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总,我问你,太平军此时有多少人?”
“你刚才不是说永安突围时候,太平军大概有2万余人吗?然后秦日纲带领的后队被清军袭击,死亡2000多,估计他们此时人数,也在2万上下。”
“果然听得很注意。再考考你,中国的兵法你读过吗?比如孙子兵法,攻防兵力对比,是怎么样的?”
“不大记得,肯定看过啊。比如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怎么了?不记得了。”
“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黄茜笑着接下去。
“你想想,现在太平军兵力少于清兵,但是作战任务又是攻城,攻省城的大城,他们面临几个困境。一是兵力不够,起码五倍兵力也就是10万人,胜算才大。其次是缺少攻城工具,他们才从永安逃出,爬山涉水,没有攻城之大炮,甚至火器炸药也少。三是周围敌人众多,给养什么都不好补给。”
“另外,咸丰皇帝也下了圣旨,严令赛尚阿死保桂林,另外还要求聚歼太平军于桂林城下。这里多说一句,按照惯例,清兵战败,带兵的头子可是要自杀的,不然回去也是被杀头。本来永安城破,赛尚阿就该被杀头了,这时咸丰是让他戴罪立功。”
“可惜现实很残酷,赛尚阿、向荣根本无力调度全军,只能以守城为重。来的增援部队数量多,不少纯属气氛组,只想保住桂林对皇上有个交待,很多都挤在城北,不想出尽全力。”
“太平军看着清兵援兵增多,面对两面包围的不利情况,只得重新调整部署,分出部分兵力防御南路。一部渡过漓江在城东设立据点,防止城北清兵南援。同时集中攻坚主力,继续力图破城。”
“4月25日,太平军约1000人出其不意绕到城北发动奇袭,北城外清兵马上出击,趁此机会,太平军大队从后杀至,欲攻取城北清兵据点。向荣亲至城北督战,李孟群亦率兵救援,太平军被三路夹击,只得撤退。”
“这次攻取城北的行动,据说是萧朝贵指挥,确实也挺符合萧的冒险主义气质。萧朝贵当时应该尚处于受伤未愈状态,是否他指挥有很多种说法。城南太平军并没有做出有效策应,令到向荣可以放心集结兵力在城北,只能分析当时太平军的战术,尤其攻城战术还比较呆板。”
“4月30日,太平军又再调整攻城策略,趁夜间用大量土袋在城南文昌门外堆成炮台一座,安放多门大炮。5月1日拂晓,炮台火力猛轰桂林城墙,文昌门附近女墙被轰坏数处,清兵立脚不住,根本无法还击。太平军在火力掩护下,携带云梯再次攻城。危急之时,向荣派出一百多人迅速增援,用滚木擂石逼停登城太平军,同时用土袋填被城墙缺口,度过危机。这次太平军注意了加强火力,但攻城突击队兵力不强,没有后续增援,还不足以攻破坚城。”
“向荣在第二天重赏百余名清兵,缒城而下破坏太平军炮台,当时天刚下完大雨,炮台太平军猝不及防,只得逃走。清兵将炮台上新造长梯40余架抢走,对攻城造成很大影响。”
“向荣也是人才,胆子也够大,趁偷袭炮台得手,向荣决心乘胜在城西发动一次大规模行动,一来看看可不可以与城外援军配合,打通城西交通线,二来也可以应付一下咸丰“内外夹击,歼灭太平军”的圣旨。”
“5月4日早晨,清军出动六、七千人,原计划从西边丽泽门出击,因为连日大雨,西门外水深难行,只能选择从北门绕行。这一下绕行浪费时间,城外清军没有得到通知,仍然按原定时间出击。西门外太平军约有三千人,马上集中兵力先行攻击城外清军。城外清军力孤势危,眼看不敌,绕路的城内清军终于赶到,双方激战,最后退回各自阵地。”
“向荣出动的兵力是城西太平军的一倍以上,因为配合出现问题无功而返。太平军及时集中兵力,抓紧时间分次击退敌人,使得向荣打通城西交通线的计划失败。此战后,约有十天时间,双方都没有再进行大规模交战,只有零星战斗行动。清军方面是城西失利胆怯,太平军方面,则在准备新的攻城利器。”
黄茜又喝一口水,说:“梁总,我说得口都干了,你是不是该有所表示?”
这时候,天开始暗下来,莫丽丽两姐妹也回来了,“那边河水中有几头大象,很是好玩,海哥,你想去玩玩吗?”莫丽丽问。
“不去了,冷,脚受不了,是了,该吃饭了,我们去吃饭吧,黄美女,一起啊,请你吃晚饭,顺便把太平军在桂林的故事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