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尽管战乱不断,但是士族们的家底还是在的,名士也不少,属占据中原的魏国最多。
寒石散都还没流行起来,名士们就已经被主播科普过到底是什么东西了,顺便被主播‘良言不劝该死的鬼’的无所谓姿态给伤害到了。
一直以来,主播的在大家心中的形象都是一个天真善良又聪明的女孩子,同情心还挺高。
能让她都懒得劝了,一副要死就自己去死的姿态,可想而知这寒石散是什么玩意儿,吃寒食散的人在她那里是何等的蠢货。
一时之间,大家最多也就是去喝喝酒,一起写写诗文什么的了。
虽然是被科普了酒也不是好东西,但是这些个贵族子弟觉得酒都喝了多少年了,不差这点不好。
主播之前教的蒸馏法子,家里地多不缺粮的,已经在试着做了,就等着后面开品酒会呢。
不过今天,大家也一起讨论后世的理学和心学,研究到底它们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全然无用。
有些家里书多的,也觉得现在文人之间的风气不太好,想回家找点以前的书研究,看能不能也弄点‘尊礼复古’的东西,管管时下已经有些放浪苗头的士人。
蜀地那边,主要精力除了织锦、练盐,就是尝试着培育良种,东吴这边是往南去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其他不同稻种,还有就是造更大更结实的船,试图远航。
而贞观的唐朝,处理朝政结束的李世民也没想到,自己被找家长了。
因为新学堂还在筹备中,场地建设、老师、学生都在慢慢进行,估摸着少说也要一两个月。
而没有天幕教学,也没有老师教学的李泰逃课了,还拉着李承乾一起。
至于其他非长孙皇后生的孩子,他们有心也不敢逃。
微笑着把孩子的老师们送走,他板起脸,问两个孩子为什么逃课。
没了老师,俩小孩支支吾吾地开始交代,反正就是不想学他们现在的书,就想跟着主播学点物理、生物、化学之类的课,现在学堂没有开课,他们就想自己做各种试验。
李泰信誓旦旦地拍着小胸脯,说自己已经种了一小块寒瓜地了,他会好好培育瓜种的。
行吧,胖儿子他懒得管了,就看大儿子吧。
但是大儿子在那里控诉,凭什么弟弟可以学他不能学,李世民只能耐心跟他说,因为他是太子。
大儿子不说话了,就在那里闭嘴看他,眼睛里的难受和委屈毫不遮掩。
李世民深吸口气,告诉自己不要生气,他从不打孩子,,学学主播父亲,和主播关系多好啊……
所以观音婢,孩子的思想工作你来做吧!
而在外住的李渊,把要去太原督办建关庙的人全都传了个信,这个关庙务必要好好建,不止关庙,太原城里,大小庙都给建上,他倒要看看后人怎么拆!
李治那边,也在和武后商量关于教育的事情。
医学院必须开,但是其他那些学科,后世敢让每个学生都学,就是要广撒网筛良才,他们没后世的条件,但也不能不做。
农学院是必须要的,农林渔牧这些东西,从育种到防虫防病都很重要。
天象星象这些,被主播科学证明只是正常天体运转,这些知识也可以试着让民间去学点,看看指导 地方农业生产。
就是关于他们的几个孩子,两人合计一下,也觉得传统的教育不变,但是也要让他们多读点数理化了。
另一个生活变化很大的,就是王勃了,最近出门一趟,邀请他喝酒参加宴会的人都数不过来,少年人有才,又来了名,志得意满。
而在武则天这边,她也在琢磨怎么把新的学科普及开来,最好的方式,就是科举再加几科。
尽管时人对科举的出身很在意,但是没关系,只要录取的够多,以前的看不上也会变成眼红去加入。
赵匡胤那边没得说,他就是努力发展经济和科学,争取自己有生之年拿回燕云。
还顺便又和几个老伙计喝了回酒,拉下脸对自己弟弟干的那些混账事道歉,保证自己真的不会和赵光义一样过分。
这些事都办完了,他还得自己把目前家里几个孩子都带上培养,不能让他们一个个成为第二个赵光义,必须都去军队,去农田。
而官员选取方面,科举不能停,但是也不能全面拥抱儒学了,不然后果天幕已经给剧透完了,除了诗词有点说头,什么都要被拎出来骂。
到底让宋人学什么,想什么,他还需要好好考虑。
而赵煦这边,也在为这个没影子的理学头疼。
程颐没的说了,打发他走,姓朱的以后也和那些奸臣一样,永不录取。
只是一想到后世看待理学,追溯源头就是找上宋朝,点名因为他们丢失中原不是正统,所以用这个给自己找正统,直接荼毒后世,赵煦脑子就嗡嗡疼。
年轻人不是没有上进心,但是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不断被打击,心气高的赵煦最近都叫了好几回大夫了。
更要命的是,因为赵佶和他后人干的那些破烂事,本来就起义不断的大宋,现在底下的百姓更加不信任朝廷了。
听说不少地方,尤其是边境,都觉得天幕说的没错,宋根本不是正统王朝,甚至还有说宋是背弃汉人的汉奸朝廷,满朝文武都是蛀虫。
目前是官员和地方豪强向着朝廷,但是下层百姓完全敌视这些人,如果不是外族在虎视眈眈,宋到底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他已经后悔赵佶杀早了,留着慢慢泄气多好啊。
洪武朝,朱元璋把自己和马皇后关起来,两个人私下里密谈。
他有在认真反思的。
海禁,知道贻害无穷,他开了;户籍制度,知道是自己偷懒照搬元朝的,他也最近和大臣们在商量改;殉葬,这个他不辩解,反正以后不会有了。
但是理学,他没想到也会给后世造成那么大的影响。
“我只是不想让人心太乱了,为什么这也不行呢?”
马皇后拍拍他的手,安慰道:“后世对理学的看法,是南宋丢失中原,被迫保守来稳定人心的官方思想,可我们大明,不是这样的啊……”
这话说的朱元璋也反应过来,是自己着相了,他的大明哪里不比元和宋好,怎么偏要用人家的东西来管理他的大明。
“你说的对。”
马皇后叹口气,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也下定了决心。
“重八,让大明的女子都放脚吧。”
从宋就开始的缠足,一直在大户人家里非常流行。固然有男子对女子的亵玩狎昵,大户人家觉得不需要家里女人干活,让她们缠足也是种炫耀方式。
马皇后自己没有缠足,也知道金陵城有不少人非议过她的脚。
以往看别人的一双小脚,她心里不是一点滋味都没有,但是现在看那些畸形的脚骨,她只觉得可怜。
至于美,这种东西马皇后欣赏不来,她只看到了人为制造的身体残疾。
脚生下来就是给人走路的,而她们被高高捧起,却是因为根本就走不得路。
那背着孩子再地上爬的小脚女人,也给她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尽管现在他们的缠足好像没有那样,但继续发展下去,也是迟早的事。
朱元璋皱眉:“可缠足也是多年的旧俗了……”大明缠足的人家不少,贸然更改,下面的百姓不一定会做。
“你才是皇帝,重八。”
马皇后静静地看着丈夫,问:“要让这种陋俗继续下去吗,让我大明的女孩子都是残疾,被后人耻笑大明的男人没用,只会欺负压迫女人?”
从没被妻子这么尖锐说话的朱元璋傻眼了。
他软和声音,试图说清楚他的意思:“缠足的人太多了,年纪小的可以放,年纪大的,也总要给她们条生路啊。”
两人好好又聊了很久,最终确定还是要招募更多的女大夫,让一些人负责日后放脚的矫正问题。
从宫廷开始,宫女后妃都不许缠足。
目前已经缠足了的,就不管了,但是今年以后,还给家里缠足的,查到就取消科考资格。
读书人这么多,骂是固然会骂两句,但少一个竞争对手,大家高兴都来不及,作为提得动刀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的确不在乎这群书生怎么骂他。
至少比起这群人的骂声,他更在乎后世对明朝的讥讽。
什么野蛮、落后、愚昧、摧残、压迫……每一个词都是那么辛辣。
后世人都不看出身,只看功绩和能力了,都能那么追着骂,可见这玩意儿的确是大有问题。
还有,以后人角度看,他干过的那些毁誉参半的事情都是些什么啊?
朱棣想想自己老爹曾经下的旨意,禁止贱业缠足,上面人可以,下面人没资格,也就约等于是在鼓励缠足,估计老爹未来真的没少被骂。
如果是那些腐儒骂的,朱棣还会生气到重拳出击,但是更远的后人骂的,这就没办法了,只能说是真的有问题。
想了想,他还是觉得明天开始,要重新研究一下老爹定下来的政令了,反正都改了不止一个,多改几个也没什么。
正德朝,小皇帝很多事情没办法插手,自己每天躲不掉的事情做完,就一心钻研主播的功课。
而朝臣也很自动忽略其他的东西,注意力都放到王家父子身上,毕竟后世那些词条,一个个都太超前了。
本来就想出京城去做地方官的王守仁不堪其扰,又上了个奏疏,希望小皇帝赶紧看到,这全是熟人的京城,他是真的待不下去了。
嘉靖那边,他也在琢磨现在心学和理学泛滥的事情。
缠足什么的,他也没这爱好,下个旨令,大内的宫女后妃不允许有缠足的就够了,上行下效,他不需要做太多。
他现在就期待陆炳赶紧去到湖北,他等着陆炳破案给他换书呢。
‘缠足和辫子一样,是一百多前,这个国家落后于世界,愚昧、野蛮的象征。’
这句话可算是在康熙朝引起轩然大波。
鞭子是满人的,汉人们是被迫都剃了头,单说它,不满的只有满人,但加上了缠足,那就是连汉人一起骂了。
一向自诩为礼仪之邦的人,有国家概念的读书人受不了被后人骂野蛮、愚昧,但是看着自己的鞭子,他们内心也对这种骂是认可的。
至于落后世界,是说大清被外面的国家赶超了吗?
想想那个日不落纪录片里,他们后来成为英吉利的茶园,这似乎也早就提醒过了。
不是很想治下子民知道外面的满清朝廷也有些坐不住了。
他们不喜欢变化,但是天幕在,这些注定无法避免的变化他们也只能去迎合接受。
直播关闭,唯独嘉靖朝天幕下还有个小窗口,特意为江陵案件留下的。
晚上六点的时候,小小被系统戳了戳,说案子已经破了,有两个人都破了案子。
一个是江陵县5岁幼童张白圭,一个是锦衣卫陆炳。
小小总觉得这两个人的名字都有点耳熟,去搜了下,果然都是知道的。
两个人都发现并破解了案情,提交的时间也就几分钟差别而已,系统判定都正确,还把两个人提交的文字给她看。
陆炳说完案情的真实因果,还表示罪首已经被锦衣卫拿下,和渎职的县令一起,等着上面审判。
而天才儿童张白圭也把事情前因后果,还有自己的推论说了一遍,表示这是他的推断,也有一位新来的大人同样破了案。
想了想,小小就算这两个人都达标了。
也不想开直播,让系统把书房的书都扫描拍给他们,让他们自己选。
陆炳庆幸嘉靖之前就开了书单,让他不至于真要自己选,赶紧选了一本红色的基础化学。
而张白圭在一堆书里看了很久,最后下定决心,选了一本?乡土中国?。
两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书,陆炳也该回京城了。
想想面前这个不凡的孩童,还有他的书,陆炳做好决定,去找了孩子家里人,准备带孩子一起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