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都走了,林母从屋里出来,一脸担忧:“冬子,你说的都是真的?你同学爸妈真在深圳发财?”
“真的啊,妈,我骗你干啥?”
林麦冬信誓旦旦,“现在下海是最好的时机,爸妈你们还年轻,出去闯闯比窝在这小山沟里强多了。等赚了钱,咱们也盖新房,买小汽车!”
林母还是有些犹豫:“可是……你爸身体不好,能受得了那边的气候吗?”
“没事儿,深圳气候好,冬天都不下雪,比咱们这儿暖和多了,对爸的身体有好处。”
林麦冬继续忽悠,他可不想父母一辈子都待在这个穷山沟里。
林父也从屋里走出来,听到他们的对话,瓮声瓮气地说:“冬子,你妈说得对,我们一把年纪了,出去能干啥?别到时候钱没赚到,还把老本搭进去。”
“爸,你们才四十多岁,正是壮年,干啥不行?”
“你们要是不放心,我可以先去深圳探探路,等安顿好了,你们再过去。”林麦冬知道父母的顾虑,只能一步步来。
林父林母对视一眼,还是有些犹豫。林麦冬知道一时半会也说服不了他们,便不再多说,回屋继续琢磨他的“大计”。
第二天,林麦冬去了镇上,借着拍电影的由头,找了个打印店,印了一批“深圳致富经”的小册子,上面印着各种“成功案例”,什么“打工妹月入过万”、“小摊贩年赚百万”之类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他还特意找了个“大师”,花重金做了一批“开光”的护身符,说是能保佑在深圳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万事俱备,只等“鱼儿”上钩。
果然,那些被他忽悠去深圳的年轻人,以及其他一些听到风声的村民,纷纷找上门来,求购“致富经”和护身符。
林麦冬自然是来者不拒,赚了个盆满钵满。
他把赚来的钱一部分寄给了在北京的剧组,说是投资电影,一部分留着准备带父母“下海”。
林麦冬数着手里厚厚一沓钞票,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这帮人,真是好骗啊!”他心里暗爽,仿佛看到一座金山在向他招手。
“冬子啊,你真觉得去深圳就能发财?”林父看着儿子这副财迷样,忍不住泼冷水。
林麦冬把钱往兜里一揣,笑嘻嘻地说:“爸,这叫投资懂不懂?一本‘致富经’,一个护身符,成本才几毛钱,我卖给他们五块,十块,这利润,啧啧……”
他故意咂咂嘴,一脸“你真没见识”的表情。
“可这……这跟骗人有啥区别?”林母担忧地说。
“妈,话不能这么说,我这叫帮他们打开致富的大门!”
“你看,我都亲自示范了,这钱来得多容易!他们要是去了深圳,说不定真能发财呢!”
林麦冬继续忽悠。反正“致富圣经”不仅告诉了他们方法,还演示了一遍,再不去,说明这些人很难再点透了。
出乎意料的是,林父竟然被林麦冬说动了。“冬子,要不……咱们也去深圳试试?”
林麦冬惊喜地瞪大眼睛:“真的假的?爸,您没开玩笑?”
不仅能做富一代,还有能做富二代的机会!
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林父点点头:“反正待在这穷山沟里也没啥出路,不如出去闯闯。万一真像你说的那样,能赚大钱呢!”
林麦冬立刻来了精神,开始规划起“下海”大计。
现在万元户都很少,林麦冬从自己包里掏出藏起来的钱。
竟然有一千多块,林父看着那么多钱,惊呆的眼睛都睁大了。
“这是你赚的还是骗得?”
林父看过他的忽悠功力,深刻感觉这笔钱来路不正。
“放心吧爸,这钱都是正路来的,只要你想去南方,我就倾力支持!”
林父犹疑的拿着钱:“你告诉爸,这是当群演赚的还是什么?”
“你看你儿子那么帅,当然是当群演赚的!”
林麦冬还不打算全部交代,村里人一旦知道,缠上自己,以后做些什么都不方便。
林母担心,低着头:“赚不到,我跟你爸睡大街怎么办?”
沿海城市睡大街,哪怕是睡大街都不会有这边冷。
林麦冬没有一点心疼,拿着钱说:“我给你记一个电话,到那里就给我打电话。我当了群演还能再给你们邮钱,你们儿子就是最有安全感的后盾!”
过完年,林麦冬就在想着什么时候回学校。
林父林母决定去一趟深圳。
几天后,林麦冬带着父母,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临走前,他还特意去了一趟村长家,把剩下的“致富经”和护身符都送给了村长,美其名曰“造福乡里”。
村长看着手里这堆印刷粗糙的小册子和劣质的护身符,一脸懵逼。
这小子,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目送火车缓缓驶离,林麦冬转身买了回北京的票。
车厢里拥挤嘈杂,他却丝毫没有感到不适,满脑子都是“电影梦”。
回到北京,年味还未散尽,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
林麦冬兜里揣着从村民那里赚来的“巨款”,心情格外舒畅。
他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看到电影院的广告牌,突然心血来潮,想看看自己的电影上映了没有。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各大影院上映的几乎都是港片,什么《赌神》、《英雄本色》、《逃学威龙》,看得人眼花缭乱。
而他的那部小成本电影,却连个影子都找不到。
他走进一家电影院,询问售票员:“请问,最近有上映一部叫《我们俩》的电影吗?”
售票员不耐烦地翻了翻排片表:“没有,没听说过。”
林麦冬不死心,又问了几家电影院。
林麦冬心里拔凉拔凉的。难道他的电影,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扑街了?
他垂头丧气地走到一家小影院门口,看到海报上赫然印着《我们俩》的名字,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放映时间:每天下午两点一场。
林麦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激动地冲进售票窗口:“两张《我们俩》的票!”
售票员瞥了他一眼,懒洋洋地说:“就剩一张了。”
林麦冬毫不犹豫:“就要一张!”
走进影厅,里面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老大爷。
林麦冬找了个角落坐下,心里五味杂陈。
电影开始了。
看到屏幕上熟悉的画面,林麦冬的眼眶湿润了。
这可是他倾注了心血的作品啊!
虽然制作粗糙,演员青涩,但故事却真挚感人。尤其是把北京老太太搬上了荧幕,更是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散场后,几个老太太老大爷激动地说着:
“这电影拍得真好!看得我眼泪哗哗的!”
“是啊,这北京老太太演得太像了!就跟我们院里那个张大妈似的!”
“现在的年轻人啊,就应该多拍点这样的电影,弘扬正能量!”
林麦冬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
他心里却乐开了花。
看来,他的电影并没有扑街,只是被那些港片的光芒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