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二年,二月二十七日,天气阴。
勤政殿内,赵昕正召集朝廷重臣们商议政事。
宰相庞籍上奏曰:“官家,六部乃朝廷要职,而户部主管天下户籍和田税,去岁户部尚书陈执中获罪被贬,户部尚书一职事关重要,不宜长期空缺,臣请官家早日做出决断。”
赵昕看了几位大臣,方才说道:“朕昨儿个收到户部左侍郎王贻永的辞官劄子,言身体旧疾复发,请求朕准其辞官,朕准了,所以现今不但户部尚书空缺,而且户部右侍郎也空缺,众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王贻永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女婿,咸平中期,王贻永娶贤懿公主,也是目前大宋朝硕果仅存的驸马之一了。
赵昕的话一落,底下的大臣们都在想着自己心中合适的人选,官家登基一年以来,中书门下的权利逐渐缩小,而六部的权利逐渐变大,所以尚书和侍郎这两个职位,一个是户部大佬,一个是户部一把手,所以足够让人眼红的了。
但如何举荐,怎样举荐也是一门艺术,当今官家不是仁宗,虽然也虚心纳谏,但独断独行的时候比较多,只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官家直接任命的大臣,在其职位上面往往都干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政绩。
副宰相文彦博奏道:“官家!臣得官家看重,任参知政事,虽然臣刚回京不久,按理不应该举荐人才,但臣前日检阅户部之时,发现虽然户部尚书空缺,但户部从不慌乱,大小事情都被处置的十分妥善,俨然秩序井然,仅仅有条,此皆乃户部左侍郎刘沆的功劳,是故,臣保举刘沆任职户部尚书!”
按照宋朝惯例,宰相由外地官员直接升任的话,是需要百官在京城门外迎接的,文彦博回京任参知政事,赵昕并没有让百官迎接,而是命内侍将文彦博接入宫中,赵昕亲自为其接风洗尘,此等荣宠,文彦博自然是感激不尽,所以上任以来,凡是赵昕的旨意,他几乎都坚决服从。
保举刘沆也是赵昕提前跟他打过招呼的。
去不想户部左侍郎刘沆起身说道:“官家,近臣保荐,授非公选,多出私门,浮薄权豪之流交相荐举,互以贸易,以致不能选贤任能,任人唯亲,造成当入川广,乃求近地;当入近地,又求在京,边远贫困之地无人愿去;奖罚升迁,常格虽存,侥幸尤甚,以法则轻,以例则厚,执法者不能持法,多以例与之,臣同文相有旧交,文相保举臣有出于私心之贤,是故臣不能接受!”
众位朝臣都没想到刘沆会这么说,要知道那可是户部尚书之位,以前三司总览天下赋税,掌握财政大权,现今官家将三司一分为二,即商部和户部,此二部可都是实权部门啊!
赵昕笑道:“很好!身居高位却能保持头脑清醒,不居功自傲,卿之才能,比肩宰相,担任户部尚书一职更是如鱼得水。”
“官家!臣......”
“好了!就这么定下来了!户部左侍郎刘沆即刻就任户部尚书!切莫再多言了!刘卿,朕将户部交予你,放心的很!”
赵昕点头示意他不要再推辞了。
“臣谢官家隆恩!”
刘沆赶忙拜道。
“至于户部左右侍郎的话,朕.....”
赵昕的话还没说完,便见一内侍急匆匆地走了近来,在梁怀吉的耳边嘀咕几句,又退下了。
“可是有事发生?”
赵昕转头问道。
“官家!臣刚得到消息,礼部尚书,集英殿大学士——晏殊病逝了!”
梁怀吉小心翼翼地说道。
“什么!老师他......”
赵昕忽然从座椅上站了起来,有点不敢相信。
“晏相!”
富弼忽然跪下大声的喊道。
与晏殊有旧的大臣们纷纷感伤不已。
“先生去世!朕心甚哀!辍朝三日,以表朕的心意,众卿,暂且回去吧!朕将亲自去见先生最后一面!”
赵昕沉痛的说道。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延福宫内,赵昕站在亭台内,有些忧伤的念叨着,他刚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时,陪在他身边最多的不是仁宗皇帝,也不是曹太后和苗太后,而是他的老师晏殊。
公生七岁,知学问,为文章,乡里称为神童,晏殊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宋真宗更是拿他和张九龄相比较。
晏殊的才华传遍后世,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为相期间对庆历大臣也是多加照顾。欧阳修上奏言:晏殊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1自少笃学,至其病亟,犹手不释卷。……其为政敏,而务以简便其民。其于家严,子弟之见有时,事寡姊孝谨,未尝为子弟求恩泽,两朝帝师,兢兢业业,勘为天下读书人表率。
晏殊为什么可以说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呢?
因为晏殊起于寒门,入士的时候不过十四岁,一个十四岁少年,没有任何家世背景,能得到真宗的认可,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科举考试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好,甚至有人说学霸都是书呆子一样,但不得不否认,寒门真的出贵子。
而晏殊就是寒门贵子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这个天下万般皆下品,为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在这个学问都被世家大族垄断的封建社会,晏殊能以寒门之身,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那位极人臣的高楼,当为我辈读书人的典范。
宣武元年二月二十七,两代帝师晏殊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赵昕下旨追封晏殊为诚国公,获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辍朝一日,并且破天荒的下旨,将晏殊陪葬在永昭陵。
按照宋代的规定,大臣去世只能在距离京城开封500里(一说300里)以内的地方安葬,表示效忠皇帝,但更多的是回归故土安葬。
晏殊陪葬在永昭陵,开启了大宋帝国大臣陪葬皇陵的先河,自此以后,大臣们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赵昕下旨恩荫了晏殊几子,入大宋官学进行考核,除此外,召回了在越南路为官的晏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