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的营地,清晨的阳光早早地洒下,却没能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哀伤。杨玉环的营帐里,一片忙碌却又压抑的景象。她站在铜镜前,目光缓缓扫过镜中的自己,曾经那娇艳动人的面容,如今已布满了憔悴与疲惫,这些天的煎熬,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娘娘,这几件衣物是奴婢为您精心挑选的,虽然朴素,但也干净利落。”绿儿捧着几件粗布麻衣,声音带着哽咽,眼眶也红红的。这些年,她一直陪伴在杨玉环身边,主仆情深,如今要分别,她满心都是不舍。
杨玉环微微点头,轻声说:“绿儿,辛苦你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她接过衣物,手指轻轻摩挲着布料,感受着这即将伴随她修行生活的质朴。
营帐内,原本琳琅满目的首饰、华美的衣物都已被收拾起来,如今只剩下几件简单的生活用品。杨玉环拿起一个小巧的香囊,那是李隆基曾经送给她的,香囊上绣着他们初次见面的场景,针法细腻,栩栩如生。她轻轻将香囊放在心口,眼中满是眷恋。
“陛下,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杨玉环喃喃自语,心中对李隆基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
就在这时,营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小太监的声音响起:“贵妃娘娘,陛下前来探望。”
杨玉环的身子猛地一震,手中的香囊差点掉落。她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衫,快步迎了出去。
李隆基走进营帐,看到杨玉环的那一刻,脚步顿住了。他的眼神中满是心疼与不舍,眼前的杨玉环,穿着朴素的衣衫,脸上没有了往日的脂粉,却多了几分楚楚可怜。
“爱妃……”李隆基轻声唤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哀伤。
“陛下……”杨玉环眼眶一红,泪水夺眶而出,快步走到李隆基身边,握住他的手,仿佛一松手,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对方,千言万语,都在这对视的目光中。许久,李隆基抬起手,轻轻擦去杨玉环脸上的泪水,说:“爱妃,你受苦了。”
杨玉环摇了摇头,哽咽着说:“陛下,只要能让大唐度过这场危机,让陛下平安,我受再多苦都值得。”
李隆基看着杨玉环,心中一阵刺痛。他想起了他们曾经在宫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甜蜜的时光,如今却成了最痛苦的回忆。“爱妃,是朕对不起你,没能保护好你。”
“陛下,您别这么说。”杨玉环连忙说道,“这一切都不是您的错,是命运弄人。”
营帐内,气氛沉重得让人窒息。绿儿悄悄退了出去,留下这对爱人最后的相处时光。
“爱妃,你此去寺庙,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李隆基紧紧握着杨玉环的手,仿佛要把自己的温暖传递给她,“缺什么,就派人告诉朕,朕一定想办法给你送去。”
杨玉环点了点头,说:“陛下,您也要保重自己。如今大唐的重担都落在您的肩上,您一定要带领将士们平定叛乱,重振大唐的雄风。”
“朕会的,爱妃放心。”李隆基说道,“等大唐恢复太平,朕就接你回来。”
杨玉环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很快又黯淡下去。她知道,这一切都充满了未知,未来的路,太艰难了。“陛下,不管未来如何,我都会在寺庙里为您和大唐祈福。”
两人又说了许多贴心的话,倾诉着彼此的思念和担忧。不知不觉,时间已经不早了,杨玉环该出发了。
“陛下,我该走了。”杨玉环的声音带着无尽的不舍。
李隆基看着杨玉环,心中满是痛苦,但他知道,他必须坚强。“爱妃,一路保重。”
杨玉环转身,拿起简单的行囊,迈出营帐。李隆基紧紧跟在后面,一直送她到营地门口。
营地外,高力士和一队侍卫早已等候多时。他们看到李隆基和杨玉环出来,纷纷行礼。
“陛下,娘娘,一切都已准备就绪。”高力士的声音也带着一丝哀伤。
杨玉环回头,最后看了一眼李隆基,说:“陛下,您回去吧。”
李隆基点了点头,却一步也舍不得挪动。他的目光紧紧追随着杨玉环,直到她的身影渐渐远去。
杨玉环上了马车,车帘落下的那一刻,她的泪水再次决堤。她靠在车厢壁上,心中默默祈祷:“陛下,愿您一切安好,大唐,一定要度过这场危机……”
马车缓缓启动,车轮滚动的声音,仿佛是杨玉环心碎的声音。她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一点点后退,心中满是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担忧。
而李隆基站在营地门口,望着杨玉环离去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开。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责和无奈,身为大唐的皇帝,却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但他知道,他不能沉浸在悲伤中,他必须振作起来,为了大唐,为了杨玉环,他要打赢这场战争。
营地内,将士们看到李隆基悲伤的样子,心中也充满了感慨。他们暗暗发誓,一定要跟随陛下,平定叛乱,让大唐恢复往日的繁荣,不辜负贵妃娘娘的牺牲。
杨玉环的马车渐行渐远,消失在了远方的道路上。而大唐的命运,也随着她的离去,开始了新的篇章。李隆基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营地,他知道,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