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微微挺直了背脊,深深地吸进一口微凉的空气,他那犀利的目光如同两道闪电一般,迅速而凌厉地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官员。刹那间,整个房间里的气氛仿佛被冻结住了一般,凝重而压抑,令人几乎无法顺畅地呼吸。
朱标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宛如洪钟大吕般在众人耳边回响:“旧历法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早已如痼疾一般根深蒂固,日积月累之下,弊病丛生。若是不能下定决心彻查到底,那么新历法的推行必将遭遇重重阻碍。今日在此,孤希望诸位能够摒弃所有的顾虑与杂念,务必要将这些问题查个水落石出、明明白白!”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坐在一旁的徐钦——那位天监监正,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艰难地从座位上站起身子,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甚至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很显然,对于朱标如此坚决的态度和强硬的要求,这位天监监正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的不安。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赵神机营将领却是眼神闪烁不定,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又偷偷瞄向其他官员。从他那不断变幻的神情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正在心中暗自盘算着什么,或许是在思考如何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局面,亦或是在估量这次清查行动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而那位李户部侍郎,则一直低垂着头颅,不敢正视朱标的目光。只见他那双原本白皙修长的手此刻紧紧地攥着自己的衣袖,由于太过用力,指关节都已泛白。不难看出,他正为即将到来的财政调整而忧心忡忡,生怕这一番清查之后,会给本就紧张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就在这时,朱标猛地将那一摞厚厚的奏折用力拍在了面前的桌案之上,只听得一声沉闷的巨响骤然响起,震得在场所有人都是心头一颤。
只见朱标气宇轩昂地立于朝堂之上,他手中高举着一摞厚厚的卷宗,声音洪亮如钟:“此乃孤亲身搜集而来,有关新旧历法详尽对比之数据与实例。诸君且看,这新历法于农业生产、航海测绘,乃至平素生活之中所展现出的实用价值,实非旧历所能及也!莫非尔等仍要佯装未见乎?”
说罢,朱标信手一指放置在案几上的某份奏折,继续慷慨激昂地道来:“就拿那湖广之地为例,在新历法精准指引之下开展的水稻栽种事宜,其收成相较以往竟提升将近二成之多!再瞧这江南一带,经由新历法精心校准后的航海图,更是使得海难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如此显着成效,难道还不足以令诸君心悦诚服吗?”
原本那些尚在踌躇不定的官员们听闻此言,不禁面面相觑,心中已然开始有所动摇。就在此时,人群之中忽地走出一人,乃是那位声名远扬的陈工匠大师。只见他满脸兴奋之色,情绪激动地高声喊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这新历法非但精准确切无比,更兼通俗易懂之便。吾等工匠整日与各类技艺打交道,对此新法真可谓受益良多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官员纷纷站出来表态,表示支持新的政策和举措。原本有些凝重压抑的会议室氛围逐渐变得轻松起来,仿佛一缕春风吹散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
朱标坐在首位,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当他看到大家的态度发生如此明显的转变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之情。这种喜悦并非仅仅源于自己个人的努力得到了他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众人对于整个大明王朝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正当朱标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时,突然间,一个刺耳且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原有的和谐局面。
“殿下,虽说这新历法或许确有一些可取之处,但我们也绝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那旧历法的存在啊。要知道,这旧历法可是历经数百年岁月的沉淀,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啦。”说话之人乃是孙工坊主,只见他皮笑肉不笑地阴阳怪气说道,那微微上扬的嘴角还挂着一丝极难被人察觉的冷笑。
这一番话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让刚刚有所缓和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不少官员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应。
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陈工匠大师猛地一拍桌子,怒声呵斥道:“哼!简直就是鼠目寸光之辈!只知守着过去的陈规陋习,却看不到时代的进步与变革!”
朱标的目光瞬间锁定在了孙工坊主身上,他敏锐地察觉到对方的言语和表情似乎都透着几分不对劲。一种莫名的警惕感自心底油然而生,直觉告诉他,这个孙工坊主恐怕别有用心。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市场之上就逐渐有一些关于朱标科技成果的流言蜚语开始传播开来。
“你们可曾听闻?那太子殿下大力推行的火器,虽说威力的确巨大无比,然而却存在一个极大的隐患——极易发生炸膛之事,这要是不小心伤到了无辜之人,那可如何是好啊!”一人神秘兮兮地对周围人说道。
另一人也附和着:“可不是嘛!还有那新颁布的历法,复杂得很呐,对于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书一般,根本没法用!”
更有甚者煞有介事地宣称:“我跟你们讲哦,那些和太子殿下合作的工坊主们呀,全都是依靠着见不得人的不正当手段,才得以获取到如此丰厚的利益呢!”
一时间,这些谣言犹如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传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整个京城都被笼罩在了一片惶恐不安的氛围之中,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当朱标得知这些传言的时候,他气得面色铁青,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只见他紧紧握着拳头,咬牙切齿地怒斥道:“这群可恶的刁民!竟敢如此肆意污蔑孤的心血之作!”
站在一旁的陈工匠大师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轻声安慰道:“殿下请息怒!依微臣之见,这些谣言定然是有人在背后故意煽风点火、兴风作浪所致。还望殿下能够冷静下来,从长计议,切莫被这些不实之言冲昏了头脑啊。”
朱标紧紧握着拳头,拼命压抑着内心熊熊燃烧的怒火,但那愤怒却依然从他那锐利如剑、炽热如火的目光中喷涌而出。“孤一定要查清楚,到底是哪个胆大包天之人竟敢在这背后煽风点火、兴风作浪!”他猛地转过头去,凌厉的目光直直地射向陈工匠大师,厉声道:“陈师傅,如今正是需要您挺身而出的时候了,请速速做好准备......”
朱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稍微平静一些。然而,他那如火炬般明亮而炽热的目光依旧毫不留情地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位官员和工匠。此时的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凝重得仿佛连空气都已凝结成冰,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朱标挺直了身子,他那坚定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会议室中回响起来:“诸位爱卿们,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孤在此下令,所有坚决拥护并支持新历法以及火器改革的工坊主们,立刻给孤站起来!你们要勇敢地走到台前,向广大民众展示出咱们所取得的那些惊人的科技成果!唯有如此,方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将那些恶意散播的谣言一举击溃!”
话音刚落,只见陈工匠大师毫不犹豫地率先站起身来。他的双眼之中闪烁着坚定不移的光芒,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殿下放心,老臣愿身先士卒,出面担当此重任!”他那洪亮的嗓音震耳欲聋,落地有声,仿佛能穿透在场每个人的心灵。
就在这时,其他几位原本就坚定支持朱标的工坊主也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他们目光坚定、声音洪亮,齐声高呼道:“我们坚决支持太子殿下!”那整齐划一的呼喊声响彻整个空间,仿佛能够冲破云霄一般。
没过多久,令人欣喜的变化发生了——市场上那些肆意传播的谣言开始渐渐地平息下去。而那位德高望重的陈工匠大师,则亲自率领着众多支持朱标的能工巧匠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市集中央那个宽阔无比的广场之上。只见他们有条不紊地将各种各样崭新的火器以及经过精心改良后的农具一一摆放出来,展示在众人面前。
这些火器可真是非同凡响啊!它们所具备的威力和稳定性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武器装备。无论是射程还是杀伤力都有了质的飞跃,让人不禁为之侧目。与此同时,那些改良后的农具也是毫不逊色。它们在设计上巧妙绝伦,不仅操作起来更加简便轻松,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接下来便是最为精彩的环节——工匠们当场进行演示。他们熟练地操纵着火器,展现出其强大的火力;又手持新型农具,如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一系列耕作动作。这一幕幕精彩的场景引得周围围观的群众发出阵阵惊叹之声,热烈的掌声更是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人群之中,有一位满脸沧桑的老农夫好奇地上前尝试使用了一把新式犁。他握住犁把,轻轻一推,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顺畅与省力。这位老农夫激动得难以自抑,声音颤抖地说道:“哎呀呀!这玩意儿可比我家里那把老旧的犁好用太多啦!简直就是既省力又高效啊!”随着老农夫的赞叹之语传出,更多的民众亲眼目睹了这些创新成果带来的巨大好处,心中原有的种种疑虑也随之慢慢地烟消云散。
曾经门庭若市、热闹非凡的孙工坊主等人的工坊如今却变得异常冷清。那原本敞开着迎接四方来客的大门紧紧关闭着,仿佛将外界的喧嚣与繁华彻底隔绝开来;而那精致的窗户也都紧闭着,不再透露出一丝光亮和温暖。门前冷落鞍马稀,再也看不到昔日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来来往往的商贩,只剩下一片寂静和萧条。
当朱标听闻这些消息时,一直积压在心头的怒火终于如潮水般渐渐退去。一种难以言表的畅快感油然而生,就像是长久被困于黑暗中的人突然看到了曙光一般。然而,这种畅快感并未让朱标有丝毫的懈怠之意。
就在朱标全力推进科研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之时,一股阻力悄然出现。一些思想保守的学者站出来对这一新举措表示强烈反对。他们凭借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地制造各种舆论压力。口口声声宣称这些新兴的科学技术完全违背了传统理念,是对祖宗规矩的大不敬。这些保守派学者们妄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阻挠朱标的宏伟计划,使得这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事业陷入困境。
会议室内的气氛异常紧张,保守学者们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仿佛一浪接着一浪,让人感到窒息。
“太子殿下,这些所谓的新科技完全就是对古人智慧的亵渎啊!我们绝对无法认同这种行径!”那位白须长者面色阴沉,语气冰冷地说道。他那双深邃的眼眸里透露出一丝不屑和愤怒,仿佛眼前的一切都是对传统的背叛。
朱标听着这番话,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他深知这位白须长者在朝中颇有威望,其言论必然会引起众多大臣们的共鸣。而自己作为太子,既要维护朝廷的稳定,又要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如今面临如此尖锐的矛盾冲突,着实让他有些左右为难。
就在众人沉默不语之际,陈工匠大师再次挺身而出。只见他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然后义正言辞地大声说道:“诸位大人,我陈某人在此郑重声明,愿意与你们展开一场公开的辩论!咱们就用实实在在的技术成果以及严谨的科学理论来说话,以此来证明这些新科技对于国家、对于百姓究竟有着怎样不可估量的价值!”
此时的辩论会正开展得热火朝天、激烈非凡,现场气氛紧张而又热烈。陈工匠大师气定神闲地站在那里,他那渊博深厚的学识以及令人瞩目的实际成果,就如同无坚不摧的利器一般,将保守学者们提出的一个个质疑逐一击破、彻底粉碎。
在场众多年轻的学者们都不禁为之震撼与折服,他们深深地被陈工匠大师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对科学研究的无限热情以及卓越才华所吸引和打动。于是乎,这些年轻学者们毫不犹豫地纷纷投身于科研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期望能够追随陈工匠大师的脚步,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坐在一旁静静观察着这一切的朱标,内心深处涌动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眼看着这场辩论会取得如此显着的成效,他感到无比欣慰。
伴随着一项项科技成果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变得日益顺利起来,朱标的思绪也开始逐渐飘远。他开始深入思考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先进的科技更好地运用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当中去,从而让整个国家都能因此受益。不过,朱标心里很清楚,尽管目前看来形势一片大好,但在这成功的背后或许依然潜藏着一些尚未为人所知的重重阻碍等待着人们去克服和突破。
只见朱标紧紧地握住自己的双拳,那拳头因为太过用力而微微颤抖着,他的目光如炬,坚定不移地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成功的景象。此刻,他在心中暗暗发誓道:“接下来,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我都要勇往直前,走得更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后,朱标转过头来,将充满期待与决心的目光投向身旁那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陈工匠大师。他的语气诚恳而急切,问道:“陈师傅,对于我们接下来的计划,您可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想法?还请您不吝赐教啊。”说罢,朱标的眼神愈发专注起来,似乎生怕错过陈师傅口中说出的每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