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伍子胥:忍辱负重的复仇者
费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是杰出的人,如果让他们逃跑了,将成为楚国的祸害。可以用他们的父亲作人质把他们召来。如果不来,就杀了伍奢。”平王派人对伍奢说:“能叫你的两个儿子来,就活命;不然,就杀了你。”伍奢说:“伍尚为人宽厚仁慈,叫他,一定能来。伍员为人坚定,忍辱负重,能干大事,他知道来了就会一并被擒,势必不会来。”平王不听,派人召集伍奢的两个儿子说:“你们快到宫里来。我来活命你们的父亲。不来,我就杀掉你们的父亲。”伍尚打算前往,伍员说:“楚国召我们兄弟,并不是想保全我们的父亲,是怕我们逃走会成为后患,所以拿父亲作人质,假意召见我们两人。我们一到,父子三人就会一起被杀。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呢?去了也不能向楚王报仇。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去,借助外力来洗雪父亲的耻辱。一起死了,一点好处也没有。”伍尚说:“我知道去了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但只恨父亲召我以求生路而我不去,以后又不能洗雪耻辱,终会被天下人耻笑。”他对伍员说:“你可以走了!你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回去与父亲一起死。”于是伍尚就束手就擒。使者也想抓伍子胥。伍子胥拉弓搭箭对着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跑了。伍尚到了楚国,楚军就将伍奢和伍尚一起杀了。
伍子胥到了宋国,正赶上宋国华氏作乱,他就同太子建一起逃到郑国。郑国对他们很好。太子建又到了晋国,晋顷公说:“太子很能干郑国信任你。如果你能做我的内应,我从外面攻打郑国,一定能灭掉郑国。灭掉郑国后就封你做诸侯。”太子建就回到郑国。事情还没有成功,正好太子建的一个随从因个人私怨要杀太子建,并通报给郑国。郑定公和子产就杀了太子建。太子建有个儿子叫名胜。伍子胥害怕了,就和名胜一起逃奔吴国。到了昭关,昭关的官兵要捉拿他们。伍子胥就与名胜各自只身徒步逃跑。追兵紧跟在后。到了江边,江上有一个渔翁乘船经过那里,知道伍子胥的危急情况,就渡过他过江。伍子胥过了江,就把剑送给了渔翁说:“这把剑值一百金,送给你老人家。”渔翁说:“按照楚国的法律,抓到伍子胥的人赐给粟五万石、爵位上执一圭的官吏职位,哪里只是百金剑呢!”不接受剑。伍子胥还没走到吴国都城就生了病,停下来讨饭、要饭吃。他到了吴国都城吴郡吴县地界的时候,文种知道他困苦不堪,就去拜见当地的官员被推荐给吴王僚。
在历史的长河中,伍子胥的故事无疑是一段充满激情与决绝的传奇。他的一生,是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复仇之路,是对正义与自由的坚定追求。
当楚国佞臣费无忌诬陷伍奢,企图诱捕他两个杰出的儿子时,伍子胥与伍尚的命运便被紧紧捆绑在一起。面对生死抉择,伍尚选择直面困境,而伍子胥则深知楚王的险恶用心,他决意逃亡,寻求外力以洗雪家族之耻。在昭关,险象环生,渔翁的出手相救让伍子胥得以逃出生天。而这把价值百金的剑,成为他与恩人之间的纽带,见证了他在绝境中的坚韧与决心。
在流亡的过程中,伍子胥结识了落难的太子建,两人同病相怜,携手共度时艰。然而命运弄人,太子建在郑国遭背叛被杀,伍子胥再次失去依靠,心中的复仇火焰愈发炽烈。历经磨难,他终于抵达吴国,在文种的引荐下得到吴王僚的重用。从此,他开始了辅佐吴国、蓄势待发的历程。
在吴国的日子里,伍子胥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崭露头角。他不仅助吴王僚稳坐王位,更推动吴国军事力量的壮大,为日后的复仇埋下伏笔。他与孙武的携手,更使吴国的军队如虎添翼,一时间威震中原。
最终,在充分准备之后,伍子胥以雄厚的军事实力为后盾,率领吴军攻破楚国都城郢城。这场复仇之战,不仅让楚王尝到了自己昔日种下的苦果,更为伍子胥家族洗刷了冤屈。
伍子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忍人所不能忍,终于在逆境中崛起,成就了一番伟业。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终将战胜重重困难,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432、吴楚之战:复仇与权谋的交织
过了很久,楚平王因吴国边邑锺离和吴国边邑卑梁氏都养蚕,两个女子为争夺桑叶斗殴,就大怒,以至于两国发兵互相攻伐。吴国派公子光攻打楚国,占领了锺离、居巢然后回师。伍子胥劝吴王僚说:“楚国是可以打败的,希望再派公子光去。”公子光对吴王说:“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害,劝大王讨伐楚国,只不过是为了报自己的仇恨罢了。讨伐楚国是不能打败的。”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在国内有夺取王位的阴谋,而又想杀掉吴王僚自己取得王位,伍子胥不能向他讲出对外作战的策略,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伍子胥回来后,与太子建的儿子胜一起在郊外耕田。
五年后,楚平王去世了。当初,平王夺走了太子建的秦国妻子所生的儿子轸,等到平王死后,轸最终被立为王,这就是昭王。吴王僚趁着楚国办丧事,派遣两位公子带领军队去偷袭楚国。楚国派兵切断了吴国军队的后路,使他们无法回国。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就趁机让专诸刺杀吴王僚,自己登位为王,这就是吴王阖庐。阖庐登位后,实现了自己的志向,就召见伍员,任命他为行人(官职),并与他一起策划国家大事。
楚国处决了他们的大臣郤宛和伯州犁。伯州犁的孙子伯嚭逃亡到吴国,吴国也任命嚭为大夫。之前被前王僚派遣去攻打楚国的两位公子,因为道路被切断而无法回国。后来他们听说阖庐杀了王僚自立为王,于是带领他们的军队投降了楚国,楚国把他们封在舒地。阖庐在位三年后,发动军队,与伍胥、伯嚭一起攻打楚国,攻克了舒城,并俘获了以前背叛吴国的两位将军。他们随后想要进攻郢都,但将军孙武说:“百姓已经很劳累了,现在还不可以,我们还是等等吧。”于是他们收兵回国。
历史长河中,楚平王因一桩小事而发动的战争,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恩怨情仇与权力斗争。吴楚两国的争斗,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更是人性中复仇欲望与权谋策略的交织。
吴王僚的继位,看似是阖庐的胜利,其实背后是伍子胥复仇的推动。他的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这成为了伍子胥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痕。他深知公子光的野心,也明白楚国的实力,但他更清楚,对于一个深受伤害的人来说,复仇是何等重要。他推荐专诸给公子光,不是单纯为了助长公子光的权势,而是因为他知道,这是接近目标、实现复仇的一种方式。
楚平王的去世,似乎为吴国的胜利创造了机会。但历史的轮回告诉我们,每一次战争背后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吴王僚派遣的两位公子之所以无法回国,是因为他们所依赖的后路被楚国切断。这一举措,既是楚国对吴国的反击,也是楚国对自身安全的保护。楚平王虽已去世,但他的继任者昭王显然继承了他的策略与智慧。
吴国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阖庐的英明领导和伍子胥的智谋,更是因为他们对时机的准确把握。他们知道何时进攻,何时撤退,如何利用资源,如何转化劣势为优势。将军孙武的建议,更是体现了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他知道,疲惫的百姓和国家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无休止的战争。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标,这些动机和目标有时是冲突的,有时是和谐的。但正是这些动机和目标,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在权力的争夺中,每个人都是棋子,但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是那些能够看清全局、善于利用资源、懂得进退的人。
历史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记录了事件的发生,更揭示了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每一次战争都有其必然性,每一次胜利都有其偶然性。但最终决定历史走向的,往往是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在吴楚之战中,我们看到了复仇与权谋的交织,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而这一切,都成为了我们今天思考历史、理解人性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