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军医们开始行动了,李承乾也是欣慰的点点头,说了这么多并没有白费。
大唐人还是非常讲道理的。
李承乾正要走,发现站在不远处的李靖等人一愣。
“李将军。”上前拱了拱手。
在军营内,正常交流还是要称呼职务。
李靖和身后的将领也是拱手回应:“太子殿下。”
最后,李靖点头笑道:“太子殿下刚才那些话可是真的?”
大唐虽然商业发达,南来北往的商贾不少。
可大部分百姓都不知道,哪怕是官道,也不都是平坦的。
见识到了南崖工业园的水泥路,李靖就设想过,要是水泥路能在大唐遍地开花,那以后行军速度不就更快了,运送粮草也会缩减不少的时间。
最主要缩减了运送粮草的时间,也是节约了不少的粮食。
李承乾微微愣了愣,不过还是很快的回道:“李将军,孤何时说过谎?而且是对着如此多的人,要是孤承诺的没有完成,孤还有何信誉可言?”
闻言,李靖欣赏的颔首。
到时候旁边的张公瑾一脸不忿的说道:“太子殿下,就算大唐要修路,也不一定需要用突厥这些俘虏吗?”
想到曾经的袍泽,不少都死在了突厥人的手中,他就意难平。
李承乾对张公瑾不熟悉,毕竟常年驻守在边疆。
别说这些边疆的将领了,李承乾在长安城很多有名的将领都没有认全。
还是卫规在旁边低声说了一句:“太子殿下,这位是张公瑾将军。”
张公瑾?
“定远郡公?”李承乾诧异的喊出了爵位。
张公瑾并没有意外,拱手回道:“正是臣。”
“哦。”李承乾看张公瑾年纪也不是很大, 看起来也就三十几的样子。
历史上张公瑾是贞观六年病逝。
那也就是四十来岁,真是天妒英才啊。
嗯,张公瑾的事迹确实算得上英才,原本效力王世充,在李绩和尉迟敬德等人的推荐下,才来给李世民效力。
一些着名的战役,都有他的身影,特别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要算卦,被张公瑾一把抢过龟壳甩在了地上,还说‘占卜是为决定疑难之事,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如果占卜的结果不吉,难道能够停止行动吗’。
最终玄武门成功,李世民也开始重用张公瑾,出任代州都督。
而且还多次对李世民提出进言,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采纳,特别是上表请求实行屯田这一举措备受好评。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张公瑾,虽然不惜他的言语,但这个人是没什么毛病的。
“定远郡公提出的问题很好,当然大唐的百姓响应朝廷的号召,应征徭役来修路。可百姓都来修路了,粮食谁来种定远郡公给孤出个主意如何?”问题很尖锐,李承乾也没有因为张公瑾的功绩而给一个好的语气。
想要富,先修路的政策绝对不能改变。
何况他名下如此多的产业都需要人力,在蒸汽机问世之前,人力就是最原始的劳动力。
张公瑾被噎住了,不过还是愤愤不平。
“那我们也可以慢慢来,不一定要短时间内就修好吧?”
周围的将领,包括李靖都这么静静的看着张公瑾和李承乾辩驳。
因为他们知道,张公瑾是死脑筋,爱兵如子,镇守边疆这么多年,袍泽一个两个都离去了,要说最恨突厥的,莫过于他了。
李承乾却失望的摇了摇头:“定远郡公,孤曾闻你上表请求朝廷实行屯田,还以为你是有眼界,有格局之人,可没想到如今被仇恨蒙蔽了双眼。”
“明明这些事情不需要大唐百姓来承担,就因为你个人心中的愤恨,就让百姓去承担无妄之灾,难道你的仇恨比大唐百姓还重要吗?”
语气严肃,话语尖锐。
周围将领听了也是紧皱眉头,纷纷看向了张公瑾。
张公瑾也是脸红脖子粗,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没错,他就是恨。
“大唐疆域广阔,外敌环伺。你真以为林邑的粮食贸易可以长久的进行下去吗?周边全是小国,今日我们能给他们利益,他们可以臣服于大唐,你可知他日大唐要将粮食价格降下来,他们会不会翻脸?”李承乾越说越生气:“虽然孤说过,林邑的粮食足够大唐百姓食用十年二十年,哪怕人口翻倍都可以,但那也是在林邑安全的情况下。朝廷能够分出大军去镇守林邑吗?”
“就算没有了颉利,之后草原的可汗还会少吗?”
这话深深的扎进了诸位将领的心中,也认同这样的话。
大唐周围还有很多的强敌。
李承乾抿着唇继续道:“吐谷浑,吐蕃,高句丽,薛延陀,西突厥,还有西域和岭南那些小国,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大唐如今是猛虎,将帅无数,可谁能保障下一代还有如同李将军这般的神将?尉迟将军此等猛将?”
“大唐就像是一头猛虎,清醒的时候山林中的野兽不敢靠近,可一旦这头老虎病了,你觉得这些野兽会不会群起而攻之?”
振聋发聩。
所有的将领对此都严肃了起来。
“父皇已经三十多岁,如果再拖二十年,三十年才能修好大唐的路,请问到时你们谁出征?是让孤御驾亲征吗?”
“这......”张公瑾已经目瞪口呆了。
没想到十岁的太子殿下,已经想的如此深远。
他确实是一时气愤,并没有想过那么长远。
李承乾还不放过张公瑾,继续用严厉的语气道:“孤不怕你们军功有多高,不怕你们是建国之功臣,就怕你们不愿意打仗。外面的疆土有多大?大唐不知道的疆域又有多少?波斯过去就没有强国了吗?海的对岸是水还是陆地?”
“什么都不知道,就在这里计较个人得失,大唐将士流的只是突厥这点血吗?”
“孤在心中已经谋划好了大唐的百年大计,父皇要是不在了,孤自然会继续为大唐开疆拓土,为大唐铸万世之基,为大唐百姓谋平安顺遂。只要完成了百年大计,那么未来的大唐不惧任何强敌,强大到外敌膜拜,能打败大唐的只有大唐自己。”
“能打仗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管理好大唐才是最神圣的。军队再强那也是对外的,对内呢?减少百姓徭役,就是孤对大唐百姓首要的一个政策,未来不止要减少徭役,还要停止徭役,让百姓能够安心种地讨生活,过上好日子,定远郡公你能明白吗?”
“臣......臣失言,请殿下恕罪。”张公瑾脸颊红润,很不好意思的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