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三思啊,您有很多想法,臣的确是要仔细思考才能理解,培养人才这一点,臣也认同,但是让后辈们去学习如何舞刀弄枪,却断然不行!”
“自从边关战争爆发以来,殿下就一直十分关注,建立北境防线,远征高丽,的确是为大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可是臣也担心,担心您最终会走向穷兵黩武的地步!”
刘三吾抬起脑袋,直视朱高炽。
“每一场战争,都是赤裸裸的赌博,赢了则是皆大欢喜,但是输了,则需要大明所有的百姓来承担这沉重的后果,殿下,治国之道,不仅仅只有战天下这一条,所谓文功武治,德行天下才是您现在必须要做的!”
“臣身为殿下的谏臣,此刻也是不得不站出来制止您,如今盛世以到,兴武则会伤民,培养人才固然不假,但是强化武举,臣认为万万不可!”
“一旦殿下掀起了武学兴盛之风气,那么天下武夫将会不断增加,以圣人学说来看,如此这般重武轻文的国家,必然会走向毁灭的尽头!”
“若殿下只想要试行,臣固然不会阻止,但臣从您颁布的一系列旨意中看到了一些东西,想将科举取士的模式套用在所谓学堂之上,是对圣人的羞辱……”
“行了!”
见他越说越离谱,朱高炽狠狠的将手中的奏折给丢在了地上,卷轴两端的玉石碎裂在地上,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刘三吾的讲话也是被彻底打断。
身为一个儒士,他说的这些话倒也没错,在他的眼中,打仗只会消耗国力,战时,百姓需要出钱粮,支持国家的行为,如此这般,世代的发展就会陷入停滞。
而且武功比文治更容易获得,刘三吾担心朱高炽沉溺于其中,也是不无道理。
只是有一点,他没有想到,大明在战胜高丽之后,产生了许多巨大的影响,商税面世,以前国库空虚的日子彻底告别。
刘三吾又不是户部官员,自然很难以想象到如今大明的国库是有多么膨胀,支持战争进行的对象已经在悄然间从农民转换成了商人。
而高丽数万的俘虏又正好填补了北境防线建设的劳力空缺,所以这一战,几乎是完全改变了大明的发展格局,百姓身上既无徭役,也没有什么税赋,轻松的不能再轻松了。
但这一切,倘若不去民间亲自调查,刘三吾根本就无从知晓。
不过,正所谓,无知者无罪,朱高炽心中的愤怒并不是有此等原因引起的,他从这一席话中看出了刘三吾的私心。
文人掌控朝廷的时代已经持续了上千年,这种安稳的感觉让儒士十分满足,可如今新式学堂一出,则是完全颠覆了他们的地位,在往后,所谓的人才将会完全替代他们,其中甚至还会有自己看不起的武人,这样的事情,他们自然不允许发生。
“唉!”
一声轻叹,打破了朝堂之上的宁静,朱高炽缓缓开口。
“你们的心思,孤有何尝没有考虑过,站在为大明考虑的角度上,此刻你们的劝诫也是正常的,但奈何,孤坐的高,也看的远,有些东西,不了解,孤也不怪你们!”
低沉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刘三吾坚毅的神情中也诞生出一丝犹豫来。
“尔等饱读圣贤书,虽有些刻板,但腹中知识,却是无人能及,皇爷爷也曾和孤说过,你们是大明的支柱,有德之臣,是朝堂的表率!”
想要反驳一些观点,有的时候就需要将他们给捧起来,然后再狠狠摔下。
“刘舍人,今日的发言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绝无私心,孤也明白……”
私字一出,刘三吾的身体也是认不出颤抖了一下,此刻他也是能够明白,自己的小心思已经被殿下看破了。
“殿下……”
连忙抬起头想要发言,却被朱高炽挥手给阻拦了下来。
看着那个端坐在上方的少年,此刻的刘三吾心情十分复杂,人都是有私心的,自己欲念被一眼拆穿,一股不知道是羞愧还是为难的情绪立刻就占据了他脑海。
在这一瞬间,他似乎明白了,明白来了殿下疏远他们这些文人的用心。
或许是读了太多书,认了太多的大道理,在儒士的心中,有着层层防备和顾虑,和这种相交,无论怎么真心对待,都是能感受到那来自骨子里的冷漠。
可武人却完全不一样,心思通透,一眼能够看到深浅,上了战场,这一点则越发的明显了起来。
在面对高丽出战之时,齐王朱榑和朱高炽之间原本存在那么大的分歧,可依旧是能够并肩作战,也至少在那个时候,两人能够完全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对方。
“读了这么多的圣贤书,却依旧是没有看清人心这个东西,看来我这一生,能个不留一丝愧疚的,或许就只有自己了!”
或许想清楚了这一切,他的眼角涌出一滴冰冷的泪水来。
龙椅之上的朱高炽也是缓缓开口:“今日,孤和你们交交心,让你们知道,孤到底在想什么?”
“臣……”
刘三吾还想说些什么,但还是退到了一众儒士的身前,既然迈出了这一步,他就不打算停下,这新式学堂一定不能开下去,就算面对的是老爷子,他也作好了死谏的准备。
似乎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一丝决绝,朱高炽轻轻的出了一口气,这些人没有什么别的优点,就是对所谓道德风骨持有一种执念,看来自己有必要改变一下说话方式。
“文官和武官,在孤的眼中,没有什么区别,早些时日,孤还在书房之中接受诸位夫子的传道,自那时起,孤就下定了决心,要做一个比史书上所有皇帝加起来还要厉害的人!”
说道这里,他的脸上也浮现了一丝笑意,殿中紧张的气氛顿时也缓和了不少。
“这也是你们对孤期望很深所导致的结果,进宫之后,诸位夫子就恨不得把毕生所学都塞在孤的身上,所以每天,在书房一坐,就是坐到日落西山!”
“为了不辜负诸位夫子的教诲,孤也很是努力,无论课业再怎么繁重,都没有任何的怨言,按时完成……”
一些儒士的脑海中也是浮现旧日场景,不由得热泪盈眶,对于储君,他们是竭尽所能,生怕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