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卫衙门之中,马恩思唤来两名得力百户说道:“你们两人速速带上一个总旗的人马前往朝鲜。”
“陛下下诏,要将纪纲拿回来问罪。”
两名百户当即一愣,看向马恩思说道:“指挥使,朝鲜不是传来捷报,纪纲应该是立功了啊?”
“陛下怎么会拿他问罪?”
马恩思闻言轻叹一口气说道:“本官今日也告诫你们两人。”
“纪纲是立功了不假,可是他临阵夺了徐膺绪的兵权!”
“陛下对此大为震怒,故而下诏拿他回京!”
听闻纪纲竟然临阵夺权,两名百户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纪纲此番可是犯了大忌啊,难怪陛下要拿他。
马恩思将诏令交给两人,随后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说道:“到了朝鲜后先去找长兴侯和徐侍郎,让两人知道后再拿下纪纲,以免出现什么意外。”
两人顿时明白马恩思的意思,这就是防止纪纲拒捕,提前和长兴侯、徐侍郎打好招呼。
抓捕纪纲的时候,让两人率军配合。
很快,朝鲜平定的消息便传遍了应天。
最为激动的当属朝鲜太上王李成桂了。
他从妃嫔的怀抱中抽身,换上朝服准备入宫拜见朱允炆。
“此番大明皇帝陛下助太上王复位,臣妾等日后便要称呼大王了。”
李成桂大笑着轻抚宠妃的脸颊,随后带上随从乘坐车驾入宫拜见朱允炆。
然而朱允炆却没有接见他, 而是派双喜前来。
“朝鲜太上王,陛下如今正在和内阁重臣商议军机,还请明日早朝时,你入朝参拜。”
李成桂心中暗惊,却又认为大明皇帝正在准备助自己复位之事于是连连应诺,带着随从离开。
而此刻的御书房之中,朱允炆和内阁重臣们正在商议废除朝鲜国号之事。
“陛下,臣以为此有几分不妥!”
听到方孝儒的话,朱允炆看向他问道:“何处不妥!?”
坐在软座上的方孝儒拱手说道:“陛下,自古皆是立长不立幼。”
“长兴侯他们应当拥立朝鲜前世子李芳硕之子,而非是朝鲜太上王幼子李芳竹。”
朱允炆轻叹一口气说道:“李芳硕一家都被逆贼李芳远杀害。”
“长兴侯等人也是无奈,方才拥立李芳竹。”
“方爱卿此事也是事急从权,无可奈何!”
方孝儒随即拱手说道:“臣明白!臣无异议!”
朱允炆扫过众人之后,郑重地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废除朝鲜国号之事就定下了。”
“朝鲜国废后,朝鲜国格从我大明属国变为大明属地。”
“朝鲜王号也当废除,改为都统使!”
“故而有明朝鲜国废,降格为大明安东都统使司。”
“朝鲜国王废,降格为大明安东都统使。”
言毕,朱允炆看向在一旁拟定诏书的解缙,解缙也在此时停笔,将草拟的诏书送到朱允炆面前。
朱允炆看了一遍点点头,诏书随即被传到朱植面前。
等到内阁众人看完后,朱允炆点点头说道:“若无异议,诏书便定下了。”
“魏国公那边,朕会派双喜去一趟,询问他的意见。”
“魏国公无异议后,明日早朝时,朕将昭告天下!”
不久后双喜从徐辉祖府上回来,告知朱允炆徐辉祖也无异议。
朱允炆随即给诏书加盖大印,派双喜把诏书送往内阁加盖礼部官印。
翌日,李成桂沐浴熏香随大明百官一同入宫参加早朝。
他兴奋地用着汉话和身旁的礼部官员交流。
礼部官员敷衍地轻笑附和,随后趁着朴大忠过来时趁机拉开距离。
此时,绝大多数朝廷文武都不知道朝鲜国废之事。
朴大忠自然也不知晓,他笑着恭贺了曾经的君主。
李成桂也拍着胸脯表示会在回到朝鲜后给朴苞追赠封君之位。
很快,众人来到大殿,所有人都开始肃静。
身穿金甲手持仪仗的大汉将军站立在殿内两侧目光如炬地盯着文武百官。
他们身前则是随时准备记录文武不合礼制行为的御史。
等到朱允炆出现,文武百官顿时齐齐跪下行礼。
李成桂也跟着跪拜口呼万岁。
等待朱允炆在龙椅上坐定,他才抬手说道:“众爱卿平身!”
“昨日长兴侯、大明远征军都督耿璿和中军都督佥事、礼部左侍郎徐膺绪联名奏报大捷,朝鲜内乱平定!”
文武百官闻言当即再度行礼口呼万岁。
李成桂的心情也开始变得激动。
随后,朱允炆猛地看向他。
“李成桂!”
李成桂连忙出列跪在大殿中行礼。
“朝鲜太上王,臣李成桂在!”
朱允炆点了点头对着双喜挥手示意。
双喜当即捧着诏书走到方孝儒面前。
礼部尚书方孝儒拱手上前接过诏书,随即展开诵读。
“有明朝鲜国,君臣无道,逆贼李芳远袭杀世子李芳硕,国王李成桂不思剪除逆贼,禅位避祸,助长逆贼之气焰。”
“国王李芳果勇毅,不甘朝政败坏,阴结义士,以图剪除逆贼,然功败垂成,为逆贼所害,故追谥壮愍,以亲王礼葬。”
听到这里,李成桂听出几分不对劲了。
朝鲜国王本来不就是封侯爵而行亲王仪仗吗?
怎么还用特意说明以亲王礼葬?
然后方孝儒神色凝重地诵读道:“太祖皇帝置朝鲜国,是为拱卫大明。”
“然朝鲜纷乱不止,臣弑君,弟杀兄,纲常伦理崩坏,朕心痛而怒。”
“故而废有明朝鲜国国号,降为大明安东都统使司。”
“废朝鲜国王,降为大明安东都统使,行国公仪仗。”
李成桂闻言直接一口鲜血喷出,抬头看着龙椅上的朱允炆。
“皇帝陛下,为何要废我朝鲜!”
朱允炆看了一眼吐血的李成桂,只是淡淡地说道:“属国不治,朝廷自当派遣官吏亲治。”
“朕以决定,册封李芳竹为大明安东都统使!”
“平定逆贼有功的将士官吏,日后再细细论功封赏。”
“赐大明远征军兵卒每人十两银子,送至其家人手中。”
“若有官吏从中贪墨,寒了我功臣之心,斩立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