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人群慢慢安静下来。
李承乾则是继续说道:“这群人都是犯了滔天罪恶,轻则审判三五年,重则审判十年,二十年,甚至可以有终审监禁。或许很多将士们不懂终审监禁,孤给你们大哥比方就是这个人被关进监牢那一天开始,就永远不会出来,他一辈子只能待在监牢之中,还要每日干活。”
“太子殿下,那他要是不干活呢?”人群中传出来一道声音。
周围人也是顺着声音让开了一条路。
李承乾看过去,发现是一名很清秀的年轻人,可能都不满二十岁。
“不干活,那就不给饭吃。想吃饭就要干活。”李承乾对着这年轻人很肯定的说道:“让他们死很容易,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但让人最折磨的不是死,死是一种解脱,反而让他们每日劳作,做的那么苦才能得一点点粮食吃饱饭,这才是最痛苦的。”
“在监牢里,他们没有自由,每天都要干活。”
看着有人张张嘴,却没发出声音。
李承乾便猜测的问道:“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种出来的粮食给他们吃,很浪费?不如拿去喂狗?”
不少人附和的点了点头。
甚至有人愤恨的说道:“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自己都吃不饱凭什么给他们?”
李承乾笑了。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凭劳动所得。如今大唐不缺粮食,我可以跟大家保证,未来十年哪怕是二十年,大唐不会缺少粮食。孤的老师魏征,如今已经去了岭南,去开荒种地。在林邑有一种粮食一年两熟,朝廷非常的重视,所以派了孤的老师魏征前去监督试验,如果成功了,别说如今大唐几千万的人口,哪怕是翻十番,我们都不会继续饿肚子。”
嘶!
翻十番?
是什么概念?
他们想都没想过,三千万万百姓吗?
大家很吃惊,可李承乾却继续说道:“到时候粮食多的你们吃不完,你们吃多了粮食会想着吃一些甜点,吃一些更好吃的东西,不会天天想着吃粮食。所以别在意拿点粮食,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发展大唐,让大唐更加的富强这才是关键。”
“孤在这里跟大家保证,给大唐十年时间,大唐百姓绝对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因为有你们这些将士保卫疆土,未来你们抓回来的俘虏都会送去建设大唐。”
“想要富,先修路,大唐不富的原因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周围聚集过来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惊动了李靖他们,也过来凑热闹。
只是他们没有挤进来,而是在外围听着李承乾在说,脑中也在幻想那种场面。
“为什么啊。”看李承乾这么好说话,有些胆子大的士卒也会开口搭话。
李承乾笑着说道:“因为大唐的路不好走,或许你们不知道,从南到北差异很大,因为道路崎岖,运送货物很难。就说水果,恐怕你们很多人都没有吃过水果吧?北方这边很少有应季的水果,可是在南方有些地方一年四季都有水果。”
“因为保存不易,加上道路难行,所以水果送过来也烂了。要么就是花费颇大运来北方,但是价格昂贵,你们买不起。但道路修好了,是不是很多东西就能送来北方了?价格也不会很高,最主要的是岭南的粮食如果种植成功,孤能跟你们保证粮食的价格还会降低,都时候你们地里不需要种粮食,种一些其他的作物,能够卖上高价的作物,不好吗?”
“当然路也不是说修就修,光靠征发徭役,哪怕十年都修不起来大唐所需要的路,而且应征徭役的百姓说不定还会活活累死,这不是朝廷愿意看见的。所以,孤想了一个办法,建设大唐需要人力,这会死人的人力尽量少用大唐百姓,那么这些俘虏是不是就很合适?”
一番长篇大论说下来,不少的士卒都纷纷认同。
他们本来就是农户,当然知道徭役是会死人的,朝廷能够少征发徭役,那么他们就不需要每年都服徭役,不是更好吗?
所以李承乾的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太子殿下,朝廷真的会审判他们,然后让他们去修路吗?”问话的还是那名年轻的士卒。
李承乾很肯定的点头,对他保证道:“孤在这里跟你们立誓,你们在保障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多抓俘虏,打完这一仗,这群人便会被审判,少则三年,多则三十年,他们一个都跑不掉。除了修路铸坝以外,还会给大唐开荒,挖矿。只要能够建设大唐的活,他们都跑不掉,什么累就安排他们干什么,什么苦就让他们干什么。”
“好。”所有人都鼓起了掌,非常赞同。
似乎放下了之前的仇恨,换上了让这群俘虏替大唐百姓干最苦最累的活那种快感。
就在此时,外围传来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太子殿下,按照您所说,那么这些俘虏三年之后,又该去哪里?”
这道声音周围李靖、秦叔宝、尉迟敬德等人纷纷投去了不悦的目光。
闻言,士卒们也是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不知道是谁问的,但同样回答了。
“判三年,期满发放回原籍,是草原的那么他们就在草原继续给大唐放牛羊马匹。”
不料这么一说,将士们纷纷皱起了眉。
李承乾也感觉到了气氛不正常,抿着唇道:“你们不用担心,虽然发放原籍,但你们想想未来草原都是大唐的,会由唐人来管理,我们也就不需要担惊受怕,他们也是苦命人,战争不是他们发起的,而是听到了蛊惑,认为劫掠大唐就能过上了好生活,所以他们才会拼了命的去打仗。只要大唐能让他们家人过上好日子,孩子过上好日子,谁愿意打仗?丢了命难道比留着命还好吗?谁不想看自己的孩子慢慢慢慢长大,成亲生子?你们说是不是?”
一部分人倒是开朗,想通了。
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人皱着眉。
忽然,那位年老的军医却开口问道:“太子殿下,是不是老夫现在去替这些突厥兵治伤,大唐未来会越来越好?”
“当然。”李承乾笑着点头回答。
虽然是军医,但他们都被思想固执了。
但李承乾所说的他们虽然不能全理解,也能理解留着俘虏,大唐会更好。
老军医面容一肃,连忙对身后的几名军医喊道:“去,把那些休息的全喊过来,既然太子殿下说他们有用,那么就是有用的,我们不能给朝廷拖后腿,不能给太子殿下添麻烦。”
一会儿功夫,就有几十名军医跑过来给突厥伤兵看诊。
这一幕,李靖和其余将军面上都有复杂,只有一人满是不悦,那就是张公瑾,刚才问三年后俘虏去哪的也是他。
他觉得李承乾这种做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