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主位上摇着扇子乘凉的杨皙子听着廖白夷的说法不由的思索着他们民盟的全球化战略有几成胜算,他们想要和平演变把世界各国变成大明帝国的附庸,这可不好实现。
要想征服一个国家,只讲道理可没有什么用处,该用拳头的时候可一点也不能手软,不把他们打残了怎么能去征服?
其实最让杨皙子困惑的并不是现在的生产力能否匹配全球化的需求,而是这个全球化战略收获的利益要怎么分配。
沿海地区能够靠海吃海,他们可以凭借全球化的贸易快速的富裕起来,可在内陆的百姓怎么能乘上全球化的东风一起富裕?
总不能只让沿海地区的商人富得流油,顿顿大鱼大肉,而内陆城市的百姓、工人只吃“杂粮”吧?
杨皙子本人也不反对民盟布局全球的大战略,但他更希望日后的朝廷是双轨并行,搞传统的内循环促进内地的发展,沿海地区搞全球贸易挣钱。
当然双方挣钱都得需要平均分配的,平等那口号可是什么空话,当初平均地权也都是一视同仁的。
要把钱平均分配集中在一起完成二次分配也不是个容易事情,目前大明朝廷能用的手段就一个——转移支付。
不过这玩意有弊有利,有利的是转移支付可以平均各地方的财政发展,能够让富裕地区支援落后地区的建设,弊端就是富裕地区的官员和商人肯定也不想从自己口袋里面掏钱。
由于目前生产力、思想、地域的限制,要想好好的执行好大明朝廷的转移支付很具有挑战性,几乎不太可能完美的实现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齐头并进。
“白夷,你们民盟的全球布局没有什么大问题,收回来成本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你们东南沿海地区依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富了起来,内陆兄弟省份的发展就放弃了?”
“全球化最终的受益者可不是农民、工人,正儿八经的明人不说暗话,受益的还是制造业、金融业的大资本家们!”
“赚的那么多钱能交给朝廷的很少,民盟支持的城镇化也是利于集中生产降低各项成本罢了!”
“我也不否认工业化进程需要高度城镇化,可一味的城镇化将会造成我们大明帝国基层缺乏新的活力,你们民盟有些想法太简单了,你们和行政院都支持,朝廷内院可不会支持!”
“底层、中层、高层手心手背都是皇帝的臣民,只让中上层获利的方案不会得到陛下的同意,至少要拿出来一个看似平等的方案再说!”
杨皙子对民盟有些战略的初衷非常满意,可民盟内部都是一群年轻没有什么经验的新官员,让他们纸上谈兵那能说几天几夜,可真要执行起来,效果大打折扣。
因为民盟是由十多个派系合并出来的集合体,内部管理也比较松垮,各大资本家掏钱就能够找到议员代理人抛出有利于他们的方案。
民盟提出的很多方案和设想都是站在南方资本家视角上的,他们背后站的的是大资本。
这些资本家的生意不仅仅局限于大明帝国本土以及海外的领土,他们还和洋人做生意,有洋人市场。
以宋渔夫他们所代表的新保守主义背后站的是内地制造业、能源大亨、陆军代表,这些人的生意都是依托于庞大的本土市场,他们搞不了洋人市场。
新保守主义是和内陆生产力同生共死的,它们是共生关系。
就拿陆军来说他们的势力范围离不开土地,而海军可以畅游海洋,这就造成陆军的思想必定不如海军的思想活络,双方利益的根本点就不一样。
海军能收取护航费用、航道使用费,陆军的小伙子们去哪收过路费?所以陆军相当依附于大明本土产业,只有本土产业才能够赚钱给陆军花。
大明帝国海陆高层的相处也不是报纸上报道的那么和谐,海陆高层将领为了利益争执的也是不可开交。
双方之间的矛盾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被掩盖掉了,在经济萧条时期也就暴露无遗。
从朝廷内院支持以工代赈,搞大基建利于陆军产业链的发展开始,海陆双方将领就已经对彼此的势力范围和利益明确的划线切割。
这些争吵和纠纷也都局限于高层关起门来当作家事处理,家丑不外扬,中下层的百姓根本不知情。
双方的矛盾并不如着名的扶桑海军马鹿和陆军马鹿那么激烈。
海陆的利益纠纷也只是这个大时代下的缩影,对抗最激烈的反而是商人阶层,商人的对抗就体现在行政院颁布的各项政策,议会一言不合的吵架等等。
“皙子兄说的不错,我们的计划有时候确实考虑不周,渔夫兄,你觉得我们大明未来应该怎么发展?到底是侧重海外利益还是本土的利益?”
“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想双赢太难了!”
廖白夷也没有否认杨皙子给他指出来民盟发展策略上出现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民盟内部开的研讨会上也提出过这些问题,但是在他们这些人看来牺牲掉小部分的利益来换取大部分人的利益还是值得的。
无非是等到他们富裕起来后,再给那些被牺牲掉的人一些利益补偿。
“鱼和熊掌确实很难兼得,但也不是绝对的不可能!”
“我已经想好了如果我能获得下一个四年的任期,我会执行新的的策略来修正你们民盟在过去8年犯得错误,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对外关系上的!”
“我可以简单的把我脑海中的计划概括为8个字——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在宋渔夫说出这8个字的时候,坐在他对面的廖白夷愣了一下,后者没有想到宋渔夫真要搞双轨并行?
“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渔夫兄,你这话怎么讲?”
廖白夷好奇的询问着说出此话的宋渔夫,他不知道这宋渔夫这个法律科班出身的保守派说出来的话怎么像个经济学家?
“当然是字面意思了,就跟平均地权一样,各地方的发展必须均衡,有一个馒头大家掰开吃,总不能让一个人独占一个馒头吃成大胖子,让其他的人干饿着吧?”
“科学发展的意思就更加简单了,我们大明帝国的发展要有科学观念的支撑,不能盲目的没有调研的就撸起袖子干活,任何一条政策的实施都得要调研。”
“不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城镇化的建设有助于工业发展,那也不能为了过度城镇化和工业化而舍弃掉乡村的发展!”
“乡村在过去20年里可是托举了我们对外战争、对内建设,不要老是搞去基层化,把所有人集中在城镇里面,乡村就扔了?”
“帝国在过去的发展和创造的经济奇迹确实令人感到激动,但还有不少乡村没有乘上经济发展的快车,我们要在未来拉一把,助力他们的发展!”
“有钱大家一起赚,吃独食算什么?”
宋渔夫的讲话让坐在他旁边的杨皙子眼前一亮,他对宋渔夫提出的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理念相当的满意。
“不愧是法律科班出来的,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知道在经济发展上也是人人平等啊!”
杨皙子在心里赞誉着宋渔夫,虽说宋渔夫是个比较传统的保守派,可在杨皙子看来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用什么人,这经济萧条时代外界环境复杂,就得上个保守派扛起本土基本盘的发展重担。
以后经济形势好了再让民盟那些理想家们干活也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