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皇端坐在那雕龙绘凤、尽显威严的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仿若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厚重而压抑。他缓缓扫视着殿下那一众神色各异的大臣,每一道目光都似带着千钧的重量,沉甸甸地落在众人身上。
“诸位爱卿,咱们镇北大元帅华在现在成了华国的新皇帝。这事如何应对?各位不妨说来与朕听听。” 赵皇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其中夹杂着难以掩饰的忧虑与不安,在空旷的大殿内缓缓回荡。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小觑!华在这一称帝,野心昭然若揭。他手中握着重兵,如今又自立一国,怕是对我赵国的江山社稷,早已虎视眈眈。依臣之见,咱们得赶紧调兵遣将,加强边境的防御,以防他突然兴兵来犯。” 一位身着朝服、神色凝重的老臣越众而出,他的声音虽然苍老,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话音刚落,另一位年轻的大臣紧接着站了出来,他的脸上满是急切之色,拱手说道:“陛下,老臣以为,这调兵遣将虽是必要之举,但也不可操之过急。如今我们对这华国的虚实还不甚了解,贸然行动,万一打草惊蛇,反倒不美。臣觉得,当务之急,是先派人去华国,探探他们的虚实,摸摸他们的底细,再做定夺也不迟。”
赵皇微微颔首,脸上的神色依旧凝重,他的目光若有所思地在大殿内游移,似乎在权衡着这两位大臣所言的利弊。
就在这时,一位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将军大步上前,单膝跪地,声如洪钟般说道:“陛下,臣愿率领一支精锐之师,趁华在立足未稳,给他来个突然袭击。一举将他的势力连根拔起,以绝后患。”
“不可不可!” 一位文官模样的大臣连忙摆手,神色焦急地说道,“将军此言差矣。这战争一起,生灵涂炭,百姓受苦不说,咱们赵国多年来积攒的国力也会大受损伤。况且,华在能在这乱世之中称帝,必有他的过人之处,岂会如此轻易就被我们击败?还是得从长计议,寻找一个更为稳妥的办法才是。”
朝堂之上,众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一时之间,莫衷一是。赵皇静静地听着,眉头越皱越紧,心中的忧虑也愈发沉重。
“陛下,臣突然想起一事。那华在的王妃,乃是我赵国的九公主。如今华在称帝,九公主的处境怕是有些微妙。还有那周文丞相的女儿周芸,身为华在的妻子,此刻也在武冈城。不知她们二人在这动荡的局势之中,是何情况。” 一位大臣突然出声,打破了朝堂上激烈的争论。
赵皇闻言,神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你所言极是,这九公主和周芸,皆是我赵国之人。她们在武冈城的安危,应该没事。”
“陛下,周文丞相得知此事后,不知会作何反应?” 又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赵皇的目光缓缓落在丞相周文的身上,周文站在群臣之首,能清晰地感受到背后投来的各色目光——有担忧,有幸灾乐祸,更多的是审视。
\"周爱卿,\"赵皇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你当年力荐华在,还将爱女许配于他。如今他自立为帝,你看这事如何应对才好?\"
\"陛下,\"周文缓缓开口,\"华在确实才华横溢,但臣也未曾料到他会走到这一步。\"他的声音很稳,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不过,事已至此,与其追究过往,不如想想如何应对。\"
赵皇急着打断,\"你倒是说说,该如何应对?\"
周文感觉到后背已经渗出一层冷汗。他知道,此刻每一句话都关系着周家的存亡,甚至整个赵国的命运。
\"臣以为,\"他微微躬身,\"华在虽然称帝,但根基未稳。况且,他毕竟曾是赵国的镇北大元帅,又与九公主、臣女有婚姻之实。不如......\"
\"不如什么?\"赵皇的声音陡然提高。
\"不如派使者前往华国,以恭贺新帝登基为由,探其虚实。若华在念及旧情,或可化干戈为玉帛;若其野心不止于此,我们也好早作准备。\"
殿内一片哗然。周文能听到身后传来压抑的议论声。
\"荒谬!\"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周文不用回头也知道,那是大将军王猛,\"华在狼子野心,如今为帝,分明是要与我赵国为敌。周相此言,莫不是要我们坐以待毙?\"
这时,六皇子开口了:\"王将军此言差矣。华在不是自己称帝,而是老赵皇禅让。他现在毕竟还是我国镇北大元帅,何时说过与我为敌?\"
赵皇深深地看了六皇子一眼周,沉默片刻后说道:“六皇子言之有理。关键是如何处理这镇北大元帅和新华皇的关系?周爱卿你接着说。”
周文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陛下,这镇北大元帅如果华在不主动推辞,老臣建议还是不换人。想想华国皇帝是我国大元帅,这样只会抬高我国地位。如果华在辞掉大元帅,可暂让九公主兼任。这样的好处有两点:一是九公主作为华在的皇后,华在就不会攻打我国,确保两国不会兵戎相见,二是便于两人交接工作,确保交接顺利。然后再由大将军王安排人手帮助九公主,最后再安排人接替大元帅职务。
当然,现在可派使者前往京都,一是祝贺,二是表明我赵国的态度。然后再看情况而采取措施。”
赵皇沉思良久,缓缓道:“此计可行。只是这使者人选……”
“陛下,微臣愿往。”说话的是礼部侍郎李源,此人能言善辩,精通各国礼仪。
赵皇点头应允。
数日后,李源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前往华国。到达华国都城京都城时,城中热闹非凡,百姓安居乐业。
李源面见华在,呈上礼物并恭贺登基。华在笑着接纳,眼神却透着深意。
“贵使李大人前来,不光是为了恭贺吧?”华在问道。
李源镇定自若:“陛下圣明。我国陛下希望能与华国和平相处,不知陛下如何处理两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