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建立了齐国,追封祖先。
他们家啊,是汉朝相国萧何的第二十四代子孙,所以自然就把萧何当成了老祖宗。
萧何原来住在沛县,后来他的孙子萧彪搬到了东海兰陵县。
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传到了淮阴令萧整,也就是萧道成的五世祖。
那时候正好赶上晋朝乱套,萧整就跑到长江南边,在晋陵武进县安了家。
因为那时候当地的人都往南迁,所以他们那地儿就被叫做南兰陵了。
再说萧道成的老爸萧承之。
他在宋朝当官,做到了右军将军,打仗可厉害了,立了不少战功。
宋元嘉二十四年,萧承之病了,没多久就去世了。
那时候萧道成刚好二十岁,长得那叫一个英俊。
额头宽宽的,声音洪亮,身上还长着像鱼鳞一样的纹路,大伙儿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个普通人。
还有件更神奇的事儿呢。
萧道成他妈陈氏生他的时候,奶水总是不够。
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个梦,梦见有个神仙拿着两碗糜粥,叫她都喝下去。
陈氏一口气喝完,梦就醒了,结果奶水多得不得了。
陈氏自己也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萧道成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萧道度,一个叫萧道生,都是同父异母的。
有一天,有个看相的人看到陈氏,就跟她说:“夫人啊,你将来要生个贵子。
可惜你自己却看不到他出人头地的那一天了!”
陈氏叹了口气,说道:“我有三个儿子,真不知道将来哪个会有出息呢?”
说着,她指了指老二道成,又说:“斗将啊,将来你大概会是我们家的希望吧!”
道成,表字绍伯,小名叫斗将。
那时候他父亲刚去世,家里穷得叮当响。
母亲陈氏还得亲自操持家务,打水舂米什么的。
时间过得挺快,道成后来做了建康令。
你说奇不奇怪,大冬天的,他家里连件像样的棉袄都没有,可他自己吃的饭菜倒是挺丰盛的。
有一天,陈氏看到桌上摆满了肉菜,就把多余的肉菜撤了下去。
她对道成说:“咱们过日子啊,还是得勤俭节约。
我能有一盘肉吃,就已经很满足了。”
道成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他知道自己这官当得,没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就说道:“娘,儿子不孝,让您受苦了。
我以后一定更加努力,让您过上好日子。”
陈氏听了,眼里闪着泪花。
但嘴上还是说:“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娘不图啥大富大贵。
只要你们兄弟几个都平平安安的,娘就心满意足了。”
就这样,母子俩聊了一会儿,陈氏心里也宽慰了不少。
她想着,道成现在当了官,虽然家里还是穷,但总比以前好多了,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可是啊,人生无常,好景不长。
没过多久,陈氏就生病了。
道成守在床边,心急如焚,他祈求着老天爷能让母亲好起来。
但遗憾的是,陈氏的病越来越重,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道成抱着母亲的遗体,哭得撕心裂肺。
他喊道:“娘啊,您怎么就这么走了呢?
儿子还没来得及让您享福呢!”
道成篡夺了宋朝的皇位,登基称帝后,他追封自己的父亲萧承之为宣皇帝,母亲陈氏为孝皇后。
他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妻子,都已经在他之前去世了。
为了缅怀亲人,他追封大哥道度为衡阳王,二哥道生为始安王。
说起他的妻子刘氏,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在她年轻的时候,睡觉时常常有云气环绕,仿佛有神明庇佑。
嫁给道成后,她治家有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惜宋明帝末年,刘氏也因病去世了。
到了升明二年,道成追赠她为齐国妃。
齐朝建元元年,又给她加上了昭皇后的谥号,算是给了她应有的尊荣。
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提提萧家的其他成员。
道成的太子是赜,这可是未来的皇帝,自然是要重点培养的。
次子嶷被封为豫章王,三子映为临川王,四子晃为长沙王,五子晔为武陵王,六子暠为安成王,七子锵为鄱阳王,八子铄为桂阳王。
第九个孩子早早夭折了,让人惋惜。
十子鉴则被封为广陵王,十一子钧继承了大哥道度的爵位,成了新的衡阳王。
有一天,道成和太子赜闲聊。
道成说:“咱们萧家如今可是枝繁叶茂,子孙满堂啊。”
太子赜恭敬地回答:“这都是父皇英明,祖上积德。”
道成笑了笑,又说:“你作为太子,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要光宗耀祖,安定国家,可不容易。”
太子赜坚定地表示:“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期望。”
道成看着这些子孙,心里满是欣慰。
他对身边的大臣说:“咱们萧家真是人才济济啊。
有他们在,我萧家的江山一定能千秋万代。”
大臣们也纷纷附和:“陛下英明,萧家子孙皆是人中之龙,定能光前裕后,安国定邦。”
道成还特别疼爱他的皇孙长懋,封他为南郡王。
就这样,萧家在道成的带领下,呈现出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
忽然,北魏派出了梁郡王拓跋嘉,还带着丹阳王刘昶一起来了。
这个刘昶啊,是南朝宋文帝的第九个儿子,景和元年的时候跑到北魏去了。
他们这次来,是想南下侵犯寿阳。
齐国的皇帝道成听了,挺悠闲地说:“我早就料到他们会来这一手,已经派了垣崇祖去守豫州了。
他能抵挡得住敌人,咱们不用太担心。”
所以,道成也没再调兵遣将,只是吩咐赶紧运粮草去寿阳,支援前线。
说到寿阳的战事,得先简单说说北魏那边的情况。
魏主弘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自己住到了崇光宫。
那时候,柔然来侵犯北魏。
魏主弘看太子年纪小,不会指挥军队,就亲自带兵去打柔然,把敌人赶跑了。
后来,他又南巡、西巡,老是往外跑。
这时候,那个冯太后啊,她可不老实。
趁着魏主弘不在,就跟李奕整天腻在一起,快活得很。
话说回来,北魏的尚书李诉,他被派到相州当刺史去了。
可是呢,他在那儿贪污受贿,干了不少坏事,被人告发了。
另一个尚书李敷,他是李诉的老朋友,就悄悄帮着李诉掩盖罪行。
这事儿不知怎么的,让退位的魏主弘知道了。
他马上派人用囚车把李诉抓回来。
一审问,该判死刑。魏主弘还想把李敷兄弟也免职了。
李诉的女婿裴攸,他为了救李诉,就想了个办法,说:“咱们要是告发李敷兄弟的秘密勾当,李诉或许能免罪。”
李诉一开始还不想背叛李敷。
但一想到生死关头,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就列了李敷兄弟三十多条罪状,上奏给魏主弘。
魏主弘一看,气坏了,立刻下令杀了李敷兄弟。
李诉呢,因为他的告发,死罪被免了。
没过多久,魏主弘又让他当上了尚书。
这冯太后啊,可真是迷上了恋爱这档子事儿,跟那个李奕感情好得不得了。
可也不知道咋想的,突然之间就把情夫给杀了,这心里头能不又恨又痛嘛!
她一气之下,就吩咐身边的人,在献文帝弘吃饭的时候,偷偷下了毒药。
弘哪儿知道啊,一口饭下去,没一会儿毒性就发作了,痛得他像是肝肠都被扯断了一样,七窍流血,就这么一命呜呼了。
你说这妇人的心,咋就这么狠毒呢?
弘当时才二十三岁,后来给他追了个谥号叫献文帝,庙号显祖。
那时候是魏主宏延兴六年,换算成宋朝的年份,就是宋主昱元徽四年。
说清楚这些年份,大家也好有个数。
冯太后呢,接着就又开始临朝称制了,改年号为太和,还被人尊为太皇太后。
她可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国家大事儿都自己拿主意。
她哥哥冯熙,被她封为太师中书监。
冯熙心里头有点虚,怕大家不服他,就一个劲儿地推辞。
冯太后呢,就让他去当洛阳刺史了,但太师的头衔还是留着。
这时候啊,有个叫王叡的太卜令,长得那是又高又帅,皮肤还白。
冯太后一眼就看上他了。
心想:这人不错,可以当个李奕第二。
于是呢,就破格提拔他当了尚书。
还有个秘书令叫李冲的,长得也俊,文采还好,也得了冯太后的宠爱。
这么一来,冯太后是去掉了一个李奕,又得了两个新欢,心里头那叫一个美呀。
这天啊,冯太后在宫里头跟身边的侍女聊着天儿,说起这些事儿,脸上还带着笑呢。
冯太后说:“你们看,这王叡、李冲,是不是都挺不错的?”
侍女们赶紧奉承:“太皇太后眼光独到,他们自然是极好的。”
冯太后笑了笑,又说:“这朝廷里啊,还是得有些新人才行,不然老是那些老面孔,也没什么意思。”
说着说着,就提到了那些老臣子们。
“像东阳王拓跋丕他们,可都是功臣啊,可不能亏待了他们。”
冯太后若有所思地说。
侍女们赶紧点头:“太皇太后说的是,他们确实应该得到厚赏。”
没过多久,冯太后就真的下旨了,给东阳王拓跋丕他们这些老臣子都加了厚赏。
丹阳王刘昶,原本在宋朝,后来投奔了魏国。
到了魏国后,他特别受宠,还娶了三位公主呢。
这不,他听说萧家篡了宋朝的权,心里那个急啊,就写了个奏表给魏国,说想带兵去打萧家,恢复宋朝。
冯太后和大臣们一商量,觉得行,就答应让刘昶去收复他的旧地盘,
还承诺以后让他世世代代管着江南,做魏国的藩王。
于是,魏国就发了好几万兵马,对外号称有二十万,让梁郡王嘉带着,护着刘昶一路南下。
这消息一传到寿阳,城里的人都慌了神。
可豫州刺史垣崇祖却一点也不慌。
他坐在城里,慢悠悠地想了个御敌的法子。
他心想:“哼,魏军来势汹汹,但我垣崇祖可不是吃素的。”
有个手下跑过来问:“大人,魏军这么多,咱们怎么办啊?”
垣崇祖一笑,说:“别急,我有妙计。”
他先是让人在城里四处查看,找出所有能用的水源。
然后,他开始布置防线,利用寿阳城周围的地形,设置了一道道障碍。
又有个手下跑来报告:“大人,魏军快到了!”
垣崇祖点点头,说:“好,让大家都准备好,按我的计策行事。”
就这样,垣崇祖用他的妙计,成功地守住了寿阳城,还立了大功。
至于垣崇祖到底怎么用水守城的,细节如何,咱们下回再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