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刘意和刘悦兄妹俩、郑南山一家四口都提着大包小包到了阳省,刘意他们是自己坐客车到镇上,再找了辆三轮车到村里。
郑南山一家四口则是在火车站等着郑北川来接,火车越往南开,他们身上的衣服就越穿不住,现在都是穿着短袖和长裤,幸好有听郑北川的话,带的都是轻薄的春夏衣服。
“爹、娘,我想毕业后像小叔和小婶做个体户。”郑建文还有一年多就要大学毕业了,对于学校分配的单位什么的他兴趣不大,这几年在津市经常过去南约食坊和黎苏农贸,他觉得小婶这样就挺好的。
郑南山夫妻俩这几年都辞了镇上的工作,回到村里忙活大白食坊和山货厂的事情,也大概知道这事只要肯干,到手的不会少。
“你自己想好就行,我和你娘前期没多少钱给你,得攒着以后给你们兄弟俩娶媳妇,最开始你看是回山货厂帮忙、还是过来给你小叔小婶打工,你好好想想。”
“我这两天找个机会问问小婶,这个寒假要是可以的话,我就直接留在这边帮忙,开学直接过去津市。”
不止郑建文这么想,刘意和刘悦也是这么打算的,尤其是刘意,他选择经贸专业也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帮黎念楠打理生意,让黎念楠专心做种植业、养殖业、新品研究。
刘悦也重操旧业,带娃,小饺子她都没抱上几回,就被带到了阳省,这寒假她得重新引起饺子的注意。
除夕当天,苏父苏母、秦玉柏也过来了,年夜饭安排在食堂,黎念楠、郑母、秦蓉、朱珠几位娘子军就开始准备年夜饭。
黎念楠依然负责她的油锅和炸货,郑母带着大儿媳做东北菜。
秦蓉炒川省特色的火锅底料,当然做的是微微辣、香辣口的火锅。
朱珠处理海鲜,现场还挑了一些适合做刺身生吃的龙虾、海鱼让其他地方的伙伴们都尝到了那一口新鲜,至于其他的海鲜还是以清蒸、椒盐、姜葱现炒为主。
刘意带着几个大男人烧烤,没等到年夜饭开席就吃了个半饱,在港城住了小二十年的亲外公和秦大舅,直接就管不住自己的嘴,那老外的西餐哪有中餐过瘾啊。硬是就着消食片和山楂水,吃了平日里三顿的量。
更不用说从小在港城长大的秦楚立,脱下西装,换上接地气的短裤短袖人字拖,和何亮一起守一个烧烤炉子,还别说,要不是知道何亮是这边的养殖大将,他肯定要把人挖到他家当厨子。
年夜饭吃了两个小时还不过瘾,撤了碗筷,上了果盘、零食、饮料、酒水,众人就聚在食堂天南地北的聊,苏母抱着饺子凑到秦外公身边两眼泪汪汪。
郑建文和刘意两个大孩子,带着一众弟弟妹妹到外面空地放烟花。
黎念楠站在屋檐下,举着相机,给笑得灿烂的孩子们拍照,郑北川走到她旁边,从身后环抱住黎念楠,“媳妇,我觉得我现在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了,谢谢念念。”
谢谢你选择了我,谢谢你支持我,谢谢你爱我。
黎念楠放下相机,侧头亲了亲郑北川的脸,“郑先生,我早就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因为你,因为包子,因为饺子,还有咱们的亲人和伙伴们。
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爸爸,妈妈,过来放烟花!”包子看到了门前腻腻歪歪的父母,跑过去拉着他们加入孩子堆。
抬头看着绚烂的烟花,不只是他们,大家,都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