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兵看着大队长进院子,敬礼:“队长好”
李远这回连礼都没回,哨兵一脸委屈。
直到后边的秦梓跟着进了院子,跟他回敬了个礼。
在大队部的老沈还沉醉在一摞摞的文件堆里,见李远进来,就看着自己,也不说话,心里莫由来的一阵心虚。
连忙翻动旁边的文件,在最底下把一封封了口的信找了出来,丢到桌子上,什么话都没说,就着桌子上的油烟老神大在在的依旧坐在桌子后边,专心致志的看文件。
“你的书拿倒了”李远纠正道。
王小二扛着机枪,蹲在门口,不用想,那小子肯定是来要子弹的。
门外还有个脑袋,一闪一闪的,李远背对着门看不见,除蒋中队长没有别人,反正这中队长,跟排长叫起来也没差别,不过中队长级别要高一级。
老沈抬头看看李远尴尬的笑道:“你回来也不说说战况?这回出去又有什么收获?”
李远鄙视道:“咦?难道陈勇会不知道,他没告诉你,不像你的作风吧?”
老沈大笑道:“小秦是个好女娃子。”
李远讶然:“你觉得这跟我有关系?”
老沈挑了挑眉毛:“你觉得跟你没有关系?”
老沈的这句话让李远感觉很是为难,即便是昧着良心,还是觉得秦梓是李见到的女子中,最漂亮的一个。
老沈苦笑:“前两天林队长跟铁牛一块亲自来了咱们长兴,你没在,老林人挺直,私下跟我说你在吴县(苏州)有个相好的...”
“什么相好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你别打岔,他这回过来带了重要的消息过来,梧桐被国民党派去了德国,走的非常匆忙,没来得及通知我们,所以现在长兴这边,暂时没人管,上海特委跟江苏合计,同意了我们的建立交通线的相法,从芜湖到昆山一段全归我们负责,这个任务太重,上海方面想调你去定山湖,但你一走,郎溪那边也不稳定,所以我请示上级后把你留了下来。
林根委婉的跟我说了他的想法,我们也知道你跟小曾的事,你在战斗方面是有本事的人,组织上也很看重,这边的根据地关系着咱们的队伍过来的生存情况,不容有失。
江阴,句容,常州,无锡那边都发展得有声有色,只有我们这边在国民党的发源地湖州这片反而一点基础都没有,到现在为止才有几个村愿意接受我们,所以我们都希望你能留下。”
我没有说我要走哇?
那你跟国民党的76团的合作又是怎么回事?
都是要打鬼子,我给他们就出了点主意,现在大家的合作时期,这没什么不妥当吧?
得得,你不知道我们以前的恩怨,这我不怪你,但是我建议你最好带是跟那些人远点,对你有好处。
门口传来敲门声,
李远没好气:“门开着呢,敲哪门子敲”
老沈连忙招呼:“下午都见过,这两位是许道珍、周嘉琳同志,他们陕北抗大毕业后,由组织上皖南特委派回广德,进行组织发展、统一战线和抗日动员工作。”
李远这时候才想起自己的身份,自己现在连组织的正式成员都不是。
尴尬的伸出手:“欢迎,欢迎你们。”
两年青人年龄都不大,跟组织上的武装队伍打交道的时间可能也不长,有些面浅。
伸出手握住,抖了两抖。
叫许道珍的年轻人开口了:“不知道李队长什么时候能送我们去广德?”
李远倒没拿架子:“这是小事,你们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走。”
转过头对门口的王小二吼道:“王小二。”
稚嫩的童声:“到!”
李远命令:“去把蒋排长找来。”
话刚落音,门口传来声音:“不用找,不用找,我就在门口。“
蒋排长对着两年轻人伸手:“我就是县大队一中队长,以前是游击队的一排长,他们叫我排长习惯了。”
双方握手。
“建议你们最好还是能统一称呼好一点。”这叫周嘉琳的同志挺严肃。
李远使了个眼色,跟在后边的王小二一脚踹在蒋排长腿上:”你聋了,叫你严肃点,没听到么?”
踹完就跑出了大门。
这县大队就这样一群鸟?不太靠谱。
今天先休息一天,明天你带他们去广德,对了顺便跟汪队长说声,让他们通知老爷子安排照顾一下。
许道珍跟周嘉琳对视一眼,这县大队有些来头?
老沈见状,连忙解释道:“我们这儿组织上最先派了先头部队过来,李队长是负责的教官,但先头部队要去茅山建立根据地,所以李队长留下来我们才成立了县大队,主是跟游击队的独立连区别。”
许道珍看起来倒是挺稳重,顿了一下:“我们这次过来,主要工作是参加民国政府组织的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后来安徽省分会在六安成立,根据省动委会的指示,在屯溪成立了第五战区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皖南办事处,由皖南行署主任戴戟兼主任,并指令皖南各县都要建立动委会及其下属组织青年工作团,动委会在柏垫镇努力村成立,
我们现在的身份是八路军退伍人员的身份,这次过去就是准备参加广德县动委会,并计划组建青年工作团。”
这段话有点长,李远反正是没听明白,大概意思倒是了解。
“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没有?”
“我们想弄几支驳壳枪,不知道能不能搞到。”
“六支,没问题,每人给你们配一百发子弹,两个弹匣,如果不会用的话,一会儿跟蒋排长去学习一下,对了,蒋中队长,给他们一人再配两手榴弹。”
两个人心里大惊:自己一行人从陕北过来的时候,从八路军驻地经过,战士们一人就三五发子弹,这县大队什么来头,这枪跟子弹不要钱的说给就给?
老沈对李远种土财主做法挺不满意,这枪跟子弹也不是大风括来的,怎么也得做出忍痛割爱的样子,要不然过不了几天,到处都是来打秋风的。
这就是两人经历上的的差距,李远只想所有抗日组织都能有更好的装备,何况在县大队,这驳壳枪并不见得受战士们欢迎,很多战士都不愿意用这东西。
其实对于野战部队来说,驳壳枪真的是个鸡肋玩意儿,打又打不远,还瞄不准,在战场上怎么都不太可能直接冲到五十米以内进行,热兵器时代,步枪才是战场的主要武器,机枪大炮才是战士们喜欢的武器。
这是李远的想法,因为他不知道北方的八路军是还要拼刺刀的。国军除了地方军,中央军很少有跟鬼子拼刺刀的部队。
李远不知道的是八路军还可以得到民国政府的一点补给,新编第四军开拨一个月后,就再也没得到政府的一粒子弹,全靠自力更生。
人比人,气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