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飞鸽重骑1型
津门。
平京门户,九河下梢,北方重港。
自古就是流金淌粉之地。
前世,因为任务,孙少杰来过这里几回,直接印象就是街道太复杂。
复杂到有人给你指路,你都找不到地方。因为不仅少有直路,而且同一条路的不同路段,都有不一样的名字。
就是这么奇葩。
这一世,孙少杰还是第一次踏上津门街头,不同的是,飞鸽简直太热情。
不但安排接机,还派专人陪同。
进城区就津门两日游走起,不只使馆街,汉沽、塘沽都去了一趟。
陪同的人包里装着现金和各种票证,只要看上,那就一个字——买!
塘沽虾酱、津门麻花、西青版画……
除过没安排美女——现在不时兴这个,其他任何愿望,只要说出,都会尽力帮助实现。
简直是予取予求。
若真是山里出来的泥巴腿子,没见过啥世面的,说不得当场就跪了!
比如说王满银,至今还晕着呢。
一天一小喝,两天一大喝。
出门这一趟,对这个街溜子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现实不是这样。
旅游结束后的当晚。
厂里安排的接风宴,厂长带着工程师、供销、财务等诸大佬直接出席,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少杰停杯不饮。
“领导,这玩也玩了,买也买了,酒也喝了,盛情款待,不但感激,俄也都勉力接受了,有什么话请直言。”
厂长和几位班子成员对视一眼。
到底是经历过血火的老一辈干部,索性明言道:“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我们要那个轴承,有什么条件,你提。”
“领导好眼力!”
孙少杰二话不说,从挂包里摸出几页纸递过去,“若是真的有用,尽厂里的能力,帮俄们山里一把就是。
条件不条件的,就算了。”
厂长没想到,竟还有比他更敞亮的人,这是那山圪崂里出来的人?
“不瞒老弟,飞鸽厂虽然占津门工业产值的六分之一,但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自行车,不知老弟说的帮扶……”
“厂里计划外的产量,每年拨一些给俄们就行,也不白要,合金配方和轴承工艺免费赠送,自行车给多少算多少,俄们拿钱买。俄们那里虽然贫穷,但也是老区,说到奉献是不落人后的,更不会觊觎国家的东西。”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哈呀老弟,你可真是敞亮人!”
李厂长这时才接过资料,转手交给了身旁的工程师,任他喜滋滋翻阅。
“没说的,我李卫国打包票。
飞鸽自行车,每年一千辆配额。
只多不少,尽管来提,或自用,或转手,随你们处置,厂里不再过问。”
“领导,新式加重车你们也会生产的吧?若是可以,俄想多要一些。”
“哦?你这么有信心?”厂长有些惊奇,“说实话,老弟,我们要轴承其实另有用途。你们的那种车辆,厂里没觉得会有多大销量,大家都认为,目前邮政上用的那种加重车,其实足够了。”
孙少杰不置可否,“若是俄没猜错,你们是打算生产赛车的吧?”
“你才是好眼力!实不相瞒,厂里接了一个任务,为运动员订制赛车……”
“这是为国争光的事啊!也不枉这个轴承了,说起来俄们也有光彩。”
孙少杰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至于领导说的销量……作为个人交通工具,现在自然是如此。但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过些时间就未必了……”
他端起酒杯小酌一口。
“但若是改变定位呢?不只是交通工具,还是生产工具。比如客货两用。
津门就在天子脚下。
春江水暖,领导应该早有感知,以后的发展主题,怕是要转向经济……
咱们如今还不发达,车辆远没有普及,人力还是很重要的劳动方式。在山里,在农村,在城市的基层,客货两用加重车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领导应该看出来了。
俄们的那辆车,只是因陋就简的拼凑,远没有达到理想配置,厂里批量生产时,若是针对性的重新设计更合理、更实用的结构,想必将会更加的好用。
那样,将会更快的打开局面。
若是贵厂对销量没信心,俄们包销如何?无论生产多少,俄们都买。”
“你们……”厂长有些不知该怎么说,“那里就那么有钱?”
“俄们那里虽然贫穷,但人们也想过好日子嘛,享受不敢,但投入生产的积极性和胆子,还是有的。另外俄也想了,这里实际上也给不了多少车的……”
这话有些激人了。
“老弟,你可真不像山里人。那这样,我们集中时间试制这加重车,你也多停留两天,顺便也帮我们把把关。”
由于孙少杰,王满银这次没喝多。
等宴席结束,歇下的时候,他叫来王满银,“怎样,这段日子过的可还得意?”
“嘿嘿嘿……得意!得意……”
“若是让你一直跑供销,你愿不愿意?”
王满银眼睛一亮,激动的差点直接跪了,“愿!愿意!”
“王满银,俄再问你一次。”
“你是否愿意一直做这个供销工作,无论有病还是没病,无论有钱还是没钱,或任何其他理由,都喜欢它,热爱它,坚持付出一切努力去做好它……”
王满银突然觉得味道有些不对。
但对于外面游荡生活的无尽热爱,来津门以后的各种感受,让他勇敢的迎着孙少杰的目光,坚定的说道:
“俄愿意!”
“嘿嘿嘿,你愿意就行……”
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这个时代,不只国家,工厂也是,尤其是像飞鸽这样的国营大厂,一旦行动起来,效率还是蛮高的。
不到一星期时间。
配套的工厂就完成了轴承试制,虽然成功率还不高,但毕竟是有了,只要有了,距离批量生产也就不远了。
跟轴承一起完成试制的,还有同样材质的链条和飞轮,检验合格之后,安装上早已完成制作的车架,配上加重轮毂、辐条、轮胎,一辆新车就成了。
为了便于载货,不但对后座立柱进行了加固,对后座也进行了加宽。
在后轴两侧,还加了两个可以折叠的脚踏,既方便坐人,也方便作为捆扎货物的支撑。
同时装配了五辆样车。
其中的三辆,用来进行破坏性测试。
——这是孙少杰的建议。
新车载重优秀。
载重八百斤运行无虞,同时载上七八个人也能灵活的玩杂技。
全场一片欢呼。
如此重量,自然不合适单依靠支架停车,工程师创造性的并行在大梁的一侧,挂了一根前端带枝叉的短棍。
依靠短棍,可以撑住大梁支在地上,跟前、后轮一起,形成三角支撑。
“李厂长,恭喜!”
“同喜!同喜!”
“不过,俄还是建议完成长途载货实验,只有完成各种路况实测,测出最终无事故里程,才能算是成功产品。”
“按你说的办!”
看着这么优秀的载重能力,李厂长也有了信心,觉得它会大有前途了。
这辆车,最后被命名为——
“飞鸽重骑1型”。
孙少杰和王满银各得一辆样车。
赠送的!
签了一份男、女式普通车一千辆、飞鸽重骑10%产量供货合同,孙少杰带着王满银离开了津门。
火车站。
托运好姓李以后,孙少杰交给王满银一份介绍信,一张去浙省的车票,“去吧,去义乌,找供销社的王主任,那里有一份工作等着你,若是你能干满一年,得到王主任认同,俄在原西供销社供销科,给你留一个位置。”
孙少杰停顿一下,又补充道:
“当然,你也可以提前回来,那样只是承诺作废,其它一切照旧。”
“俄一定会做好的!”
王满银踌躇满志。
“但愿如此。”孙少杰笑吟吟说道。
“临行前送你一句话——
事不可违时撤退,不丢人;超出能力时犯怂,不磕碜。”
“你别隔着门缝瞧人,俄一定能成!”王满银握拳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