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合笑了,他欣慰了,不过还是出言劝道:“你们就听我的,只有这样,才能活着回到河北,并且还可以从军入伍,领取军饷。若是你们不给我分个清除,恐怕袁谭也不会留着你们啊!”
既然有人开了先河,后续越来越多的人也都站了出来,他们无一例外,全部来到最前方,跟张合行军礼,然后默默站到了一边……
大概过了不到小半个时辰,张合原本两千多一点人的队伍,总共走出了三百多人,这些都是有不得不回去河北的理由,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家眷。当然肯定也会有偷奸耍滑贪生怕死之人。怕死,其实也是不得不回去的理由!
而剩下的人中,可能大多数人没有了羁绊和牵挂;可能并不是家里的独子,家里也不需要他们一人赡养;也有可能是父母家人也都因为各种天灾人祸,已经惨死了吧;不过更多的则是一颗忠诚的心,忠诚张合的心!
张合望着站出来的兄弟们,眼里的神情很复杂,既有不舍,又有祝福。他手下这些部曲,大多数都是他还是韩馥手下时,就追随他的兄弟,可是他自己的部曲,前前后后一起也快十年了。(还是那句话老话,在三国乱世里,有自己部曲的将军才是真的将军!)
这些出列的兄弟们,除了跟张合行礼告别之外,还对着自己的袍泽们互相告别。男人之间的告别不需要婆婆妈妈,潸然泪下,很可能互相给一拳,骂一句,就算是告别了。
自此一别,从此以后,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再见面可能就是倒戈相见的敌人了!
张合见人都站出来差不多了,也对着副将军官道:“你带着他们一起回去追袁谭吧,路过我们运粮队伍时,给他们安排些口粮。顺便,将我这封信也带给沮授,让他有机会带给陛下吧……”
至于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开诚布公呢,也比较容易理解。今天已经是初五了,马上就要踏入新的战场,张合于心不忍强行带着所有人跟随自己,便给予了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义气!
而且,即使这个时间点被袁谭斥候发现了,斥候再回去禀告袁谭,袁谭再做出反应和行动,也需要至少大半天的时间。那时候,估计张合都快赶到潼关了,袁谭自然是没有办法再制止张合咯。
这里也可以体现出来,张合为什么提前安排自己人去接管粮草,也是怕这一刻。自己成功接管,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除此之外,张合为了尽可能保全自己手下选择回去河北兄弟们的性命。
他还亲笔给袁绍写了一封信,算是揽下了所有罪过,只希望袁绍可以善待这剩下的精兵吧,道不同不相为谋,将士们可是无辜的。再说了,袁绍这一仗大败而归,兵力本就捉襟见肘,也不会舍得杀害最基层的士卒呢。
哦,他还很聪明的叮嘱,不要给袁谭,就给沮授。他心里也猜得到,大概率袁谭回去邺城之后,一年半载都见不到袁绍。还是给沮授好一些,沮授是真正的聪明人,拎得清形势,也明白什么人可以杀,什么人可以用……
身边副将应了一声:“将军,你等着我,我带这些兄弟们领完军粮后,会给他们指一条路的。同时,我也会安排人将这封信送给沮授。然后,我再到潼关找你,与你一起奋战杀敌!”
张合诧异不解:“你,家中不是还有妻儿吗?你不回去了?”
副将潇洒说道:“哈哈哈,就当我在弋居县就战死了吧……”
张合没有说话,默默点了点头,人家心意已决,他再多劝说也是无用功!
(这里解释一下,张合因为在北地郡驻守了三四年,期间也将家眷接到了北地郡,这才导致他不回河北也没有后顾之忧,也算是让张合同意这个计划的一部分因素吧。)
此时,队伍也分成了两部分,张合不再磨蹭,拔出佩剑,高声下令:“其余将士们听令!全部转头向南,上午恢复正常行军速度,午饭之后,全速向着潼关前进,一定要在子时赶到潼关。期间,不管遇到多少魏军,都要给我杀过去!”
正常步卒急行军速度一天可以达到四五十里。而张合虽然已经离开潼关两天半了,但他这两天一直在故意放慢速度,此刻距离潼关距离也差不多就是四十里左右,这会时辰还是清晨,全速前进,刚好可以在晚上约定时间到达潼关,不会耽误整体计划。
这个计划张富说得挺轻巧,但实际行动起来,每一步、每一天都卡的非常死,不能有差错,否则两支队伍可都会失败。同样,这一战成功之后,将是非常漂亮的一场战役,甚至都为后世贡献了一场教科书式的里应外合!
潼关之战和后续的洛阳之战,一起组成了一大战役。若说五年前的长安之战是徐达名扬天下一战的话,这次的战役就是徐达的真正封神之战了。同样,也是张合迈入世间一流名将的经典战役……
随着张合的将令下达,正常的军队已经调转了方向,向着潼关方向开始了急行军。
而另外三百多人也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开始缓慢前进,其中许多人走着、走着还忍不住一步三回头回看自己曾经的袍泽兄弟,甚至更有人走一半,还小跑着回去归队了,打算重新跟兄弟们一起上阵杀敌!
谁能想得到,曾几何时,还亲密无间、并肩作战的队伍,这会儿竟然分成了两个部分。这里就像是个岔路口,他们在此处分道扬镳,前路漫漫,且各不相同,命运也不知道会走向何处。
一部分向着北方,行走的坚定且急促,眼里的目标只有远远的潼关。
一部分朝着南边,行走的犹豫且缓慢,一步三回头地看着另外一批兄弟。
就这样,各自走着各自的路,直到双方再也看不见对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