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强说完直播间也没有弹幕,当然这是因为康强把发言关了。
当然脾气火爆的直接就退了出去,所以直播间的右上角数字也是不断的降低。
也有人直接点开刚才和自己吵的头像,开启私聊第二战场。
当然这些康强都没去管,现在他就想着赶紧说完然后就下播,让大家有一中午的冷静时期。
“白头鹎,为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鹎科,鹎属的小型鸣禽,别名又叫白头翁、白头婆、中国鹎等。
成年的白头鹎体长在17~22cm之间,体重在26~43g之间,其身上的白色枕环从眼睛后部延伸到颈背,尤其以雄鸟枕部的白色极为清晰醒目,也是该物种的显着特征,另外只有白头鹎琼岛亚种无白色枕环。
白头鹎的头顶、喙都是黑色,虹膜褐色,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有白色斑块,颏、喉皆为白色。
上体为褐灰或橄榄灰色,飞羽、小翼羽、大覆羽和初级覆羽为浅黑色,羽毛内侧羽缘淡土黄色,微带白色,背和腰羽大部为灰绿色。
另外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胸部杂有淡灰褐色宽带,腹部为白色,杂有黄绿色纵纹。
下体则是灰白色,臀部白色,尾羽有12枚,为深褐色,羽轴黑色,羽毛外侧鲜黄绿色,内侧深褐色,跗跖和爪为深褐色。
雌鸟的羽色与雄鸟相似,但其黑羽夹杂褐色,幼鸟头部则为橄榄色,胸部具有灰色的横纹。”
康强也是没继续啰嗦下去,直接开始了正经科普。
“白头鹎主要分布于越南的北部、琉球群岛、中国中东部及南部各省区。
它们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至平原地区的森林等地,也会生活在村落和城市公园当中。
经常呈3~5只至10多只小群活动,性格活泼,擅长鸣叫,本身为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昆虫、种子和水果为食,食物偏好具有季节变化性。
每年的繁殖期为4~8月,一窝可有3~5枚卵,在孵化期间,亲鸟会用身体替鸟巢挡雨,寿命长达10~15年。
另外温度低时白头鹎会聚集取暖,温度高则会散开,只有小规模集群,这个行为利于它们避暑。
白头鹎全球种群数量尚未量化,但其种群数量变化呈上升趋势。
于2018年8月9日,白头鹎正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当中,等级为无危。
而在2023年,白头鹎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名单。
总的来说,白头鹎会啄食水果,危害果园,但其又可捕食害虫、促进植物生长,是农林重要的益鸟。
又因为其鸣声动听,性格温顺,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因其在中国为“三有”鸟类,所以禁止私人饲养,大家遇到要小心一点,避免干了什么出格的事情。”
说完康强稍微吸了口气,又开始了科普。
“刚才说鹎科的事情,那主播就顺便把刚才提到的三种鹎鸟和鹎科一起说了。”
稍微构思了一下,康强说:“鹎科在全世界有27个属,139个种和355个亚种。
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非洲等热带地区,在中国就有4属20种。
为中、小型鸣禽,喙形较细尖,先端微下弯,翅短且圆,尾羽细长,为方尾或圆尾,腿短,跗跖短弱,大多被以靴状鳞,体羽柔长而松软,后颈见有纤羽。
为树栖性,以果实为主食,兼吃昆虫,夏季育雏期间捕食大量昆虫,在树上编碗状巢,产卵4-5枚,由双亲孵化,孵化期12~15天,雏期约15天,善于鸣叫。
然后说红耳鹎,红耳鹎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鹎科,鹎属的小型鸟类。
成年体长在17-21厘米,体重一般不超50克,额至头顶为黑色,头顶有耸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后方有一鲜红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围为黑色。
上体褐色,尾黑褐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下体白色,尾下覆羽红色,胸侧有黑褐色横带,因有高耸的冠羽,所以俗称“高髻冠”。
红耳鹎在中国分布于藏省东南部、云省南部、贵省南部和桂省南部等地。
主要栖息于低海拔的低山和山脚丘陵地带的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森林中。营巢于灌丛、竹林和果树等低矮树上。”
“其他的和白头鹎也没什么区别,也是“三有”里面的鸟类。”
康强想了想补充道。
“接下来说绿翅短脚鹎,绿翅短脚鹎是鹎科、短脚鹎属的鸟类,该属共有9个亚种。
属于中型鸟类,体长在20-26厘米,头顶羽毛形尖、栗褐色具白色羽轴纹,在暗色的头部极为醒目。
而上体是灰褐缀橄榄绿色,两翅和尾为亮橄榄绿色。
耳和颈侧红棕色,颏、喉灰色,胸灰棕褐色具白色纵纹,尾下覆羽浅黄色。
主要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山区至印度东北部、中国、缅甸、越南、老挝、泰国、马来半岛等地。
栖息在海拔1000-3000米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林缘疏林、竹林、稀树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各类生境中。
最后是栗背短脚鹎,栗背短脚鹎,和绿翅短脚鹎一个科属,从名字也能听出来起背部为栗色,而头顶具有黑色冠羽,飞羽黑褐具灰白色羽缘,为下体灰白色,跗跪的长度较嘴峰的长度短。
雄体体形适中,头顶具羽冠,羽冠黑色,身上的额、眼先、耳羽及颈侧以及后颈至腰部等部位皆为栗色,尾上覆羽为暗褐色。
颏与喉是白色,其余下体为灰白色,胸和腹部具细而短的白色羽轴纹,两胁沾灰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则是白色。
飞羽和翼上覆羽内困灰褐色,外硼黄褐色,外缘灰白色,尾为方形,而中央尾羽是暗褐色,外侧尾羽与之相似仅色彩较暗。
雌体与雄体基本一致,但雌体体羽色显苍淡。
栗背短脚鹎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栖息于低山丘陵的阔叶林、林缘、灌丛和草地等环境,常成对或小群在树冠活动,也在林下灌丛觅食。
繁殖期在4-6月,于小树或灌木上造杯状巢,窝卵数3-5枚,卵洋红色被紫色斑。
栗背短脚鹎是中国特产鸟类之一,同时是食虫益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