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太子与太后之间的互动,皇上的眼神瞬间冷了下去,他不知道太后何时已经接受了这个孽种,居然还愿意帮这个孽种的忙。不过这样也好,反正这个孽种身份特殊,他永远都不可能登顶自己如今的位置。太后如今越是接受,那他们单独接触的时候也越多,那自己留给他们的惊喜效果也越好。既然如此,那自己现在自然就更应该好好成全了他们。
思及此,皇上的眼神瞬间又清明了。
太后本以为自己因为太子的阻拦又留了下来,皇上肯定会大怒。可是自己刚才明明已经看到皇上脸上的怒容了,现在突然怎么又恢复了平静,这倒是让太后的心里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太后仔细的端详着皇上的脸,想要从皇上脸上的表情找到答案。可此时的皇上脸上早就一片泰然,太后什么都没看出来。
既然看不出来,太后挑衅的道:“皇上,你有没有觉得如今太子长大了,也懂事了。以后太子可是东平的未来,皇上可一定要好好教导太子才是。”
皇上冷冷的道:“母后,这种话母后以后还是少说为好。东平老祖宗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皇位继承这种大事,不是您一介后宫该惦记的。”
太后被皇上当着一众朝廷大臣的面给了如此一个难堪,太后的面子也挂不住了。可是偏偏皇上的理由很充分,太后也不能当着这些大臣的面发作,否则就正好给了皇上借口,即便废不了自己的太后之位,以后自己想要做点什么怕是也不能名正言顺了。
太后是见过风浪的,虽然愤怒,但很快太后就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绝不至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失了分寸。太后拉起皇上的手:“皇上所言甚至,母后也是为皇上着想,一时过了,想必皇上不会与母后一般见识是不是?”
皇上把手从太后的手中抽回:“母后的好意儿臣心领了。母后为纯弟已经操劳一生,可不能如今成了太后就忘了纯弟。儿臣虽说子嗣不丰,但儿臣必定继续努力为东平皇家开枝散叶,倒是纯弟,如今只得一女,这子嗣大事母后可不要忘了让纯弟抱憾终身。”
听到皇上居然往自己的心窝上戳刀子,太后心里滴血,可脸上的笑容却更大了。太后和蔼的道:“皇上说的是。但如今母后不仅是纯王的母后,更是皇上的母后,东平的太后,需要关心的还是要以皇上为主。前朝皇上要操劳国家大事,偏偏皇上的后宫连个皇后都没有,你让母后如何放心去操心纯儿的事。如今母后最重要的就是帮皇上管好后宫,教导所有的皇子。”
听到太后在刻意教导皇子上加重了口气,皇上知道太后这是在故意要挟自己。太后真以为只要她控制住了自己的儿子,就能为纯王扫平障碍不成。自己的那几个儿子基本都已长大成人,个个都有了自己的心思,太后如果想要控制他们,那就大错特错了。
皇上毫不在意的道:“既然母后有此心,那儿臣感激不尽。只是儿臣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都有他们的母妃教导,唯独太子没有,不如太后就把太子带在身边好好教导。”
听到皇上故意要把太子这个孽种丢到自己面前恶心自己,太后再好的修养也忍不住了。太后也不客气的道:“皇上放心,哀家不仅要把太子放在跟前教养,也不会偏心其他皇子,必定也如太子一般悉心教导。”
皇上:“既然母后愿意,那就教养吧。只不过其他的皇子早早就有太傅教导过,唯独太子,从没有过太傅。想来来太后想要一视同仁还得先把太子的功课补上吧。”
太子站在下面听着上面二位的对话,低着的头双眼已经血红。皇上句句自己没有母后,可自己没有母后是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上面这个自己的父皇,母后的夫君废了母后,自己才没有了母后,如今因为自己没有母后,就被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诋毁自己没有学问,太子真想问问父皇,难道自己不是父皇的儿子,为何他一点都不顾虑自己的感受。
太后的脸更冷,知道皇上又在故意恶心自己。正要好好反击回去,就看到李大一行人回来了 。
太后不能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与皇上翻脸,只能暂时忍下这口气,稍后再做打算。
太后脸色一变,换上一副和悦的面容道:“皇上,你看哀家派去搜查的人回来了,咱们就一起听听他们都搜到了什么?”
皇上根本不搭理太后的话,淡淡的道:“母后,看来您还是不懂朝政。堂堂国公府,母后却让人去搜国公府自家的东西?这要是让百姓知道了,还不得说咱们皇家不尊重有功大臣,寒了百姓的心那。”
太后:“皇上此言差矣。太子不是说了吗,虽然东西是宁大夫人的,但毕竟是皇家赏赐,要是宁大夫人连皇上赏赐的东西都拿出去了,故意损了皇家的颜面,那宁家对朝廷的忠心可就堪忧了。”
太后的这句话正好听到了刚刚从外面走进来的宁家二位的耳朵里。楚仁立刻上前:“太后慎言。我宁家世代忠心,日月可鉴。我夫人系出名门,知礼明仪,孝顺公婆,团结妯娌,为宁家繁衍子嗣,忠孝德才兼备,如何在太后口中就成了那等不堪的样子?既然太后口口声声皇家的颜面,那微臣倒是有一事想要请教太后,太子的亲舅在宫中肆意淫乱,太后觉得这样的事又让皇家有了什么颜面?”
听到宁国公居然在大殿之上就敢对自己口出不逊,太后怒喝一声:“放肆!宁国公,哀家只是就事论事,你居然就敢对哀家无礼。看来你们宁家是占着以前的功劳连我这个太后都不放在眼里,难道你们想造反不成?”
楚义此刻也站了出来:“太后,这话微臣就听不懂了。您要就事论事,家兄也顺着您的意,难道秽乱后宫不算是丢了皇家颜面?我宁家的忠心不是放在口头上的,而是数十万宁家儿郎用性命证明的。太后仅凭太子一面之词就下旨搜查宁府,难道太后所谓的衷心就是任由小人随意的攀诬有功之臣而不置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