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看完书韦韬世的反间书信大怒道:“该死的李雍,我用真心待他,他却反欲害我,岂有此理!”
急忙召唤来鄂火商议。
鄂火说:“某看平驱王韦韬世是仁德之人,我等谋反作恶,都是因为李雍的原因,不如杀了李雍去投平驱王。”
李扬道:“那如何下手?”
鄂火说:“可设酒席,派人去请李雍。他若无异心,必定会坦然前来。若不敢来,必有异心。
主公可攻其正面,某埋伏在寨后小路上等候,李雍可擒。”
李扬采纳鄂火之计,设下宴席去请李雍。
果然,李雍并不傻,他怀疑前天被放回军士之言,思量间心生恐惧,自不敢前去赴宴。
可就在当夜,李扬领兵杀奔李雍寨中,杀了李雍一个措手不及,营中顿时大乱。
那些被韦韬世放回免死的人,都感念李扬,乘机倒戈助战,李雍部下不战自乱,李雍见势不妙上马朝山路逃走。
行不到二里,鼓声响处一彪军马杀出,为首一员大将,正是鄂火,挺狼牙棒,骤马直冲李雍。
李雍措手不及,被鄂火一棒砸落马下,鄂火下马砍下他的首级,李雍部下军卒尽数投降了李扬。
李扬领着两部军兵去投韦韬世,并献上李雍首级。
韦韬世正襟危坐,喝令道:“王雄诞推出李扬,斩首报来!”
二将恍如煞神,即刻应命,欲拿李扬。
李扬惊慌失措,立刻开口说道:“末将感念九千岁大恩,现将李雍首级送来归降,何故要斩末将?”
韦韬世大笑道:“汝诈降而来,胆敢歁瞒于孤!”
李扬疑惑道:“九千岁有何凭据说末将乃是诈降?”
韦韬世从匣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李扬说:
“你那族弟李褒已派人秘密献来降书,言你与李雍是金兰结义,生死之交,怎肯一时加害兄弟?故而,定是诈降无疑。”
李扬叫屈道:“那是李褒的反间之计,九千岁千万不要相信!”
韦韬世摇头道:“孤很难相信你的一面之词。如果能够捉那李褒前来,才见汝之真心。”
李扬道:“九千岁且莫生疑。末将这就去擒李褒来见,以表忠心,九千岁以为如何?”
韦韬世点了点头:“若果真是这样,孤心中所疑,方能平息。”
李扬立即领着将佐鄂火和本部军兵,杀奔李褒大营。
到了离大寨约有十里时,山后一彪军马赶到,正是李褒。
李褒看到李扬军马赶来,忙上前和李扬答话。
李扬大骂道:“竖子,安敢予书信给平驱王殿下,使反间计来害为兄?”
李褒稀里糊涂,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李扬见李褒语塞,认定自己被他算计了,立刻朝鄂火点了点头。
鄂火早就准备就绪,持狼牙棒跃马冲出,一棒打李褒于马下。
李扬扬声喊道:“如有不归顺者,杀无赦!”
于是李褒所部一起拜降。
李扬又领兵马前来,献李褒首级到帐下。
韦韬世与唐未济相视大笑之后,言道:“有劳李将军啦!孤与先生设计,教你斩杀这二贼,以表忠心。”
李扬浑身冷汗,暗自庆幸自己不是二人其中之一。
于是,韦韬世任命李扬为行军总管,总督三郡;任命鄂火为鹰扬郎将,从旁辅之。
自此,三路军马都已经平定,那南诏世子蒙逻炎大喜过望,率众文武出城迎接韦韬世。
韦韬世入城后问:“是谁和世子守卫此城,确保了城池无虞?”
蒙逻炎答道:“臣之所以能够保全郡城,皆赖五仙教一名弟子,名叫舍吕。”
韦韬世听闻舍吕乃舍风之弟,便请其来到,舍吕进入见礼完毕。
韦韬世说道:“小子,你兄长没少说你的本事。现孤想平定南疆五诏,你有何见解啊?”
舍吕从怀中取出一幅地图,交给韦韬世说:
“启禀九千岁,小子早料南人必反,故而秘密潜入五诏之地,察看可以屯兵交战之所在,画成此图,献给九千岁。
九千岁欲平南蛮,得此图相助,事半功倍。”
韦韬世大喜,就用任命舍吕为参军从事,兼任向导官。
中军大帐,军议继续。
韦韬世举目四望,发现唐未济跃跃欲试,便问道:“未济,平定南疆,迫在眉睫,可有高见?”
唐未济立即道来:“愚有片言,望大王察之:
南疆五诏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大王雄师到时,必然平服;可蛮兵若知大王离川,其反必速。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大王但服其心足矣。”
韦韬世叹道:“未济,足知孤肺腑也!”
与此同时,在南疆五诏各部已然为于赠马首是瞻,枕戈待旦,以敌唐军。
于赠听信了波花马之言,为向韦韬世示威故而勾结李雍造反。
为何于赠回听信波花马之言?当然,这里有一个必要原因。
那便是:重黎部落的首领是波花马的至交好友,二姐妹情深义重,听闻姐姐在韦韬世那里吃了亏,自是不能容忍。
而更重要的是,这祝重黎族的女酋长乃是于赠心仪之人,女酋长答应了于赠,只要败了韦韬世,便下嫁于赠。
为搏美人欢心,于赠也是下了血本儿,全力一战了。
重黎部族,以重黎为姓,其族长是一位女子,名叫重黎灵,据说她出生当日,山火大作,族中长老认为此乃吉兆,故而以“灵”命名。
波花马与重黎灵同气连枝,将于赠控制于股掌之中,让其卖命,以战韦韬世。
于赠听知韦韬世智破李雍等人,遂聚三洞元帅商议:第一洞乃于金,第二洞乃于那涂,第三洞乃于阿南。
三洞元帅入见于赠,于赠言道:“今平驱王韦韬世领大军来侵我境界,不得不并力敌之。
汝三人可分兵三路而进。如得胜者,便为洞主。”
于是分于金取中路,于那涂取左路,于阿南取右路:各引五万蛮兵,依令而行。
面对十五万蛮兵,韦韬世即刻召集众文武军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