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蒙见状,忙道:“你别误会,我的意思是,不如你先带我们去你家,等了解清楚你娘亲的症状之后,再给她开方子抓药,可好?”
那孩童这才止住了眼泪,抿着小嘴应声:“好。”
随后,虞蒙让白蔻将篓中的五味子过了秤,照价付了孩子银钱,又备了甘草、松贝母等几样清热止咳的常用药,叫上素妙一同去往那孩子家中。
因裘伯在外办事,此次便由石大石二两人赶车。
途中,虞蒙和那孩童闲聊,方知他名唤葛瑾,小名阿瑾,今年九岁,还有个弟弟名叫葛瑜,刚满周岁。
父亲葛大功是府衙的差役,一个多月前与其他差人一起奉命押送三名犯人往南边发配去了,母亲吕氏一人在家照顾两个孩子。
马车出了城,行了十多里地,到了一处三岔路口,前方是两条羊肠小径,通行不得,几人便下车步行。
刚走了一会儿,石大凑近虞蒙,小声禀道:“姑娘,后面有人跟了我们一路,已经让石二去察看究竟了。”
虞蒙惊诧地住了脚步,此时,恰好石二从后方飞身过来,在她跟前落定:“姑娘,磊阳侯世子一直在后面跟着我们,要不要赶他走?”
虞蒙放了心:还好不是什么歹人。
“不必理会,由他去。”说罢继续往前走。
又行了三四里山路,才看见山脚下有一处约莫住着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
葛瑾领着众人来到最边缘处的一户门前:“这里就是我家了。”
他推开柴门,飞奔入内,口中呼道:“娘,娘!我把郎中请来了!”
虞蒙走进院子,听见屋里传来一阵咳嗽声,紧接着一妇人断断续续地问葛瑾:“请了郎中?那些……咳咳……五味子都……咳咳咳……换到钱了?”
“换到了。”葛瑾从衣内掏出为数不多的银钱,挨着床榻全部交至吕氏手中,瞥见虞蒙走了过来,便对吕氏道,“娘,这个大姐姐便是郎中。”
吕氏勉强坐直了身子,尽力忍住咳嗽,礼貌地朝虞蒙点了一点头:“姑娘便是……灵枢阁的虞掌柜?”
“正是。”虞蒙走近床前温声应道。
“有劳你大老远地跑这一趟。”吕氏说完急忙抽出手绢掩住了口,闷咳了几声。
虞蒙不料吕氏言行举止这般得体讲究,全然不似寻常村野妇人,倒像是个知书识礼的。
待她稍稍平息了咳嗽之后,虞蒙照例望闻问切一番,说道:“我给您开了两种方子,一种是治肺热引起的咳喘气逆,另一种是治腰椎间风湿骨痛的。
“治咳喘的药煎了内服,一共服用十五日便可除根。治风湿的是药膏,放在火上烘热了之后,贴在腰间,每日贴一张,三个月左右便可好了。”
吕氏看了看药方,不由皱起了眉,略有些难为情地问道:“姑娘,可否单开这内服的药,外敷的先不开?”
虞蒙如实道:“您的风湿有些严重,如今已经下不了床了,若还不治,以后会越来越严重的。”
吕氏面露戚容,颇多无奈:“我晓得,可是家里三口人还要吃喝,只这一张药方的钱也还付不起,还想跟您赊账呢。”
这时,一旁木制摇床里传出一阵响亮的啼哭声。
众人望去,是吕氏一岁大的小儿子睡醒了。
吕氏料是孩子饿了,忙叫葛瑾:“阿瑾,快去灶房里盛碗米汤过来,喂给弟弟喝。”
虞蒙见状,心里暗暗忖度了一会儿,问吕氏道:“方才来的路上,看见您房屋后面有好大一片五味子,那些可都是您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