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的营地,阳光依旧炽热,可将士们的心情却如坠冰窖,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杨玉环的提议,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让众人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营地的空地上,将士们围聚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纠结与挣扎。
“我说,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轻易答应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士兵,眉头紧皱,满脸的络腮胡随着他激动的情绪微微抖动,“那贵妃娘娘虽说要去出家,可谁能保证她不是在耍什么心眼儿呢?杨国忠那老贼把咱们坑得还不够惨呐!”他越说越激动,双手在空中挥舞着,仿佛要把心中的愤怒都发泄出来。
旁边一个年纪稍轻的士兵,连忙拉了拉他的衣角,小声说道:“大哥,你先别这么说。我觉得贵妃娘娘不像是那种人,再说了,她都愿意舍弃这荣华富贵去出家了,肯定是真心想解决问题。”这年轻士兵入伍时间不长,心思单纯,对杨玉环的话多了几分信任。
“哼,你懂什么!”魁梧士兵一甩胳膊,提高了音量,“她可是杨国忠的亲妹妹,能和咱们一条心?说不定这就是缓兵之计,等风头过了,又回来祸乱朝廷。”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周围的士兵们也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
“都别吵了!”一位身着铠甲的中级将领走上前,神色严肃,声音洪亮,瞬间让嘈杂的人群安静了下来,“咱们先别忙着争吵,都冷静想想,如今大唐是什么处境?叛军步步紧逼,百姓流离失所,咱们要是还在这儿内耗,这江山可就真的完了!”将领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将军,话是这么说,可咱们怎么能保证贵妃娘娘说到做到呢?”一个士兵满脸担忧地问道。
将领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我觉得,咱们不妨给她一个机会。贵妃娘娘既然敢提出这个条件,想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她去出家,对咱们来说也没什么坏处。要是她真的遵守诺言,那咱们就能团结起来,一心一意对抗叛军;要是她食言了,到时候再做打算也不迟。”
“可是……”又有士兵想要反驳。
“没什么可是的!”将领打断了他的话,“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大唐的命运就掌握在咱们手里。咱们是大唐的将士,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不能因为个人的恩怨,就置国家和百姓于不顾。”
众人听了,都陷入了沉默。将领的话,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局势。他们想起了那些在叛军铁蹄下受苦的百姓,想起了家乡的亲人们期盼的眼神,心中的责任感渐渐压过了疑虑和愤怒。
“将军,我听您的。”一个士兵率先表态,“只要能赶走叛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愿意相信贵妃娘娘。”
“我也同意。”
“我也是!”
越来越多的士兵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大家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心中的信念也越来越清晰:为了大唐的复兴,为了百姓的安宁,必须放下成见,团结一心。
然而,仍有少数士兵心存疑虑,他们低着头,小声地议论着。
“怎么,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将领走上前,看着这些士兵问道。
一个老兵抬起头,犹豫了一下,说道:“将军,我们不是不想团结,只是这事儿太突然了,我们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
将领拍了拍老兵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我理解你们的担心,我也知道大家心里都有疙瘩。但是,咱们得往前看,大唐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不能再拖了。贵妃娘娘愿意做出牺牲,我们也应该放下过去的恩怨,给彼此一个机会。”
老兵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将军,您说得对。我们听您的,为了大唐,拼了!”
“好!”将领大声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意见了,那咱们就这么定了。派人去告诉贵妃娘娘,我们同意她的条件。”
士兵们齐声应和,声音响彻整个营地。这一刻,他们放下了心中的疑虑和怨恨,重新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营帐内,杨玉环正焦急地等待着将士们的答复。她坐在床边,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每过一秒,她的心中就多一分紧张和担忧。
“娘娘,您别太担心了,吉人自有天相。”绿儿在一旁轻声安慰道,她看着杨玉环憔悴的面容,心疼不已。
杨玉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我知道,只是这等待的滋味,实在是太煎熬了。”
就在这时,营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杨玉环的心跳陡然加快,她站起身,紧张地看着门口。
“娘娘,”高力士匆匆走进营帐,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将士们答应了您的条件。”
杨玉环听了,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长舒一口气,眼中泛起了泪花:“太好了,终于……”
“不过,娘娘,他们也希望您能尽快履行承诺。”高力士接着说道。
杨玉环点了点头,坚定地说:“我明白,我会尽快准备,前往寺庙修行。”
高力士看着杨玉环,心中满是敬佩:“娘娘深明大义,老奴代大唐百姓,谢过娘娘。”
杨玉环摆了摆手,说道:“高将军,您言重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只希望将士们能遵守诺言,和陛下一起,早日平定叛乱,让大唐恢复安宁。”
随后,高力士和杨玉环开始商讨前往寺庙的具体事宜。他们确定了出发的日期、路线,以及随行的人员。杨玉环将自己的衣物、首饰等物品整理好,只留下了几件最朴素的衣物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将告别过去的荣华富贵,踏上一条未知的修行之路。
而在营地的另一边,将士们也开始重新整军备战。他们擦拭着兵器,检查着盔甲,士气高涨。他们发誓,要为了大唐的复兴,为了百姓的幸福,全力以赴,与叛军决一死战。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杨玉环在高力士和几位亲信的护送下,离开了马嵬坡的营地。她回头望了望营地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陛下,大唐,愿你们一切安好。”然后,她转过身,坚定地朝着寺庙的方向走去。她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有些孤单,但却充满了力量。
而在营地中,李隆基站在营帐外,望着杨玉环离去的方向,眼中满是不舍和担忧。但他知道,为了大唐的未来,他必须振作起来,带领将士们,战胜叛军,重建大唐的辉煌。从这一刻起,大唐的命运,又重新回到了正轨,向着复兴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