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带着四人,走进一片小树林。
依旧是绿草鲜花的漂亮风景,就是日光照不进来,空气一股潮湿黏糊的沉闷,人走在其中,就像梅雨天晾不干的衣服,透出湿漉漉的腐烂味道。
林子里有许多人在游荡,都穿着和地主同款的棉麻罩裳,有人坐在水边和伙伴聊天,有人在嬉戏打闹,有人抱着大树在自言自语。
所有人脸上都带着恬淡的笑容,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没有烦忧。仔细看,所有人眼底都空洞洞的,笑容像画上去一般浮于表面,显得无比诡异。
地主走到一棵枯树下面,拿起鼓槌,敲响了挂在树上的铜钟。
散落在树林里的信众立刻围拢到地主身边。
地主肃立着,脸色阴沉,等待着叶晓曼拖着脚慢吞吞地向他走来,太阳穴上的青筋在跳动。
他感到心绪不宁。
不久前,他忽然收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鬼王的命令,要求他杀掉叶晓曼。
对方力量远在他之上,他不得不屈服。
再之后,他冥冥之中察觉到,鬼王的命令似乎被另一股更高级的力量更改了。
他想要查看新规则,却被告知,他权限太低,无权查看。
他感到了一股大恐怖的威胁,几乎打得他魂飞魄散,不敢再造次。
未知的事物最可怕。
他身为地主,却丧失了管辖权,他觉得他也成为了乱葬坑里的蝼蚁,变成可以随意被吞噬享用的废物。
他恐惧死了。
地主扫过一张张信众们崇拜的脸,稍微恢复了信心。
两股修改规则的力量,应该都来自于鬼王。
后一股更强势的力量,是鬼王加大了威压,对他的震慑和警告。
只要他好好执行鬼王的命令,害死叶晓曼,即可高枕无忧。
地主拿定了主意,他一定要让叶晓曼有去无回。
叶晓曼终于走到面前。
地主立刻点了十六个刚陷入规则之地的新人,加上叶晓曼一伙四个人,拢共二十个人。
“坐。”
他一声令下,所有人像牵线木偶,根据他的命令行事。
他带着助手,和二十个人围坐成一圈,在草地上席地而坐。
其他信众也一个个地坐下,组成几个大圆,将地主所在的圆圈环绕在正中央。
地主的语言功能不太顺畅,接下来的座谈会,由助手代为主持。
助手站起来,走到圆圈中间的空地上,表情幸福,面带笑容,用饱满的情感抑扬顿挫地发表演讲。
“活人残墟,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
“我们团聚在一起,就是家人。在这里,我们可以互相倾诉,互相鼓励,互相扶持,一起走出困境,创造更好的明天!”
信众们欢呼,鼓掌。
叶晓曼煞有介事地点点头,捧场地跟着鼓掌。
萧楚竞含笑敛目,看着好老实的小师妹,握着她的一只手,放在他盘腿而坐的膝头上。
且看鬼物们继续表演。
助手先让在场的人欢呼完,再抬起手臂往下压,把声音压下去。
“人人生而有罪,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罪孽,才能得到神灵的原谅,获得灵魂的救赎。”
“接下来,进入我们今日座谈会的第一个主题,请坦诚地说出你的罪孽。”
助手随意地指向圈圈中的一个人。
“你先说。”
新人们之中,除了几个不小心误入规则之地的本地倒霉鬼,大部分人是流落鬼界的修士。
人生地不熟,突然陷入凶地,头脑还没消化现实正蒙圈,被鬼物点到名后不敢抗拒,站起来,面对众人,害怕地发抖。
“啊?我、我是一名人族,我的罪孽……哎,我曾犯下一桩过错……”
开头几句结结巴巴,多说几句之后就流畅了。
规矩之力让人必须实话实说。
“我是一名散修,职业是私塾先生,被两个邻近的乡子聘用,教导村里的孩子识字算术。”
“小儿们顽逆不服管教,每每在课堂上捣乱,还经常捉弄于我,往我鞋子里放蚯蚓,在我珍贵的藏书上乱涂乱画……”
“哎,我真是不堪其烦,想想我的束修也不便宜,学生竟然不珍惜时光学些有用的知识,他们将来如何是好。”
“如果他们能像傀儡一样听话就好了。”
“有一天,小儿们又抓弄我,我大失所望,喝得酩酊大醉,不小心放火烧掉了私塾,怕被索赔,赶紧远走他乡。”
“希望那把火没有烧伤烧死人吧……”
助手简单点评几句。
“你有忏悔之心,已属难得,以后多做好事赎罪即可。”
助手点名下一个,“你来说。”
“我是一名炼剑师,痴迷炼剑,在我看来,没有比炼出一把绝世名剑更重要的事。有一天,我得到了一本炼器书,上面写,用人作为材料掺入铁水里,能制造出最用灵气的剑。”
“于是,我把我父母、妻儿全推入了熔炉,至今依旧没有炼出满意的法剑。”
“我这次来鬼界,就是为了找到那本书的作者当面探讨的,经过我的实践,我觉得有些步骤可以优化一下,希望作者的下一本新书可以帮助到更多迷茫的炼剑师!”
“至于我有什么罪孽,我觉得我就是太过于追求完美主义了吧。”
助手:“很好,下一个。”
“我是做鼓的匠人,我觉得我也是太过追求完美主义了。”
“为了得到一张完美的鼓皮,我会一夜之间杀十个人剥皮。”
助手一连点了三个修士进行讲话,每个人恶得各有千秋。
叶晓曼听得甚是无语。
地主居心叵测地盯着叶晓曼看,轻咳了一声。
助手立刻说:“下面,进入第二个主题。”
“本次座谈会的第二个主题,是救赎。”
助手该用一种和缓深情的声音,宣布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罪孽,并诚心改过,神灵就会降下救赎。”
助手忽然情绪激动地挥拳呐喊。
“有没有人愿意主动站出来帮助别人?”
他一呼百应,信众积极地响应。
“我!”
“我愿意!”
“我也愿意!”
他们从地上站起来,十几个人涌到刚才的三个告解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