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镇的位置离乡宁府就不近,离它隔壁的南明府城就更加偏远了,离静远书院的入学考,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所以元大川决定提早出发,早到总比迟了强。
姜氏为父子两准备行装干粮,都打理妥当后,心里的慌乱担忧,还是齐齐涌上心头。
“宁儿,那个静远书院好是很好,可它规定不取秀才功名,不得出山,这一待得多久?要不还是别去了…或者咱换家书院私塾什么的行吗?”
“娘,别担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有最好的书院可以读的话为什么不读?”
“可是万一被人发现,知道你是个…”
“娘!”元宁打断她脱口而出的话,耐着性子轻声安慰,“儿子我这般聪明,一定会见机行事的,请您放宽心。”
……
无论姜氏怎么心焦忧虑,还是送走了这对父子两。
已经有过坐马车经验的元宁,觉得牛车应当也差不离,现实总会给他狠狠来个响亮的巴掌。
“宁哥儿,你怎么样?还好吗?怎么晕的这般厉害?”
元大川蒲扇般大的手,一下又一下的用力拍在元宁背上。
吐的昏天暗地的元宁:爹,求别拍了,我胃要出来了……
半个时辰后,总算缓过来的元宁,再次白着小脸,腿哆嗦的上了牛车。
担心儿子身子吃不消,元大川只好用最慢的速度前行。
这龟爬的速度终是让元宁好受了些,也给了他些许适应的时间。从初初的各种吐,到还能忍的白着脸,再到现在可以随着牛车各种节奏的摇摆。
人果然是适应力最强的生物!
……
东南府红城绿瓦随处可见,街道宽敞七横八纵,路上马车如龙,行人更是络绎不绝。
每家街铺门店,门前彩旗飘扬,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一眼望去书生学子众多,皆作青衣长衫的打扮,手持纸扇,偶有争论辩策,比赋作诗出彩者,便会博得众人大声称赞叫好声。
元宁啧啧称奇,真是闻名不如一见呐。
选了家小的价钱便宜,却显得很干净利落的客栈。元大川将东西放好,又给两人叫了一荤一素的饭菜。
“宁哥,还有两天才考试,先好好休息一下,要不爹带你在府城逛逛?”
自从儿子一直以来都表现的极其自律,读书简直都快到了自虐的地步。元大川就再不舍得对他严厉,孩子懂事但终归还小,为人父的哪有能真正做到不心疼的。
元宁正在用手抚平衣角,久坐后留下的褶皱。听到这话想也没想的拒绝了,“不用了,爹。我还得在这待不知道多少年呢,自有见识的时候。”
元大川心想这也是,留给孩子和同窗一起游玩的机会,还能同时增进双方情谊,这样更好。
之后的两天里,元宁是哪儿也没去,连客栈大门都没迈出去过,只安心的调整自己的状态,再熟背一次书本内容。
这次得好好发挥才行,无缘丁院某人就好,这便会打破了原有的剧情后续所有发展。
不过目标直取丙院的话,元宁不敢对元大川说。怕被说成好高骛远,在他们的心中能考上丁班一班就是天大好的事了。
静远书院分四院三班,甲乙丙丁四院,一至三班。丁院启蒙,丙院初学,乙院基础,甲院应考。三班最次一班最好。
等级分明,教学严苛。每月每旬一考评,每年凭成绩升班入院。三次考评吊车尾就得被请退,竞争非常激烈。
静远书院被誉为天才弟子集中营,来应考的都是对本身极其自信的天才。这里没有后门可走,不接他人推荐,只凭自身天赋考取录入。
最让各学子趋之若鹜的当然是它的科考成绩。每年甲院一班的应考生,生员录取率是百分之八十,举人录取率高达百分之六十。
这是个很恐怖的数据,代表着升至甲院,只要你自身足够优秀最少也能是个秀才。
寒窗苦读十余载,为的什么,还不是科举入士,金榜题名天下知么。
尤其是对寒门弟子而言,只论天资不问出身,这很是难得的相对公平。入学成绩评了特优的还能免除所有束修,又无疑给了他们减轻了读书的负担。
可想而知入学考那天,会有多声势浩大,人山人海了。
……
“宁哥儿,天晚了该歇着了,明儿早还得赶去书院呢。”元大川看着已经坐了半天都没动弹的儿子,终是忍不住劝道,这孩子怕是有些看书疯魔了。
从之乎者也里挣脱出来的元宁,方后知后觉到自己一直保持这一个姿势,久到腿麻脖颈酸。
将手中的书本放下,灯暗字小的看着确实有些累,眼前发晕。
“爹,您先睡吧,别管我了,我去院里打套养生拳,洗涑了就回来。”
为了能光明正大的打拳,当初元宁还想方设法的编了套完美的说辞。
听到爹应声说好,元宁这才出门去了院中,先打了套太极舒展身体,再跟着练了几遍咏春拳,直到整个人大汗淋漓,在无人的浴室洗了个痛快澡,才不紧不慢的回了房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