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东临将士势如破竹。
此刻,晋王殿下、张岩还有岳承轩一起,开始攻打北燕的第七个城池。
他们要将北燕的城池,一一击破。
战场上硝烟不断,营地主帐内,凌云霄正在和军师云逸商讨战事。
对付北燕,他们就等着彻底踏平北燕的那一刻,但他们的战事可不止北燕。
云逸思虑道:“小将军此刻应该到了西宁都城,就是不知道西宁那里会有什么动作。”
凌云霄:“西宁王怕我们一国独大,自然想着用尽一切办法来勾结周边列国。现在姜玥去了,正好让他意识到我军的实力,他们便不敢乱动。”
“若他们要率兵相助大金呢?”云逸边询问边思索。
至于那个西宁鲁将军,原先西宁火药不足之前,定然不足为惧。
但现在他但凡有丁点儿异动,必将全军覆没,他应该庆幸自己一直按兵不动。
“怕什么。”凌云霄以手敲击着桌面,脸上放松的眉眼说明了他此刻的必胜心态。
“不是有四皇子吗?”
……赵崇正这方,他不来不知道,一来才发现,大金除了自己所有的八万大金,他们又从周边召集了五万军队,就为了分得一杯羹。
这些国家看似齐聚,实则各国之间,也都纠纷不断,只不过他们现在因东临的强大,开始团聚,但也委实不团结,一盘散沙。
数月之前。
陈将军自打到了此处边关,他看似战事紧密,实则晃来晃去,好似不务正业的小打小闹。
因为周边的战事,呼延将军只管守营,打仗的事情都是他的。
原因,他严守火药,根本不让呼延将军有丁点儿接触。
就是陈将军这仗打的有点儿憋屈。
因他自身带有炸药,大金等蛮夷国家发挥了他们以往的潜质,打了就跑,并不与之正面交战。
因为姜玥曾提醒过他,注意防范边关的大将,所以他一直派遣自己的亲信严守火药。
但是,呼延将军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陈将军看来,皆挑不出半点儿错处。
也就因为看守火药之事,呼延将军身侧的孙副将和他玩起了心眼,总想着将他支开盗取火药。
甚至,明目张胆的跟他索要。
陈将军是个急性子,也是个暴脾气,为此和那孙副将翻了脸。
这件事情,不禁让呼延将军心生不满。
他的副将他自己明白,一向也是为国为民。
这个陈将军,一来了就对他充满警惕,且处处在想着要针对他。
呼延将军在陈源抵达之前,因为周边大战原本就已经力不从心,实在不想过多周旋。
后来因陈源的作为,他也就放任自己的副将和陈源相互对抗。
能当上大将军的人,骨子里就没有弱者。
为此陈源不但要对付周边蛮夷,还要对付孙副将,是以不出半月便将自己摧残的没了人样。
累啊,他打了这么多次仗,从来不知道内乱也是如此的磋磨人。
某天,在陈将军再次出征之前,孙副将拦住了他,
“陈将军,这带兵打仗的事情,乃我们边关将士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你即便想要抢攻,也不能如此过分。”
“我们呼延将军才是镇守此处的一品大将,而你只是个守城的将领!”
“别忘了,我们呼延将军处处压你一头!”
陈源此生最不喜的就是像孙副将这副趾高气昂的模样。
“没错,呼延将军是压我一头,但他都没说什么,你算个什么东西,是谁给你的胆量敢这么跟本将军说话!”
孙副将听罢厉目闪现,长枪忽闪,就欲架在陈源的脖子上,
“你来边关到底是相助呼延将军的,还是来找存在感的!”
“自是来攻打敌军的!”陈源不惧,长枪回击。
二人一言不合开始对打,最终以两败俱伤,告别了这场争斗。
但因为陈源未能及时出征,迫使他们丢了军粮。
为此,陈源彻底和呼延将军翻脸。
事后,呼延将军下令加紧筹备军粮,对陈源和孙副将各自罚了二十军棍。
进而,他命令自己的将士加强对抗。
呼延将军倒是想火药致敌,毕竟在陈源来此边关的首次交战他曾见识过其威力,当时也是深深震撼。
但是陈源的亲信,校尉褚盛和校尉郑舒压根不给他这个机会。
逼得紧了,他们便以火药相威胁,他能有什么办法。
而陈源,刚刚被打了二十大板的他,大骂呼延志不分青红皂白。
天知道他在挨打之后,看到四皇子赵崇正也到了边关的时候,有多激动。
“四殿下,你再不来,末将就要被呼延将军给欺负死了。”
呼延志比陈源还要委屈,
“四殿下,这个陈源小性十足,难有大将风范,不配为将!”
赵崇正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呼延将军,你这分明就是排挤!”
他一句责备的话,让呼延将军面色微愣,一个要针对他,两个也要针对他?
他招谁惹谁了?
“四殿下此话怎讲?”
“呼延将军未过天命之年,就已经老糊涂了吗?字面上的意思听不出来吗?”赵崇正一心怀疑呼延志,又怎会给他好脸。
为数不多的,他端起了自己作为皇子的架子。
“往后这行军打仗的事情,还是交给陈将军吧。”
他一来,就架空了呼延将军的兵权。
呼延将军踉跄后退两步,身后的孙副将因臀部的伤,被两名士兵搀扶走进:
“四殿下,呼延将军是先皇亲封的一品大将。”
言外之意,四殿下没有资格。
但是,遭了赵崇正不屑目光。
他命令陈源的两名校尉,褚盛和郑舒,
“在你们将军伤好之前,由你二人暂接率兵之职!”
至于这看守炸药的事情,自然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呼延将军莫名架空,一气之下离开了。
对此,孙副将内心生了不安,但还是想方设法的,想要骗取炸药。
但是,赵崇正又怎会让他如愿。
直到有一天,赵崇正将一本联合大金和周边蛮夷的书信放在了明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