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上,刺杀现场连一具龙军的尸体都没有找到,这就更是无法让人信服。
尤其是赵祯那边刚死,这边赵曙就登上了皇位,衔接的如此之好,便是让人不去多想都不可能。
这样的人,其中有一部分都是实干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朝堂才得以正常的维持下去。
对这样的人,赵允让虽然恨,却也不能都杀了,不然整个朝堂之上只剩下一些个拍马之人,国家迟早要会乱套。
第三种就是中立派了。
这也是三大势力中人数最多的一伙。
他们对于赵祯的死,带着怀疑。对于赵曙的上位,持观望的态度。
或许他们在等着赵允让给他们好处,又或许在看赵曙是不是能座稳现在的位置,总之他们都属于那种拿着筹码并不急于下注的人。
这些人以朝堂上的老狐狸为主,他们一向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其中也不乏一些个热血之人,他们心中是很怀疑的,甚至也想站出来为死去的仁宗说些什么,只是他们实力有限,地位也不是很高,贸然地站出来,不过就是自寻死路罢了。
有了这三派人的出现,赵宋朝堂之上的运转变得吃力起来,很多工作都是人浮于事,命令下达了,但真正执行者却是找不到人,以至于赵曙登基有些日子了,政务这一块还是混乱不堪。
倘若这个时候,有外敌来攻,怕是赵宋就会变得危险了。但偏是这个时候,好消息传了过来,辽与契丹都被灭掉了,最新消息是龙军正在龙始帝苏石的带领之下,向草原上杀去。
转眼前,形势突变,整个北方就只剩下了龙帝国,之前赵宋的北面之危没有了,消息传来,赵允让是大为高兴。
他甚至认为,这是老天在照顾他们父子,知道他们需要时间来整理大宋,所以苏石出现,灭掉了最有可能会威胁到赵宋安全的辽国。
外在威胁没有之下,赵允让父子就得以抽出手来解决内部问题。这段时间,赵允让都在忙着与朝臣们谈话,对于中立派是极尽拉拢,对于反对派,采取即拉又打的方式。
一边解决着内部的问题,赵允让也没有忘记处理北边的事情。他并没有小看苏石,所以他决定派出人与苏石进行和谈。
在赵允让,或是说多数的赵宋臣子眼中,龙帝国是很强大,不然也无法灭掉辽国。但若说因此就可以灭掉他们赵宋了,那就是有些夸大其词。
历史之中,辽国强大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想过吞并赵宋,但最终不还是以失败而结束吗?
辽国做不到,龙国也不会做到的。
这一点,赵允让自认就是苏石也是可以看得清楚,为此他认为这一次的双方和谈是有着很大成功率。
在赵允让的准备之下,和谈以参知政事文彦博为首,右卫大将军赵从古为副。
文彦博自不用说,此人一向对外主张就是以和谈为主,总是想着靠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来搅动局势,掌控天下大势。
这样的人,安排他去作为和谈正使当然是最为恰当不过。
至于说副使赵从古,那可是苏石的亲舅舅,虽然说之前甥舅有些嫌隙,尤其是出了苏石反出赵宋之事后,仁宗更是一气之下夺了对方的官身,将其软禁在家。
一切还是等到赵曙成为了英宗之后,赵允让才给其官复原职的。这也是他想要用利此人,在他看来,亲人就是亲人,就算是关系不好,也远比旁人来得更近一些。
让赵从古跟着谈判的队伍一起去,足以证明了赵允让想与其交好的心思,这点道理苏石不会看不懂。而只要看懂了,接受了,这一次和谈和成功率自然就会大大的提升。
派人与苏石进行和谈的同时,赵允让又派出了另外两支队伍,分别去往的是南面和西面。
枢密副使韩琦为南地特使,负责的是与李唐进行谈判的事宜,同时还兼着调回包拯的重任。
赵允让在韩琦离开时承诺,只要他做好了这件事情,回来就会直升参知政事,成为当朝宰相之一。
南地有曾公亮在,此人可是早早就投靠了赵允让,事情是可控的,唯一让人操心的就是包拯的态度而已。
西面的特使为贾昌朝,这位曹皇后手下之人。
自从赵祯父子被杀,赵曙成为了新皇之后,曹皇后的地位可以说是一落千丈。后宫中的事情现在都由高滔滔负责,贾昌朝这位宰相也因此失去了见到主子的机会。
这一次,赵允让委以其重任,就是在给贾昌朝一个表现的机会而已。
事情做好了,以后此人就算是他们自己人。
贾昌朝是一个能够看清大势之人,此时曹皇后被软禁于后宫之中,他最大的靠山没有了,当值此时,对于赵允让的安排自然不敢有半句的怨言,得了命令之后便去往了西境。
......
西境。
将军折继闵,此时正座于大帐之中,看向着前来向自己请命的狄青等人。
自从仁宗和荆王双双遇难的消息传来之后,西军中就开始出现了躁动。
一国之君,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下面之人自然是无法接受。
虽然说赵允让给出了一个借口,赵祯父子是被苏石所杀的,但这样的结果显然有些脑子的人都不会选择相信。
杀人总是需要理由的,那请问苏石为何要这样做?
如果说现在龙帝国与赵宋开战,苏石会做这样的选择,或许还有可能。但是现在,双方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呢,还要这样做,岂不是毫无道理可言。
军人职责就是守卫国家的主权完整和保护国家的安全。可是现在,连皇帝都被杀了,这对于当时的军人而言岂不是一种讽刺。
军队开始变得躁动,为了给将士们一个说法,狄青便成为其代表,而这一次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见折继闵将军。
看着眼前正值壮年的狄青,又看了看他身后所站的贺坤和吕子飞等年轻将领,折继闵眼中带着不满之意道:“汉臣(狄青字),你又来做什么?不是告诉你们了吗?即是将士,便要服从军令,可是你三番五次来找本将军,你还记得你现在的职位吗?”
折继闵生气了,但落在狄青的眼中,并不让他如何的害怕,相反他还高昂起了头,反声问着,“大将军,兄弟们都是想不明白,也不想稀里糊涂的去打仗,若是这样,便是死在了战场之上也是无法瞑目的,我们只是想要知道一个真相而已。”
“真相,什么真相?朝廷不是说了,先皇和荆王遇刺,都是苏石那个反贼所为吗?你们还想要怎么样?”折继闵看着眼前这位自己一手提拔起的将领,带着一点怒气的问着。
说起来,折继闵并不是真得生气,做为赵宋的大将军,西军实际上的统帅,他对于赵祯遇刺一事也是十分不满。
什么苏石派人刺杀先皇,那不过就是骗三岁小孩子的说词而已,本着谁得利,谁就可能是始作恿者的想法来看,赵允让动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问题是现在赵祯已经死了,便是连他的独子荆王赵曦也一并死了。如今是赵允让得了天下,他的儿子赵宗实成为了宋英宗。
一切已然成为了事实,此时在去考究谁是凶手还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是赵宋开国之帝太祖赵匡胤不明不白的就那么死了,当时他还有儿子呢,可还是把帝位传给了当时只是晋王的赵光义。
兄传弟之事开国便有,更不要说赵祯已经没有了皇子,那传位给侄子赵宗实就变得十分正当了。
即是赵宋已经有了新皇,在纠结于是谁杀了赵祯还有什么意义?
这样做,只会让赵宋变得更加混乱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事情既然已然发生了,此时在说其它的已经没有了什么意义,接下来如何让大宋变得更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折继闵已然接受了现实,尽管心有不甘也只能放在心底。所以他对于狄青他们的问题并不会觉得意外,只是三番两次的来找自己,这就让他有些头疼和不悦。
“大将军,您说是苏石所为,您信吗?”
面对着折继闵的回答,狄青显然并不满意,继续开口追问着。
狄青不是没有见过苏石,且还与他一起并肩战斗过。对于此人的军事才能,他内心是十分推崇。
后来得知苏石被逼反之后,他还曾一度十分的难受。只因此时他就是一位西军的将军,并不能做些什么,只有在心中祈祷着苏石能够平安而已。
而以当时苏石之实力,如果带着精锐苏家军,突然发难的话,未必就没有可能会杀入到皇宫之中。但他并没有这样做,现在赵宋与龙帝国并未开战,就更没有理由这样去做了,这分明就是有人给苏石扣的大帽子而已。
苏石都离开了赵宋这么多年,可是现在,还有人往他的头上扣屎盆子,这个结果怎么可能会让狄青一众将领们满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