是在涉及太子妃谢渊的事情上,更是寸步不让。
司马清冷冷扫视了一圈殿内的群臣,声音低沉而充满压迫感:“朕的决定,不需要任何人质疑。
司马清的话语如同重锤击打在每一个人的心上,群臣噤若寒蝉,无人敢再置喙。
他的目光如刀锋般锐利,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定格在吏部尚书的脸上:“尚书大人,可有异议?”
吏部尚书浑身一颤,连忙跪下,额头贴地,声音颤抖:“臣不敢!殿下英明,太子妃才德兼备,实乃皇后之位的不二人选!”
司马清冷哼一声,转身走向大殿中央的龙椅,衣袍翻飞间,气势凛然。
他坐定后,目光冷峻地看向群臣:“既然无人反对,那么此事便就此定下。礼部即刻着手筹备封后大典,务必与登基大典一同举行。”
“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