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因为炽儿的谋略?”
“应该不是,国家大事,岂是区区孩童几句话就能左右的?”
朱元璋摇头否定,不过,早朝上的事,已经埋在他心里。
这一夜,注定是不眠之夜。
朱元璋一遍遍看着朱允炆的人生模拟,试图找一个解决之法。
看着这位皇孙一次次的削藩,朱元璋是又气又恼,但却无可奈何,他总不能先布下手段,解决藩王之乱吧?即便如此,以后也会有更大的难题等着朱允炆。
以他的能力,真的能胜任?
轻吐了一口气,此时夜已过半,皓月当空,明亮的月光洒落在皇宫内。
还好,朱棣现在深陷边关,而他的身体也还硬朗,他还有时间安排,一切还能改变。
想到这,朱元璋心情好了不少,接下来该想的是,怎么避免老四造反才是。
……
第二日。
朱元璋因为想了一夜,精神很差,但作为一位勤政为民的皇帝,早朝是必须要上的。
来到金銮殿内,朱元璋整了整坐姿,挥手示意早朝开始。
“陛下,臣有本启奏!”
只见刘三吾突然走出队列,抱了抱拳道。
昨日早朝上,两位皇孙的表现大家都看到了,众人回去想了一夜后,现在有些想法也不稀奇。
尤其现在是太子生病的节骨眼上,众臣更是一个个上心。
此时不仅关乎皇家,还关乎整个朝堂,关乎大明江山社稷。
刘三吾深知其中的厉害关系,他昨夜想了一宿,今天就是想试一试朱元璋的想法。
“陛下,臣听闻,太子感染了风寒,据说……臣认为,储君之位……”
只是,刘三吾还没说完,就被朱元璋摆手打断了。
“行了,咱知道你什么想法,没必要说了。”
身为大明开国之君,朱元璋怎么会不知这些大臣什么想法。
如今大明刚能喘息几口,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国力,让百姓恢复生产,这些文人,却一心只关心皇家的事。
若他们多一份对天下百姓的关心,他也不必过度操劳,始终不肯放权下去。
刘三吾也听出了这位陛下言语中的不悦,连忙跪下去,一颗心突突直跳。
“臣不敢妄议,只是……只是……”
刘三吾抖着身子,颤颤巍巍的说道。
其他朝臣见状,纷纷脸色一紧。
其实,他们也都如刘三吾一样,十分在意昨日皇帝那翻举动,但却没人敢做这出头鸟,毕竟,万一惹了这位,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说说水灾的情况吧。”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淡淡道。
其他人一听,纷纷议论起来,随后,由一位小太监举着一份加急卷抽递上来。
随即,群臣开始商议起来,不知不觉就到了散朝的时间。
整个过程,朱元璋都没示意刘三吾起来,这是朱元璋的震慑手段之一,目的就是让朝臣们别往这方便动歪心思。
当然,其他人也识趣,都没替刘三吾求一次请,都当他不存在一般,热烈的讨论着水灾灾情。
退朝之后,刘三吾才捂着肿胀的双腿,一瘸一拐的走出大殿。
回到御书房,朱元璋心里却蒙上了一层阴霾。
不过,刘三吾的确给了他一个新的思路,若他提前定下皇位继承人,是不是能改变未来?
这个年头,仿佛星火燎原一般,升起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此时,宫门出,一位盔甲将军此刻就在门口欧否则,他目光透过朱红色的大门,定格在一瘸一拐走来的刘三吾身上。
“蓝将军,你这是……”
刘三吾停下来,缓了缓脚上的酸痛。
只是,对视了一眼,刘三吾便猜到了对方的来意,跟着蓝玉的步伐,二人来到宫墙一处角落下。
“刘大人,不知你今天这一出是何意?”
蓝玉客气的抱了抱拳,但语气却十分冷冰,更像是一种威胁。
“蓝将军也不必装糊涂,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你若想知道,自个儿去问去!”
刘三吾倒也不怕他,心里嘟囔着,自己今天这一奏是有些鲁莽了,要是触了那位的眉头,那可是死罪。
“既然如此,我也不拐弯抹角了,立皇孙这件事应该是定了,陛下只是不想当着朝臣的面议论罢了,但私下里,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可以帮他分担一些。”
蓝玉淡淡一笑。
“哦?不知蓝将军已经看好哪位皇孙了?”
刘三吾将问题抛了出去
“我昨天的话,刘大人还听不出来吗?”
“那就好。”
刘三吾松了一口气。
“陛其实,陛下只是今日心情不佳,若放在平日,根本不会如此。”
“蓝将军,请慎言啊。”
刘三吾却如惊恐之鸟,慌张的朝四下看了一眼。
他可不是蓝玉,不仅手握兵权,还跟皇室是亲家,若是被旁人听到谈论立储之事,可是要倒大霉的。
蓝玉见状,眼里闪过一丝不屑,如今已经知晓对方的想法,他不得不继续下去。
“依你看,陛下为何会突然提起立储之事?”
“十有八九是跟太子的病情有关……”
刘三吾苦笑摇头。
“哼,你们这些文官真是胆小怕事,说话忒费劲了!”
蓝玉突然不耐烦起来,看了四周一眼,眼神带着威胁:“继续说下去。”
“将军啊,有些事明白就好,说出来可是害人害己啊……”
刘三吾感觉到从蓝玉身上的刺骨寒意,吓得哆嗦起来。
蓝玉盯着他看了半响,发现他没什么隐瞒后,便起身离开了。
“嘶……”
这时候,膝盖上的疼痛传来,疼得刘三吾一阵龇牙咧嘴。
“今天真倒霉!”
虽然没听到刘三吾亲口说出来,但蓝玉也猜出了一个大概,跟刘三吾分开后,并没有直接离开,因为他有种直觉,今天似乎有大事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