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南京陪都秦淮河畔丽山居正举行一场大型文会,东林魁首钱益谦,也是现在的《东林日报》主编钱才子正在举办文会高谈阔论,南京城自古无数风流人物,但能入局则寥寥。
柳如是坐在钱益谦身边,秦淮八艳也全被邀请而至,自古才子佳人,今日肯定又能写出无数惊艳诗句。
钱益谦道:“流贼祸乱北方,生灵流离江淮,大明日渐艰难,最可恨是那长沙国朱慈灶,竟敢自封为长沙国王祸乱朝纲,如此无君无上无法无天,真乃人神共愤人人得而诛之,”
“是啊是啊,长沙国最可恶乃与民争利,”
“还有私设海关课以重税,简直目无王法,”
“钱公,长沙国之恶可不止于此,其乃罄竹难书罪恶滔天,”
钱益谦悲愤道:“是啊,长沙国竟然隐隐另起炉灶有与朝廷分庭抗礼之意,诸位是否关注过长沙国伪报,”
“如此大逆不道之言看了只会污了眼睛,”
“是啊是啊,一个被削藩之王,竟敢煽动民心公推自封国王,还封一帮黄口小儿为六部首相,还大逆不道用无知女子治国理政,我呸,”
“大明危矣,可恨那乱贼蜂起,我皇有心无力了,”
“大明危矣不足惧,尔等难道未耳闻长沙国颁布的律法,那才是我东林之死敌,那才是我儒家之末日,”
“确实,就拿长沙国颁布的大明宪律,说什么大明天子乃人子,朱氏皇族嫡庶皆可参加竞选,而选民,竟然是一帮贱民,”
“是极是极,他朱慈灶是觊觎九五至尊,大位至尊,岂容竖子觊觎,”
“这算什么,听说长沙国还会颁布皇土法,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地皆乃皇土,皇家需雨露均沾平均地权施恩万民,长沙国不但要强收天下士绅之地,还要清算历年拖欠赋税,还要审判士绅欺民虐民之事。”
众人惊愕当场,钱益谦悲愤道:“长沙国不但是儒家公敌,还是天下士绅之公敌,我等忧国忧民之士应同舟共济共同抵御,”
“对,我们去砸了《义学日报》馆,”
现场一片沉默,钱益谦尴尬道:“文攻莫以武斗,我们写锦绣文章与义学日报抗衡就是,”
“对,文斗不坏规矩,”
“用笔墨做刀枪与之厮杀…”
柳如是满脸鄙夷,什么文斗莫坏规矩,你们是怕长沙国刀兵报复才不敢动南京城义学日报馆吧!
众人换了话题开始谈东林日报销售困局,也是见了鬼了,南京陪都乃东林根基,可东林日报日日卖不出去日日亏损。
反观义学日报,简直是只要新报纸到了南京,立马会被卖空。
文斗斗不赢,是真的斗不赢,钱益谦也百思不得其解,东林地盘,东林日报竟然无人问津,那么多诗词歌赋竟然无人喜爱,那么多八股文章无人关注,只能怪本地刁民盲民太多不识珠玉在侧。
可亏损是实打实的,东林魁首钱益谦又坚持比肩义学日报每日一发,哪怕再压缩版面降低售价,还是因为发行太频繁无人问津。
好在,东林日报也发现一条热销捷径,那就是疯狂撕咬义学日报,特别是被义学日报反驳的版面,那简直是供不应求大卖,所以,以主笔钱益谦为首的碰瓷团应运而生,而且为了适应骂战,这帮文人也刻意模仿义学日报口语笔法与之对骂,反正蹭流量吗,义学日报头版必须反驳,为反对而反对是东林党优良传统。
柳如是几次差一点想反驳,但好在她还是生生忍住讥讽,只不过众人又开始忧国忧民大谈特谈国事来。
说什么乱臣贼子,说什么恨不得提三尺剑,说什么朝中奸臣当道,最后把一切又归罪与皇帝头上。
柳如是终于忍不住道:“前些天我登高散心,你们道我看见什么?”
“莫非柳大家有什么感怀写下什么惊鸿诗篇!”
“非也非也,我拿着千里镜好奇北望吓了奴家一跳,那江北码头,江北沿岸,全是黑压压的流民,无数的流民乞求船家渡他们过河。”
“我以为什么大事,几个贱民而已,渡他们过河只会扰乱这陪都繁华,”
“是是是,奴家在想,难道这些贱民不是人命,为什么可以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在江北,佛家有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们想过河难道一定是想进入南京乞食?”
“这,”
“柳大家以为呢?”
柳如是道:“奴家不忍心便花钱租了艘船专门渡这些北方流民,我原以为他们肯定会滞留城外扰乱陪都,可谁想,他们竟然拖儿带女直接往南…”
“…”
“诸位,高谈阔论谁都会,忧国忧民不靠嘴,满城士大夫真君子对眼皮子底下苦难可以视而不见,可在遥远南方,竟然有人,从崇祯三年开始救济流民,”
“崇祯三年啊,据今已近十年,十年时间,收容流民千万,不邀功不博名不诉苦不言弃,以至于远在北方的流民都知道,想活命,投奔长沙国,”
“在座诸位都是资产巨万粮食成山,奴家想问:既然诸位如此品德高尚,为什么不出九牛一毛把这些流民渡过河让他们活命去,为什么不用这些流民消耗长沙吉王的粮食财富呢…”
“这,”钱益谦看着柳如是,他没弄懂柳如是到底想表达什么。
柳如是站起身看着秦淮八艳道:“姐妹们,我是不能眼睁睁看人饿死眼前而无动于衷,我已经长租了一艘船日日摆渡,我虽落入风尘,但还是想用微薄之力救人一命,为今世积德,为来世超生,但愿我下辈子也能做个道德君子。”
柳如是故意把道德君子说的很重。
酒宴被柳如是大义凛然搅得不欢而散,可柳如是的言行却突然风靡南京城。
大有一副三千将士齐卸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花蕊夫人气概。
秦淮八艳第二天便合资租了十条渡船打起的风尘义渡的名号。
秦淮八艳的风尘义渡旗号一打,终于有南京富户,善绅,义商关注起江北滞留流民来,于是,本来无人关注的江北流民,终于得到了活命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