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清晨,金色的阳光穿过雕花窗棂,轻柔地洒落在胡亥的寝殿。胡亥从睡梦中慢慢转醒,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昨日那堆积如山的繁杂事务瞬间涌入脑海。虽说大秦已成功消灭匈奴,可国内起义军余孽仍在暗中作祟,行政体系弊端丛生,这些问题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尖。
他心里清楚,想要彻底扭转秦国如今内忧的艰难处境,仅仅依靠军事方面的胜利远远不够,行政体系的革新已然迫在眉睫。近些日子处理政务时,他愈发感觉现行的行政体系运转起来问题重重,政令传达迟缓,部门之间职责模糊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的事情屡见不鲜。而他记忆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运作高效,或许能为秦国带来一线生机。
不过,胡亥心里明白,直接提出借鉴唐朝制度,势必会遭遇诸多阻力。毕竟,秦国的大臣们向来尊崇祖宗之法,对传统的东西有着根深蒂固的执念。思索良久,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悄然成型。
胡亥迅速起身,简单洗漱完毕,便立即命人召集丞相李斯及朝中一众重要大臣前来议事。没过多久,大臣们陆续到达,他们神色各异,有的面露好奇,有的则隐隐透着不安,谁也猜不透陛下今日又有什么新的谋划。
等众人都坐定后,胡亥神色凝重,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沉声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秦虽已击退匈奴,可内有起义军余孽蠢蠢欲动,朝堂政务更是千头万绪。朕这些日子日夜思索,终于想出了一个革新之法,可助我大秦突破困境。”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惊惶之色。丞相李斯率先起身,恭敬地拱手说道:“陛下,我大秦现行行政体系乃是历代先王所定,已经沿用多年,贸然更改,恐怕会引发变故,还望陛下三思啊。”李斯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眼中满是忧虑与不满,他在现有体系中可谓权倾朝野,众多政务皆需经他之手拍板定夺,此次改革,无疑会让他手中的权力被大幅削弱,他又怎能甘心。
胡亥摆了摆手,神色镇定地说道:“丞相,朕并非贸然行事。这些日子,朕反复推演、思考,终是自创出一套全新的行政体系——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又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司其职,如此一来,定能大大提升行政效率。”胡亥侃侃而谈,将三省六部制的架构、职能说得头头是道,仿佛这真的是他苦思冥想、自创出来的制度。
大臣们听了,虽心中仍有疑虑,但又不得不承认陛下所说确实有道理。一番激烈的讨论过后,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支持胡亥的决定。但李斯却始终沉默不语,脸上的不满愈发明显,紧抿的嘴唇、微微颤抖的双手,无一不泄露他内心的愤懑。原本他身为丞相,几乎能掌控朝堂诸事,如今三省六部制一旦推行,决策权、审议权被分化,他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
见众人态度有所松动,胡亥趁热打铁:“既然诸位爱卿认可,那便即刻着手改制。朕决定将原来的军机处和科技研发处并入六部之中。科技研发处关乎我大秦未来军事与民生发展,极为重要,并入工部最为合适。”
说罢,胡亥看向一旁,高声道:“宣墨渊进宫!”
不多时,墨渊匆匆赶来,跪地行礼。胡亥看着他,眼中满是期许:“墨渊,朕封你为工部尚书,望你能将机关术与工部事务紧密结合,带领工部研发出更多利国利民的器械,为大秦的强盛贡献力量。”
墨渊听闻,激动得热泪盈眶,重重叩首:“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定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臣愿倾尽毕生所学,让工部在科技研发之路上大放异彩,不负陛下重托!”
胡亥欣慰地点点头,又继续安排其他事务:“吏部掌管官员任免、考核,责任重大,往后需更加严谨细致,为大秦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户部要统筹好国家财政收支,开源节流,改善百姓生活;礼部负责外交与礼仪,要展现我大秦大国风范……”
随着胡亥的安排,新的行政体系框架逐渐搭建起来。然而,改革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政令刚刚颁布,以李斯为首的守旧官员,因自身利益受到极大触动,联合起来暗中抵制。李斯利用他在朝中多年积攒的人脉,私下串联那些与他利益相关的官员,在朝堂下频繁密会。他们在私下里散布谣言,说新制度会导致朝纲大乱,百姓生活也将陷入困苦,以此扰乱人心。
面对这些阻力,胡亥没有退缩。他一方面召集支持改革的官员,商讨应对之策,耐心安抚民心;另一方面,命墨渊尽快在工部展开工作,用实际成果来证明改革的正确性。
墨渊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回到工部后,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带领着工部一众官员,日夜钻研,将机关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研制出了新型的灌溉器械,大大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还改良了兵器制造工艺,使得兵器更加锋利耐用。
这些成果很快传到民间,百姓们亲眼看到新制度带来的好处,态度逐渐从质疑转为支持。朝堂上,那些原本动摇的官员,在事实面前,也渐渐倾向于支持改革,可李斯依旧不为所动,暗中继续谋划着抵制之事。他心中盘算着如何利用自己剩余的影响力,给改革制造更多麻烦,妄图让胡亥放弃这一革新举措 ,保住自己曾经的权势地位。
但胡亥明白,这仅仅只是个开始。秦国的危机依旧存在,起义军仍在暗处伺机而动,朝堂内部矛盾也因改革而激化。他望着咸阳宫外的山河,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改革进行到底,让秦国在这场革新中浴火重生,走向繁荣昌盛。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下,胡亥和他的秦国,正踏上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而他,已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