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包拯等人在城郊客栈追踪黑衣人线索,却遭遇黑衣人截杀,虽未能擒住黑衣人,但确定了他们与神秘组织有关,还得知黑衣人往西而去。包拯带着众人返回开封府,一场围绕鸳鸯血玉佩的迷雾,正待层层拨开。
包拯一回府,便立刻召集公孙策,一同研究从神秘道士处得来的古籍。二人坐在书房,桌上摊开那本破旧的古籍,上面标着的奇怪符号在烛光下显得愈发神秘。
公孙策眉头紧皱,仔细端详着那些符号,说道:“大人,这些符号看似杂乱无章,但依我看来,其中定有规律。”包拯点头,目光紧盯着古籍,说道:“公孙先生,你我一同参详,务必要弄清楚这些符号背后的含义。这或许是解开鸳鸯血玉佩谜团的关键所在。”
二人全神贯注,时而低声讨论,时而陷入沉思。公孙策一边查阅各类典籍,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突然,公孙策眼睛一亮,说道:“大人,您看,这些符号与我曾在一本记载前朝秘史的古籍中所见的符号有几分相似。我猜测,这鸳鸯血玉佩或许与前朝有着莫大的关联。”
包拯听闻,心中一动,说道:“前朝?公孙先生不妨详细说来。”公孙策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大人,据我所知,前朝末年,皇室内部斗争激烈。传闻中,有一对鸳鸯血玉佩,乃是开国皇帝所制,据说玉佩中隐藏着能够掌控天下宝藏的线索。这宝藏的力量足以影响江山社稷,因此引得皇室成员纷纷争夺。”
包拯思索片刻,说道:“如此说来,当年的内乱或许正是因这鸳鸯血玉佩而起?”公孙策点头道:“极有可能。为了这对玉佩,皇室成员相互残杀,导致国力衰退,最终被新朝取而代之。而这对玉佩也随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没想到如今竟再次现世。”
包拯又看了看古籍上的符号,说道:“那这些符号,难道就是指向宝藏的线索?”公孙策摇头道:“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符号与玉佩以及前朝宝藏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
包拯站起身来,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说道:“如此看来,如今这幕后黑手妄图借助玉佩找到宝藏,恐怕是想利用宝藏的力量复国。这绝非小事,我们必须尽快查明真相,阻止他们的阴谋。”
公孙策说道:“大人所言极是。既然此事与前朝皇室有关,我们不妨从追查前朝皇室后裔入手。或许能从他们口中得知更多关于玉佩和宝藏的信息。”
包拯点头道:“公孙先生所言正合我意。只是前朝已覆灭多年,前朝皇室后裔恐怕早已隐姓埋名,散布在各地,这追查起来,恐怕并非易事。”
公孙策说道:“大人,虽困难重重,但并非毫无头绪。我们可从京城开始,暗中调查那些身份可疑、行为诡异之人。再者,可向朝中一些熟知前朝历史的老臣请教,说不定能得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包拯说道:“好,就依公孙先生所言。你负责收集京城内外可能与前朝皇室后裔有关的情报,本府则进宫向几位老臣请教前朝之事。另外,通知展护卫,让他继续留意黑衣人以及玉佩的下落,不可有丝毫懈怠。”
公孙策领命而去。包拯则换好官服,进宫面圣。见到皇上后,包拯将鸳鸯血玉佩引发的命案以及背后可能隐藏的复国阴谋详细奏明。皇上听后,龙颜大怒,说道:“包拯,此事关系重大,你务必尽快查明真相,将幕后黑手一网打尽,绝不能让前朝的悲剧重演。”
包拯跪地叩首道:“皇上放心,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皇上所托。只是臣还需向几位熟知前朝历史的老臣请教一些问题,还望皇上恩准。”皇上点头道:“准奏。你可前往几位老臣府邸,细细询问,若有需要,朕自会下旨。”
包拯谢过皇上,离开皇宫后,立刻前往几位老臣的府邸。在与几位老臣的交谈中,包拯了解到一些关于前朝皇室后裔的模糊线索。据说,前朝覆灭后,有一支皇室后裔逃到了京城附近的一个小镇,隐姓埋名生活。但具体位置和姓氏,几位老臣也不太清楚。
包拯回到开封府,将从老臣处得来的线索告知公孙策。公孙策说道:“大人,既然有了线索,我们便派人前往京城附近的小镇暗中查探。说不定能找到前朝皇室后裔的踪迹。”
包拯说道:“好,事不宜迟。你挑选一些精明能干的衙役,让他们乔装打扮,分散到各个小镇进行查探。一旦有消息,立刻回报。”
公孙策领命,迅速安排人手前往各个小镇。包拯则坐在书房,看着桌上那本记载玉佩传说的古籍,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揭开这背后的谜团,阻止幕后黑手的阴谋,守护大宋的江山社稷和百姓安宁。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