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飏闻言一愣,心道:瞒过了万历皇帝,竟然没有瞒过刘宗周。
况且是否真的瞒过朱翊钧,卢飏被刘宗周这一炸,现在心里没有了底。
见刘宗周盘问,卢飏忙堆起笑脸道:“老师言重了,谋划谈不上,学生是在得知面圣之后才想着这事的,学生出身贫寒,知道农民不易,恰逢海外有那高产之物,便想着能快些引到咱大明来,好让天下百姓不至于再受饥馑。”
卢飏这段话完全是发自肺腑,说的也是正气凛然,刘宗周也感受了卢飏的正气,便也不再追究此事。
“少卿初次面圣,竟然能侃侃而谈,比为师当年强得多,为师当年进士及第,陛下赐下琼林宴,席间奏对,两股站站,今日为师观少卿行事,可谓是宠辱不惊,小小年纪,养气功夫比得上为师了。”
刘宗周将卢飏今日的表现又夸了一遍,卢飏闻言心中暗笑,因为他是穿越者,后世人人平等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也没把这封建时代的王侯将相放在心上。
卢飏心道:若不是体恤大明百姓,不想广布刀戈、生灵涂炭,若不然他早就自立门户,用铁拳砸烂这个旧世界了。
“你刚才给陛下说的那海外作物可确有其事?”
此时出了紫禁城,刘宗周也最关心这个。
“确有其事,而且若是侍弄好了,可使天下黎民少受饥馑之苦,今日陛下虽然答应寻找作物种子,但作物以后的推广,仍需要不少勘磨,还请恩师一定要助我促成此事。”
卢飏郑重对刘宗周拜了一拜。
刘宗周闻言,受了卢飏一拜,随后便道:“此事若真如你说,那可是造福万世的善举,老师即使穷尽一生,也要办成此事,倒是你在读书之余,仍想着国计民生,为师心中甚慰。”
两人一前一后走着,刚出了东江米巷,便听见后面有个怪异的声音响起。
“卢公子、卢公子?”
卢飏回头,便见龙华民这个大块头追了上来。
“龙外使。”
卢飏和刘宗周站定,待龙华民走近,卢飏行了一礼。
见刘宗周也在这里,龙华民赶紧整了整衣服,先对着刘宗周行了一礼,又对卢飏回了礼。
龙华民知道明朝士大夫最重视礼节,所以对于礼节上面的事,他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卢监生,那海外土豆玉米之事,不知公子是从何而知的?”
刘宗周和卢飏走了之后,朱翊钧又将龙华民留下来说了几句话,又问了他天文历法之事。
明朝最新用的这个历法是利玛窦帮助钦天监弄得,朱翊钧知道他们这些耶稣会的成员基本都是晓得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所以便与龙华民聊了一会儿历法的事。
龙华民闻言甚是高兴,便与朱翊钧大谈了一番历法,想着换得朱翊钧的好感,以图传教方便。
不过朱翊钧对耶稣会兴趣不大,只想了解一些历法,而龙华民却只想传教,历法方面的事他自比不上利玛窦,一个说东,一个说西,两人谈不到一块去,朱翊钧便把龙华民草草打发了。
龙华民出的乾清宫,又想起卢飏来了,他刚才得知这海外农作物的事最先是卢飏提出来的,而且卢飏还知道教堂,好似对耶稣会了解很多,于是龙华民便起了想把卢飏拉进耶稣会的主意。
一路小跑着出了紫禁城,往右一看,便看见卢飏两人正在踱步,便赶紧赶了过来。
“年前碰见一个与你一样长相的人,他说了一些海外之事,其中便有这农作物之事。”
卢飏当然是瞎编乱造搪塞他的,不过龙华民也不想深究此事,便也信了。
此时大明与西方的贸易频繁,有不少泰西人在大明行商,卢飏认识一两个泰西人却也很正常。
“哦?卢监生可知道那人姓名?”
龙华民作为一个泰西人,还是大明耶稣会的会长,自然对于来北京的泰西人都想了解一下,所谓他乡遇故知便是这个心理。
卢飏闻言,先是一惊,脑子随后转动,一个恶作剧顿时形成。
“好像叫什么伊万诺维奇的,你们的名字都很长,我记不大清。”
果不其然,龙华民闻言心中一惊,接着便道:“他说他是哪里人了吗?”
卢飏看龙华民的表情,知道他开始上当了,接着便道:“好像是波兰之类的,我也记不大清,后来见我不明白,便说他是泰西人,你不也是泰西人吗?你们估计是老乡。”
卢飏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明知道明朝人所说的泰西是欧洲,这时候有无数个小城邦,但却故意将其混为一谈。
卢飏不清楚,但龙华民却清楚的很,当他听见那伊万诺维奇的名字后,便觉得似乎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此时听见波兰二字更是涨红了脸。
因为龙华民知道,如今波兰那地方,有不少人信奉东正教或者天主教,而他的耶稣会则是信奉基督教。
这时代基督教和天主教东正教的冲突虽不明显,但已经有了苗头,特别是在英国,基督教已经开始与天主教有了冲突。
龙华民虽然在大明,但是通过与泰西的信件,也了解了一些情况,而且教会还提醒他注意在大明传教的其他教派人员。
“那他还跟你说了什么?”
龙华民此时已经有些紧张了,对卢飏说话的语气也有些急迫。
刘宗周见了有些皱眉,这些泰西人太过于情绪化,完全不知道喜怒不形于色的圣人之训。
不过卢飏并不在意这个,接着又道:“也没说什么了,他跟我说了一些海外的事,比如那奇怪的农作物,还有头上插鸡毛的野人等等。”
卢飏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龙华民面上不善,接着便又补充了一句:“哦,对了,他还让我入教,让我信奉天主和圣母。”
龙华民闻言,脸色已经极其难看了,天主和圣母都是天主教里面的称呼,基督教称耶稣为上帝。
龙华民此时已经确定卢飏遇见的这个泰西人是个天主教徒了,无论是名字籍贯还是这称呼,都是确凿的证据。
“那人还在京师吗?”
信仰方面的差别,对于龙华民来说可是天大的事,而且看卢飏话里的意思,这人已经开始在大明传教了。
“我是年前见到那人的,后来便再也没见过了,不过他之前说过要去苏杭一带游历,顺便广布天主福音。”
卢飏为了让自己虚构出来的人物不再给自己制造麻烦,便如那个虚构的大儒一般,一个打发到了北方,另一个则打发到了南方。
龙华民闻言,脸上阴晴不定,不知心里在想什么。
“龙外使你们都是泰西来的,你认识这人吗?”
卢飏看龙华民脸色难看,便又加了一句。
“不认识,没听过,而且他不是泰西来的,他是波兰人,我是意大利人,这是两个国家。”
龙华民此时说话的语气带着气了。
“哦,不是一个国家啊。”
卢飏揣着明白装糊涂,接着又道:“那你们是一个教派的吗?”
龙华民听到这里,脖子上的青筋暴起,大声道:“卢公子,我们是基督教,他是天主教,自然不是一个教派。”
龙华民接着便给卢飏普及了一下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并且重申了信仰基督教才是正宗。
“哦,原来如此。”
卢飏其实早就知道基督教和天主教不是一会儿事,他只不过是想利用这个对立来迷惑龙华民罢了。
“小子愚笨,不知道你们竟然是不同的教派,我们大明人看你们长的都差不多,以为都是泰西人呢。”
卢飏之前说的是忽悠人的,不过脸盲这事可是真的,此时的大明人看这些西洋人,觉得长的还真差不多。
“而且你们不光长的差不多,还都知道那些神奇的作物,上次我跟那伊万诺维奇说,你要是把那些作物引到大明,陛下一高兴,没准给你们盖个教堂啥的。”
卢飏看那龙华民略感尴尬的神色,接着又补上了一刀。
“什么?你给那伊万诺维奇也说了向大明进贡种子的事?”
果然,龙华民闻言心态直接炸了。
“不是我说的,是那伊万诺维奇自己说的,我只是说大明缺少这样神奇的农作物,而大明的皇帝陛下又重视农耕,这些作物种子的价值要比那些走不准的钟表强得多。”
卢飏偷眼瞧了瞧龙华民,接着又道:“我是说者无心,可那伊万诺维奇听者有意,当时便表示要当日写信,给泰西那边,让他们送这些作物的种子来。”
卢飏正自顾自的说着,却见那龙华民直接撒丫子就跑了,一边跑,嘴里还一边嘟囔着:“哎呀,卢生误我,卢生误我。”
龙华民这么着急跑路,自然是回去写信了,此时已是四月份,距离那个伊万诺维奇的信寄走已经晚了至少四个月了。
留给龙华民的时间不多了,若是被那天主教的伊万诺维奇现将那些作物的种子献给大明,那他们基督教的传教事业便会跌入谷底。
龙华民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便要加班加点的尽快送出这封信,另外,他信中还将伊万诺维奇的事也说了,提醒泰西的基督教派要抓紧时间,争取赶在天主教之前将此事办妥。
卢飏看着龙华民远去的背影,四方平定巾都跑掉了,露出一头卷曲的长发,卢飏暗自发笑。
“这个什么诺维奇的人,也是你杜撰的吧。”
卢飏正在看龙华民如同大熊一般的奔跑,耳边突然响起刘宗周的声音。
卢飏赶紧回头行礼:“什么都瞒不过老师。”
“哈哈,你这是为了让这龙华民将此事放在心上,尽快促成此事吧。”
刘宗周拿起手中折扇,敲了敲卢飏的头顶。
“老师睿智,小子也是为了让那海外的种子,尽快来造福大明的百姓,那些种子早日来咱大明一日,大明便能少饿死些人。”
刘宗周虽然有时候过于执拗,但却不是迂腐的人,伸手拍了拍卢飏的肩膀道:“你小小年纪便懂得变通,这点要比为师强,不过切不可光想着变通,却失去了心中的大道。”
卢飏闻言,赶紧躬身受教。
今日天气很好,踏着初春的晚霞,刘宗周和卢飏并肩行走在北京城的大街上,这一路两人交流了很多,而刘宗周也越来越喜欢卢飏这个虽然年少,但却行事老辣见解独特的学生。
有了皇帝的批准,又有卢飏之前的创办章程,国子监印刷社便很快筹办了起来。
因为这是为国子监师生谋福利的事,又有为天下儒生印制书籍的大义所在,所以国子监中最执拗的博士也没有明着反对,创办过程非常之顺利。
初期的启动资金,万历皇帝没给,不过国子监作为一个大型的朝廷机构,也是有些财政拨款的,刘宗周从中拿出一千两银子,招揽了工匠,购买了原材料。
经过短暂的试生产,印制的第一批书便新鲜出炉了。
这第一批书采用的是木活字雕版印刷,印制的相当成功,让第一次办理印书社的国子监师生很开心,不过卢飏却并不太高兴。
因为所有人都觉得此次印制很成功,但却没有人来考虑成本,因为是第一次印制,浪费了不少原料,一本《三字经》的成本已经达到了三钱银子还要多。
不过当卢飏将他核算的成本报给刘宗周的时候,刘宗周却是不以为然,他自然是觉得第一次印刷难免成本高一些,不过卢飏的意思却是对不同的书籍采用不同的印刷方法。
比如印制《三字经》这种启蒙读物没必要采用木活字,这是给刚上蒙学的小孩看的,为的让更多的蒙童读得起书,所以书本务必要便宜,用泥活字便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四书五经类的书籍,也用泥活字印刷便可。
这可以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买的起这些科举类教科书,虽然他们请不起名师,但有便宜的教科书,一些天生聪慧的寒门子弟,靠着聪明卓绝的领悟能力,将来也能进到大明官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