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无奈抿唇,就是太清楚形势了,所以才这么做。
可不知道该如何跟李世民解释。
利用李恪,借势弘农杨氏?
不行,李承乾太清楚李世民的个性了,要是李渊,绝对二话不说就同意,利用世家对付世家,他喜乐见之。
可李世民不同。
无奈,只能回道:“知道。”
李世民听李承乾这话,眉头皱的更紧了:“那你说说,下乡运动这想法不错,为何今日早朝不提出来?”
这是李世民最关心的问题。
李承乾唇抿的更紧了:“不是时候。”
“不是时候?那你觉得什么时候是时候?”李世民不放心继续追问。
“反对声音小了,自然就是时候了。”
李世民不明白李承乾的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反对声音小了?
这群人难道还会不反对?
岂不是笑话?
可见李承乾不愿意说,李世民只好继续换一个话题:“好,这个不提,那关于战争律法,你怎么今日也不提?”
其实今日李世民有很多问题要问李承乾,包括还有一件很重要的是要交代李承乾。
这件事是他和长孙皇后商量了一夜,特意等李承乾回来说的。
本来回来第一晚用晚膳的时候,李世民想找机会和李承乾私下聊,可不曾想被李承乾自己给搅和了。
而现在一堆事情堆着,李世民又改变了态度。
觉得要是把下乡运动和战争律法实施了,那么就可以让李承乾自己组建一万兵马。
这也算是考核。
考核不通过,兵马也就没有了。
李承乾叹息一声:“父皇,您不觉得战争律法和下乡运功是一回事吗?”
“嗯?”李世民迷惑了。
怎么是一回事?
一边是审判战犯,一边是学子下乡,有冲突吗?
还是说......
想到了一种可能,李世民的面色阴沉下来了。
李承乾见此,无奈的摇头失笑道:“父皇,你真觉得世家会同意让我们去审判那些战犯吗?小兵小吏还好说,那些将军,颉利等人,世家敢吗?”
果然。
刚才李世民就想到了一种可能。
草原的刀枪剑戟哪来的?
早就有所早怀疑,但没有证据,李世民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毕竟那个时候他刚登基,根基不稳。
如今......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道:“父皇,儿臣并非把事情给忘记了,而是需要一个契机,需要队友。父皇坐在这个位置上,难道就能扫平所有阻碍吗?不,您不能,所以儿臣需要的不仅仅是裴寂等人的支持,不止止是武将们的支持,还需要更多人的支持,不然即使父皇一道圣旨下来,办起来还是有非常多的阻碍。”
“国库空虚,百姓才刚过了几天好日子,这个时候可不是砸锅卖铁赌一把,而是需要步步为营。”
听懂了意思,李世民也明白了。
只是......想到草原上还有将近八万大军,每日的粮草消耗也不是小数目啊。
“草原那边你是怎么想的?”李世民皱眉沉声问道。
这个问题,他也询问过房玄龄等人,给出的答案都是撤军,然后安排官吏,或者是突厥人中在挑选一个突厥可汗。
听完李承乾的想法,李世民便一直拖着。
感觉打下来的江山那以后就要归大唐的,让突厥人去统领突厥,突厥还是突厥,不可能是大唐。
哪怕排官吏,几个官吏能改变突厥百姓的思想吗?
不现实。
还是需要李承乾的方法才最稳妥。
帝王有帝王的思虑,可问题现在下乡运动受阻,大军就不能轻易撤回。
李承乾沉思片刻道:“大军不能永远在草原上没事人一般,该给他们找点事做做。”
“找点事?”李世民一愣。
“没错。”李承乾道:“让代国公带领着将士们给突厥百姓重建家园,等朝廷这边的事情稳定之后,再派分几批派学子去突厥。”
“最主要是修养民生,既然突厥要被同化,朝廷就要拿出对待大唐百姓的态度来。”
李世民一听,皱起了眉。
心中虽有不愿意,可这办法也是能够让大军暂时留在突厥的一条理由。
“可粮食怎么办?”
打仗的粮食都是李承乾拿出来的,大军长时间驻扎,朝廷可拿不出粮食。
李承乾看李世民的眼神有些幽怨。
近八万人,确实是不小的开支。
不行,太多了。
想了想,李承乾道:“召回五万大军吧,太多人在突厥,其余边疆防守会空虚。剩下三万大军,儿臣愿意承担一年的军粮。”
呼!
李世民等的就是这句话,松了口气的同时又问道:“听说你名下的产业要分红了?”
分红?
闻言,李承乾一愣。
什么时候说要分红?
他怎么不知道?
可看李世民的态度,李承乾抿了抿唇为难道:“父皇,大军出征近半年,军粮运输全由儿臣承担,还有各地的赈灾,也是儿臣首当其冲,如今哪还有什么分红,这银钱除了要发展扩张外,已经所剩无几了。”
“嗯?”李世民眉头一皱。
他听见的可跟李承乾的版本不一样。
说是有两三百万贯可以分,他占的少,那也有二三十万贯啊。
不料,李承乾撇撇嘴,转过话头道:“要是父皇缺银钱,儿臣就算从牙缝中也会挤出二十万贯给父皇,用以宫中开支,母后也辛苦了。”
噗!
这话李世民要被气死。
什么意思?
明明是分红的二三十万贯,怎么到李承乾的嘴中变成了儿子就差卖身来养父母了?
李承乾内心也是冷笑。
你李世民还意思,那孤就给,不就是二十万贯嘛,挤挤还是有的。
就是南崖工业园那边,他打算投入百万贯,让人去研发蒸汽机。
只要蒸汽机问世,大唐工业就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到时候电就可以搞出来,机床也可以弄出来。
这钱肯定省不了,别说百万贯,就算几千万贯也得花。
一想到钱,李承乾就头疼。
岭南那边听说魏征已经开始联系几个造船厂了,已经开始建造大船了。
又是开支。
鄯州......
唉,李承乾有时候都懒得去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