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包拯决定从追查前朝皇室后裔入手,揭开鸳鸯血玉佩背后的谜团,公孙策已安排衙役前往京城附近小镇查探。而包拯这边,又得到了一个新线索。
包拯在调查中得知,清平王向来热衷于收藏前朝文物,其王府中各类前朝珍宝不计其数。包拯心中一动,暗自思忖,这鸳鸯血玉佩既然与前朝渊源颇深,会不会流入了清平王府呢?于是,包拯决定亲往清平王府一探究竟。
这日,包拯身着官服,带着展昭来到清平王府。门房通报后,清平王将他们迎进府中。宾主落座,包拯开门见山地表明来意:“王爷,下官此次前来,是为了一对鸳鸯血玉佩。近日发生了几起命案,皆与这玉佩有关。听闻王爷喜好收藏前朝文物,下官猜测,这玉佩或许就在王爷府中。”
清平王微微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包大人,您这可真是误会了。本王虽喜爱收藏前朝文物,但这鸳鸯血玉佩,本王从未见过。而且,本王也听闻了近日的命案,对那玉佩有所耳闻,知道这是不祥之物,躲还来不及,又怎会收藏呢?”
包拯仔细观察清平王的神色,见他表情自然,不像是在说谎,但心中仍存疑虑。这时,展昭在一旁向包拯使了个眼色,包拯微微点头。展昭借口欣赏王府花园景色,起身离席。
展昭在花园中四处查看,只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草繁茂,景色宜人。然而,展昭无心欣赏美景,他警惕地留意着周围的动静。突然,他发现假山后有一个人影一闪而过,鬼鬼祟祟的。展昭心中一动,立刻追了过去。
那人似乎察觉到有人跟踪,脚步加快,在花园中左拐右拐。展昭轻功了得,紧紧跟在后面。不一会儿,那人来到一座偏僻的楼阁前,左右张望了一番后,闪身进入楼阁。展昭悄悄靠近,发现楼阁中有一个暗门,那人进入暗门后,便没了动静。
展昭轻轻推开暗门,顺着狭窄的通道向下走去。通道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光线昏暗,只能隐约看到前方的路。展昭小心翼翼地前行,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丝光亮。他走近一看,竟是一间密室。密室中摆放着各种奇珍异宝,而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正放着那对鸳鸯血玉佩。
展昭心中大喜,正欲上前查看,却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他回头一看,原来是清平王带着包拯等人赶了过来。清平王看到展昭手中的玉佩,脸色骤变:“这……这玉佩怎么会在这里?本王真的不知情啊!”
包拯接过玉佩,仔细端详。这对玉佩与之前从翠儿口中描述的以及他们所掌握的线索中的鸳鸯血玉佩别无二致,色泽温润,鸳鸯造型栩栩如生,隐隐透着一抹奇异的血色。但清平王却坚称这玉佩是赝品,他说道:“包大人,这玉佩绝非真品。本王收藏文物多年,对各类珍宝也略知一二。这玉佩虽然仿制得极为逼真,但本王还是能看出一些细微的差别。而且,本王真的不知道这玉佩为何会出现在王府的密室中。”
包拯心中疑惑不已,看着清平王,严肃地问道:“王爷,这密室乃是王府之地,玉佩却无端出现在此,您让下官如何相信您与此事无关?”
清平王一脸焦急,说道:“包大人,本王对天发誓,真的不知情啊!这王府上下人多眼杂,说不定是有人故意陷害本王,将这赝品玉佩放在此处,想借此污蔑本王。”
包拯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清平王身份尊贵,若无确凿证据,不可轻易定他的罪。但这玉佩又为何会出现在王府密室呢?而且清平王坚称玉佩是赝品,若真是赝品,那真品又在何处?幕后黑手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难道是故意想混淆视听,打乱他们的调查方向?
展昭在一旁说道:“大人,不管这玉佩真假,清平王府出现这等事,实在可疑。我们是否应该对王府上下进行详细调查?”
清平王一听,急忙说道:“包大人,这……这恐怕不妥吧。本王的王府向来规矩森严,若大肆调查,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也有损本王的声誉。”
包拯思索片刻后,说道:“王爷,此事关系重大,几起命案皆因这鸳鸯血玉佩而起,背后可能隐藏着颠覆朝廷的阴谋。下官也不想轻易打扰王爷,但为了查明真相,还请王爷配合。”
清平王无奈,只得点头同意。包拯当即安排展昭带领衙役对王府上下进行仔细搜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然而,经过一番搜查,除了那对玉佩,并未发现其他可疑之处。
包拯看着手中的玉佩,心中的困惑愈发浓重。这真假玉佩难辨,幕后黑手的意图又扑朔迷离,案件似乎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但包拯并未气馁,他深知,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保持冷静,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突破点。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揭开这重重迷雾,查明真相,将幕后黑手绳之以法。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