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时间线:张合进入潼关的那天是十一月初二,然后袁谭派人来给张合下达命令是十一月初三,这个时候,潼关外面的徐达也是刚刚到达潼关附近,在帐内商量对策呢。
这里是平行时间两条叙事路线,是同时发生的,并不会冲突。
而到了初四这天,也就是袁谭下完命令的次日。心里已经没有压力的张合,还在保持着向北行军,这一天也不过就走了十里路,纯粹在故意耽误时间。不过这次他可是‘奉命磨蹭’,谁也不能说他什么!
与此同时,张合也派人去前面将袁谭送来的粮食给交接接过来了。这么重要的资源,肯定还是要放在自己人手里才稳妥。既然时间太短,不够粮食运到队伍里,那也要派自己人去接管过来。
要不然万一他真的回去打潼关,袁谭猜到了他的用意,一气之下将粮草全部烧毁也不给他了,张合可就亏大了,整支队伍可能没有了后勤补给咯。这就是一个名将的细节之处,张合就像是一个细节怪,能想到许多细枝末节的微小细节!
当然,张合拍回去的人,也需要一个名头,他们就美其名曰不想再劳累运粮军官了,所以才自己派人来接应一下,就送到这里吧,剩下的路交给他们自己了,运粮兄弟辛苦了,可以回去休息咯!
运粮官听到后,高高兴兴、感激涕零地将粮草交接过去了。心里还一直想:这感情好啊,拖张合将军仁义,不用自己劳累,这差事也办妥了,可以名正言顺、光明正大的摸鱼,谁不喜欢呀?自古以来,打工人可是都喜欢摸鱼的。
就这样,张合也将最后一个隐患——袁谭送来的粮食收到了己方阵中,这下基本可以说是没有问题了,静静等待约定的时间到来,开始最后的进攻!
很快,初四的这最后一天悠闲日子就过去了,马上迎来了蜀国国运的下一个节点,到了十一月初五!这天也是蜀国众将约定好要一起进攻潼关的时间。
前面说了,自从张合进入潼关后,这后续的三天,徐达和张合之间根本联系不上,没有任何斥候能将消息送出关外。这一切行动,全部只能凭借感觉和默契。
当然,张合这边背负的压力可一点不比徐达小,徐达那边再不济他们可以撤回去,就当是来潼关旅游了。但是张合这边,只要开始动手,他将再也没有后退之路,成功则一战成名,不成功则万劫不复,死无葬身之地!
不过,事已至此,张合肯定是已经不打算后悔了。在初五清晨,赵军起床之后,张合就全身披戴整齐,在营地里举行了一个简短的阅兵,他心里也有一些话想跟兄弟们推心置腹的说一番:
“兄弟们,你们都是跟随我多年的兄弟,今日一战,事关我们兄弟日后的荣华富贵!当然,也可能就此战死沙场,成为一缕尘埃,自然也就没有以后了。我直接说明了,下一步我们要扭头和蜀军一起里应外合,攻打潼关!”
“现在,临出发之前,我可以再给你们一个选择的机会,愿意回河北的现在可以过来领取两日干粮,然后自行出列,向北边追赶袁谭等人,追上去之后,就可以和他们一起渡河回到河北!”
“若是愿意跟我继续战斗的兄弟们,咱们就一起转头攻打潼关,这条路,不是荣华富贵,就是死无葬身之地,没有撤退可言!”
张合铿锵有力的话语说完,就开始巡视着列队整齐的队伍。下面确实有了一定的动荡和议论声音,但是不多。
诚然,下面这两千多兄弟都不是傻子,自从在弋居附近被蜀国击败,关押了一天后,蜀军竟然给他们放了,允许他们翻山越岭逃回去,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啊!
虽然张合当时说的也是要带大家渡过潼关,向河北进发,但是大家有心之人也大概率可以猜到,一定是主将跟蜀国达成了某种协议,或者说是已经投降了蜀国,并且要为蜀国做事,才能保证大家都活着!
再加上这一路走来的种种艰辛和与众不同,大家心里都清楚自家主将可能已经‘归降蜀国’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士卒没有这样想,张合也没有说完整的计划,这些人也不会多问,就跟着走呗。万一归顺蜀国只是权宜之计呢,先回去河北再说!
(解释一下,这一路肯定会有人陆陆续续跑散,就比如那批回去告知袁谭张合投降的人。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跟着张合一直走的。)
直到这一刻,张合完整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也说出了自己的立场,绝大多数的将士们才明白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之后,有的人疑惑不解,不解将军是河北人,为什么会投降蜀国;
也有的人惊讶诧异,惊讶张合怎么会选择这么冒险的战斗方式,要反攻潼关;
也会有人生气愤恨,愤恨张合是赵国大将,竟然如此轻易就投降蜀国,并且还要为蜀国做事;
更多人则是流露出一种‘原来如此,我早就猜到了’的想法和表情,在装逼的同时,也默默着支持张合!
过了一会儿,真有人在队伍里出列,三三两两结队来到张合身边,跪地叩头:“将军,你对我们很好,跟着你兄弟们也安心。只不过河北家中尚有花甲老母等着我赡养,我实在不能跟你去蜀国……”
张合点了点头:“我明白,什么都不用多说。要不是军中无酒、时间有限。我定会和兄弟们痛饮三大碗,好好告个别。从此以后,咱们再会了!”
“对了,你们到前方遇到咱们的运粮队伍,去领取口粮,去北边追逐袁谭吧。见了袁谭,就说是我张合叛变投敌,你们不想助纣为虐,才决定追寻大公子脚步……”
这些部曲还都挺有原则的:“不,将军,我们若是这样说,岂不是在背后说你坏话了,我们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