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射术有了进步,站在五十米左右的地方,按照王吉教的五平三靠之法,瞄准草靶子,一箭射去,正中靶子。
连射三箭,均命中目标,
心中不禁得意起来,被公主砸中头的事也忘记了,
心想,我竟无意间解锁了这个天赋,若能练的和孙文宇一般,对敌之时,远比现在的破火枪好使。
正在沾沾自喜,
“崩”
只听一声弓弦大响,‘嗖’地一支箭射来,
羽箭穿过草靶子,岸边的鹅卵石冒出火花,那只箭竟钉在石头上。
李晓明心中震惊,回头一看,只见拓跋义律拿着他的铁胎巨弓,笑咪咪地站在山坡上。
李晓明拱手道:“我就猜是大单于,这普天之下,恐怕没有第二人有这样的射术了。”
拓跋义律举起手中的铁胎弓,笑道:“在我们草原上,能开这样重的弓,射的这么准的人,实在是多了去了。
羯族姓石的那几个贱种,和慕容氏兄弟,以及姓段的那几个鲜卑叛徒,也都和我大差不差。”
李晓明心中不信,说道:“哪会有那么多厉害人物?”
又颇有些自负地道:“嘿嘿,没想到我学箭也有些天赋哩!
大单于,你看我才学了一个月,就能射得五十步远了,
假以时日,数不定我的箭法,也能及上大单于一、二分呢!”
“你?你这叫箭法?哈哈哈......”
拓跋义律像是听了什么天大的笑话,简直笑的直不起腰来,
李晓明从来没见过拓跋义律这样大笑不止过。
脑子里闪过一个画面:一般情况下不会笑,除非忍不住?
见拓跋义律如此肆无忌惮地嘲笑,李晓明羞红了脸,
心想,你虽是射术高超,但我这么快就练到这种程度,也未必这么不堪吧?
正想反击两句,只见拓跋义律眼中精光一闪,挺起巨弓,闪电般地从背后箭筒中抽出一支箭,迅速上弦射出,
还没等李晓明眼睛反应过来,
他不知用的什么手法,第二支箭又已射出,
正想观察仔细,草靶子后边的石头上,火星乱冒,已经钉上了五支箭。
“草,又快,又准,又狠,射完五支箭不到两秒么......”
李晓明的大脑被震惊的一片空白,
他从来没见过,有人把弓箭玩成这样的,包括后世在抖音上,都没见过这样的大神。
孙文宇的射术,在拓跋义律神乎其神的射技面前,几乎成了儿童过家家。
拓跋义律将弓背在后面,嘲笑道:“是哪个笨蛋师傅教你的射术?
先不说别的,上了战场,谁会让你这样瞄上半天?
等你一箭射出,身上早中了我五、六箭了。
若是骑射,要你在奔驰的骏马上和人对射,你这样的射法,更是一箭也射不中。”
李晓明其实本身也是个好武的人,
要不然也不会专门去付费学柔道,穿越到此后,又苦练刺刀术。
他崇拜地看着拓跋义律,
心想,我没有火枪的天分,若能学得这样的神技射术,再配合我自己苦练的刺刀术,平生足以自慰了。
李晓明红着脸,弱弱地问道:“单于的臂力那是不消说,我远远比不上,只是你怎能射得这样快?”
拓跋义律鄙夷道:“这算什么?我若换上轻弓,还能比这再快些呢。”
看李晓明一脸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又笑着补充道:“若是有人送饭,我能以此射速,从早上射到日落”
李晓明心想,乖乖哩,那不成了人形机枪了。
李晓明用手比划着,嗫嚅道:“我看你这样......又这样一弄......”
拓跋义律自豪地笑道:“这是我拓跋氏独创的‘三指速射绝技’,世代相传,天底下只有我拓跋氏才会用。
你那种拇指射法,虽也是我们草原射法的一种,但只适合重弓大拉、射远程,却做不到速射。”
李晓明心中一凉,心想,又他吗是祖传的,
娶郡主都要倒插门,想必这种神技,更是不愿意教我这个外人了,
本想向拓跋义律请教请教,但听了他这话,此刻也不知怎么开口了。
拓跋义律走下山坡,来到李晓明面前,突然问道:“想学呀你?”
“啊?想学想学”
“想学我教你呀,”
说完,拓跋义律又犹豫道:“本来是有祖训的......”
李晓明见他又这样说,急道:“那怎么办?”
拓跋义律笑道:“哎呀......虽是有祖训,但咱们这种关系,也只好不顾了。”
“多谢单于大恩,我在此谢过了。”
李晓明大喜,心想,让他违背祖训教我这种绝技,于我着实是厚恩。
我好歹给他磕一个吧,拜师学艺,也不算没骨气,礼数到了,也能让他尽心地教我。
说着,就要跪下给单于磕个头,拓跋义律急忙托住,笑道:“咱们是兄弟,不必如此,只作个揖便好。”
李晓明感念他的厚意,恭恭敬敬地给单于作了个大揖。
拓跋义律将箭筒给李晓明背在背上,说道:“我先教你最基本的取箭方式,想要速射,必须最大程度的减少,射箭的步骤。
快速取箭,便是第一步。
你一开始练的时候,先不要拿弓,像这样,伸出左臂,握拳伸直,将大拇指横出来。
然后右手掌完全张开,探到背后箭筒处,用大拇指将箭尾夹在虎口,
注意,其它手指不要动,只用大拇指夹箭尾,
要正好夹的平直才行,像这样,看清没有?
夹出箭支后,平放在伸直的左臂,横出的大拇指上。”
李晓明疑惑道:“这样就行了?”
拓跋义律笑道:“三指速射法,最重要的两步,
一是夹箭要又快又准,二是上弦要又快又准,其次才是撒放技巧,
练成之后,取箭、上弦、撒放就变成了一个动作,
熟练之后,自然比射的最快的射手,还要快上三倍。
只是,任何一步练成,都不容易,大多数人都是要半途而废的,
要是人人都能练成这样的神技,我拓跋氏岂不是早就称霸了?
你先将拇指夹箭法,练个十天再说吧!”
李晓明照着拓跋义律教的姿势,张开手掌,想学着拓跋义律的样子,用拇指将箭夹出来,
哪知道刚才看拓跋义律,非常轻松完成的动作,自己做的时候,却感到十分别扭难受。
别说将箭夹出来了,根本就夹不准箭尾,夹了一会,总是忍不住,想用两根手指捏出来,
“啪”
“哎呦”
拓跋义律看他下意识地,想用拇指和食指捏箭时,一小棍敲在李晓明手上。
李晓明练了足有半个时辰,不是夹不准箭尾,就是夹出来掉到地上,
要么夹出来箭身与手指不是平直的,这样根本无法一步挂弦。
原本平时轻轻的一支羽箭,没想到用拇指夹的时候,居然变得这么重。
直累的胳膊抽筋,背上肌肉酸痛,没有成功夹出来一支箭。
李晓明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沮丧道:“怎地如此难学?”
拓跋义律将手中小棍往地上一丢,失望地叹了口气,
说道:“唉,没想到你是个笨蛋,我看走眼了。”
说完扭头就走,
(本章结束)
古代人形加特林真实记载:
据《宋史·种世衡传》记载,在北宋徽宗年间,有一次,宋军与反叛的羌族部落作战,
一开始作战不利,甚至连主帅都遇伏战死。
当时败退的宋军被敌人围追堵截,在狭窄的关隘前挤成一团,不出意外的话,即将陷入溃败和覆灭。
就在这个危机时刻,有一个叫王舜臣的军官站了出来。
他就拿着弓独自站在那里,等待敌人进入射程。
羌人冲在最前面的,是羌酋长手下七个最骁勇凶悍的骑兵先锋。
王舜臣认为,不打掉这支先锋,宋军必定在低迷的士气下土崩瓦解。
于是他当众宣言说:“我要在最前面的骑兵眉间插花。”
于是王舜臣发了三箭,三个敌骑落马而死,而且都是脸上中箭。
剩下四个敌骑害怕了,扭转马头就跑,结果都被王舜臣的箭穿通了后背,落马而死。
上万的敌军都王舜臣神乎其技的弓箭所震慑住了,没人再敢上。
于是王舜臣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开始重整宋军。
没多久,敌军又冲了上来,一场恶战就此爆发。
激战一直从下午持续到了晚上,在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里,王舜臣一刻不停的射箭,
总计射出了不低于一千只箭,且箭无虚发,直射到手指破裂,血流满臂。
最终,凭借着王舜臣的勇猛和担当,宋军才平安脱险。
相比于后羿射日、李广射虎之类的传说,王舜臣的战史详实而生动,其中的细节也经得起推敲:这是一件彰显勇气与力量的壮举,也是人类切实可以做到的壮举。
所以拓跋义律说,能从早上射到晚上,并非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