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包裹进了正厅,看着崔华锦傻呆呆的坐着,凤若颜心疼的不行,摸摸她的脸,低声吩咐着,“锦儿,你去里屋床上躺一会,婆婆去厨房里给你烧点热茶的过来。”
心里难受的崔华锦点点头,从椅子上站起,朝里屋走去。
等凤若颜捧着茶壶进了里屋,看到小丫头蜷缩在床上已经睡了过去,她叹息一声出了屋子。
想想今儿她心情不好,不忍让她再奔波劳累,凤若颜决定今夜就在这宅子里住一夜,明儿起早回去。
厨房里只有原主人留下的一捆干柴,凤若颜把正厅的门关上,出了院子,去买米粮和蔬菜。
迷迷糊糊睡了两个多时辰,崔华锦睁开眼,看着屋子里一片漆黑,她才想起还在府城的宅子里,摸索着穿了鞋子,来到正厅,厅里点着一支蜡烛。
她打量着屋子里的摆设,苦笑着摇摇头,跟着婆婆那么久,自己还是太脆弱。
“锦儿,你起来的正好,婆婆给你熬了你最喜欢的米粥,你好好的坐着,婆婆这就给你端洗脸水去。”
凤若颜端着托盘进来,笑呵呵的招呼着崔华锦。
当惯了大当家的凤若颜除了会熬米粥,她把买了的馒头热了热,又把买回来的卤鸡也热了下。
看到崔华锦只是喝着米粥,她尴尬的笑笑,“锦儿凑合着吃顿,到明儿回了山上就好了。”
婆婆为了她做了这么多,自己怎会嫌弃,她只是不喜欢吃肉食罢了,“婆婆,锦儿也没多饿,待会吃半块馒头就好。”
宅子里房间虽然也有好几个,可和小丫头住习惯的凤若颜夜里还是和她睡在一个床上。
俩人躺在被窝里说着体己话,崔华锦慢慢的也放下了心结。
次日早上,崔华锦说啥也不让婆婆再去费神做早饭,她熬了米粥,素炒了一个白菜豆腐和鸡蛋。
吃罢饭,凤若颜兴致勃勃的带着崔华锦看了一遍这个两进的宅子。
俩人来到后院的花园子,凤若颜指着枯萎的花丛,“锦儿,到明年开春,婆婆在这里重新栽种上花草在边上让大头给你做个秋千,你就能在这里玩耍,那边的小亭子也好好的收拾下,你可以坐在亭子里绣花。”
能远离村里的长舌妇,崔华锦心里也乐意,她点点头应下。
看到那些枯草,她突然惊呼起来,“婆婆,咱的马还在那里寄存着呢,人家会不会饿着咱的马呢?”
“傻瓜,马存在那里也给他们付了银子的,怎会饿着。”见崔华锦提起马,凤若颜又想起明年若常住在城里,不能少了马车,她拉着崔华锦的手,“锦儿,今儿时辰还早着呢,咱去买辆马车!”
风风火火的凤若颜带着崔华锦先回到存马的地方,把马牵上又去车行选了个结实的马车。
看到崔华锦坐上马车,她笑吟吟的开了口,“锦儿,这回有了马车,你再不用受颠簸之苦了!”
崔华锦看看车厢里装饰的很不错,她点点头应着,“嗯,这马车外面看着也一般,里面竟然有小茶桌,还有放东西的地方,就是比牛车要好上许多。”
一个寒酸简陋的马车就让小丫头乐的不行,凤若颜突然有些心酸,她朝崔华锦看看,吩咐她坐稳,自己去前面驾马车。
回到村里已经过了午时,马车上不去后山,想想小丫头也好久没在家里待过,凤若颜只好和崔华锦留在崔家等天快黑再骑马上山。
见到小姑子回家,陈莲莹激动的拉着她的手直抹眼泪,“锦儿,你整日的住在山上,三嫂都快想魔怔了。”
见三嫂哭着,崔华锦不好意思的给她擦着眼泪,“三嫂,你别哭,这几日锦儿在家里陪着你。”
金涛听妹妹要在家里住几日,心里也高兴,看着媳妇泪如雨下,又在一旁嫌弃的撇着嘴,你就是眼泪多,“锦儿好好的,你倒是哭个没完没了。”
知道小姑子的手指切掉,陈莲莹就要去山上看望,偏偏那几日风雪忒大,顾及她虚弱的身子,秀花和金涛都不让她去,把她急的都上了火,这会被金涛嫌弃,她也顾不上和他都嘴,忙点着头急切的要看崔华锦的手,“嗯,快让三嫂看看你的手。”
看着崔华锦左手拇指处有个比铜钱小一圈淡粉色的疤痕,陈莲莹的眼泪又扑簌、扑簌的朝下掉,“好好的手指被切掉,该有多疼啊。”
手伤好了,崔华锦早忘了那两三日的疼,她笑着,“三嫂,也就开始的那两日疼,婆婆给锦儿用了好药,很快就好利索了。”
“金涛,你在家吗?”
儿子从昨夜发高热,也把程大夫喊过去两趟,可就是退步下去,这会人已经烧糊涂了,媳妇哭的眼都肿了,想到后山住着的女神医,崔平松就匆匆的赶到崔家,想央求金涛带他上山。
这会正一脸焦急的在崔家院子里喊着。
秀花从厨房里出来,“是平松大哥啊,三少爷在屋子里呢,我这就去喊他。”
听到崔平松的话,金涛就出了屋子,“平松叔,你咋过来了?”
崔平松朝金涛大步走去,急的眼圈都红了,“叔有事要求你啊,小叶昨夜病了,灌了几碗汤药,高热仍-退不下来,眼看着就不成了。”
想到水生爷爷活着就对自己很好,平松叔也没少帮自己,听到小叶得了重病,金涛心也咯噔一下,他忙劝着,“平松叔,你别急,凤神医这会就在家里呢。”
自己还没开口,金涛就提了凤神医,崔平松感激的点着头,“你快带我去求求凤神医,让她救救小叶。”
崔华锦听到小叶病的厉害,也急的不行,又怕婆婆不乐意在村子里抛头露面,难为的看着婆婆。
看到要朝自己下跪的崔平松,凤若颜皱皱眉头,冷冷的吩咐着,“你先回去,我马上和金涛一块过去。”
蒙着脸的凤若颜和金涛来到崔平松家里,看到厢房里烧着柴火,烟雾缭绕,她蹙起眉头默默的走到窗边,打开了窗户。
陈氏正抱着满脸通红的孙子,看到儿子没去府城请大夫,气的骂起来。
崔平松尴尬的看看已经走到床边的凤若颜,垂下了头。
“不想让这孩子死,就麻利的让开地方!”
看到老婆子紧紧抱着的孩子面色发红,身子打着寒战,凤若颜冷冷的喝斥着陈氏。
眼前的女人一身的绸缎棉袍,满头白发,被她那阴冷的眼神盯着,陈氏心里直犯怵,可孙子被诅咒,她哑着嗓子问着,“你是谁?咋能黑心咒我孙子去死呢?”
“还不乐意让我看,金涛咱们回去。”
从不受委屈的凤若颜转身要走。
娘平素糊涂也就罢了,今儿竟然出言不逊得罪了凤神医,崔平松急忙喊着,“娘,儿子求你把小叶放下,这是儿子求来的神医啊,金涛两口子的病就是凤神医给看好的。”
金涛讪讪的看着凤神医,又看看昏迷的小叶,他苦苦的求着,“凤神医,你别和她计较那么多,先救小叶要紧。”
扫了眼金涛,看着小叶被崔平松抱过来,凤若颜才折回来,“把他放床上吧。”
摸了摸小叶滚烫的额头,凤若颜皱紧眉头,把他衣裳解开,看到肚子上和脖子上有好多小红点,她惊讶的说着,“这孩子得了天花!”
“天花?竟然是天花!”
一直偷偷盯着凤若颜的陈氏听到这俩字,又惊又怕的软了身子,扑通一声身子歪倒在地上。
崔平松也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脸色也变得惨白,他想起爹说过天花的厉害,爹幼时,家里的大伯和两个小姑都是得了这病死去,那时候村里同时死了二十多个孩子。
崔平松媳妇从厨房里端着热水进了屋,看到婆婆瘫软在地上,当家的脸色也变的苍白哆嗦着嘴说不出话,她惊慌的问着,“金涛,你奶和你平松叔这是咋了?”
金涛年纪小,自然不知道天花这病的严重性,他这会也楞了神,茫然的看着崔平松的媳妇,摇摇头。
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天花,没想到又出现了,崔平松身子像被泼了盆冷水,他踉跄着朝媳妇走过来,“媳妇,小叶得了天花啊!”
咣当一声,崔平松媳妇手里的盆子落了地,她喃喃的自语着,“咋会呢,小叶好好的咋会得了这病呢。”
把小叶的衣裳拢好,凤若颜看着屋子里乱了心神的几个人,天花传染性极强,若突然出现一个,很快就会蔓延整个村子,她依然冷漠的开了口,“这会不是你们发疯的时候,你是里正,还是快些去村子里看看有多少个孩子染了天花,要尽快的把染病的孩子隔离起来。”
“还有,这孩子是才染上,还能救的过来。”
听到儿子还有救,崔平松混乱的脑袋清晰了几分,他猛点着头,“谢谢凤神医,我这就去村子里看看。”
金涛看着崔平松急慌慌的出去,也跟上了他。
凤若颜给小叶扎了针,暂时让他把高热退了下来,一个时辰后离开了崔平松家,临走说到天黑让崔平松去金涛家拿药草。
她回到金涛家里简单的和崔华锦打了招呼,就骑着马上了后山。
听到小叶得了这么严重的病,崔华锦心里也忐忑不安。
在村子里走了一圈,崔平松和金涛俩都出了一身的冷汗,因为有几个孩子比小叶还要厉害。
程大夫这时候也知道村里的孩子们染上天花,也和崔平松挨家劝说,先把染病的孩子和家人隔离开。
马上要过年了,偏又出了这祸事,村里好多家都传出了嚎啕大哭声。
凤若**着马径直去了深山,找来一些升麻和葛根又飞快的下了山。
回到崔家,她亲自去厨房熬药汤。
得了消息的王大头两口子也在天快黑时赶到崔家。
拿着凤若颜特意留下的一些药草,崔华锦苦着脸交待着,“大头哥,婆婆刚刚说过,让你和三哥明儿天不亮就上山去找这两样药草,给村里的孩子救命。”
已经知道村里有十几个孩子得了天花,如今有药草能救人,王大头焦急的嚷嚷着,“听平松叔和程大夫说的那么厉害,还等啥明儿呢,我这就和大旺叔连夜上山去!”
凤若颜把药汤盛放在瓦罐里,她让秀花尽快的给小叶送去。
进到西厢听到王大头的话,她又皱皱眉头,“大头,恐怕你今夜上山也来不及,最好连夜去府城药铺买回这两样药草!”
“行,就听凤神医的,我这就去!”
王大头应着话,又伸手给陶依芳要了二十两银子,就骑着马冲出了崔家。
有马代步,王大头带回药草,已经是亥时。
凤若颜和秀花同时在厨房里熬药汤,程大夫得知升麻和葛根能医治天花,也让儿媳陈菊花在家里连夜熬制药汤。
这一夜正个崔家村都忙碌起来。
五六日过去,经过凤若颜的尽心医治,小叶和染病迟些的孩子身子已经明显见好。
可村里还是死了三个最厉害的孩子。
村里出了这样大的事情,崔平松也不敢瞒着,在凤若颜开始给儿子医治的次日就去府城上报了衙门。
得知崔家村竟然有人得了天花,怀庆府的知府林庆东也吓的脸变了色。
怕疫情扩散,他让褚捕头带着十个衙役把崔家村给封了起来。
村民的日子本就难过,即使到了年关也轻易不出村,家里有染病的孩子,他们都眼巴巴的盼着程大夫送过来的药汤救治自家的孩子,哪里还管封不封村。
不想让崔华锦在村子里听长舌妇的闲言碎语,凤若颜让她在家里停留了两日,就把她带回山上,自己倒是每日拿着金涛他们挖的药草下山给村里的孩子熬药汤。
等到过了小年,眼看着再有两日就要到除夕,所有染病的孩子都恢复,这场疫病风波才算过去。
自家的孩子死里逃生,他们知道这次是金涛在府城请回来的神医给孩子治好了病,都陆续的拿着鸡蛋和蒸好的馒头来金涛家里道谢。
知道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金涛两口子没有收他们的谢礼,反而让秀花多蒸了些杂面窝头给上门的人送了不少。
村里人都感激金涛两口子会做人,崔家的名声又逐渐的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