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不过在现代大多专指海南黄花梨,这种木材在现代时期,是一种非常名贵的木材。
到了现代已经达到了寸木寸金的地步,究其原因,就是这种梨木在现代已经非常稀缺,还在成长的都是一些没有成材的树木。
这种树木因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始终位列五大名木之一,
又因花纹美丽、色泽柔和,有香味,容易进行深颜色和浅颜色的调配,可表现出浅黄、深黄、深褐色,
也适合镶嵌,具有加工性能良好,软硬轻重适中,不爱变形等特点,特别适宜制作榫卯,所以它是当时最佳的木料选择。
而李牧要去的海岛也就是这种树木的原产地,海南岛。
而那一万阉割了的倭国苦役者,也是被送到了海南岛上,为李牧砍伐这种稀有的海南黄花梨。
这一万倭国苦役者在海南岛砍伐的黄花梨木,不是随意砍伐的,首选砍伐地是昌江王下地区的海南黄花梨树。
据《中国树木志》记载,野生海南黄花梨产于海南岛上以白沙、东方、昌江、乐东、三亚、海口为主要产区。
它们一般生长于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上,名贵的海南黄花梨则主要生长在黎族地区,其中尤以昌江王下地区的海南黄花梨最为珍贵。
所以李牧才要求这些苦役者先从昌江王下地区开始砍伐,只有昌江王下地区的海南黄花梨树,没有达到砍伐标准的树木后,才会依次开采其他地区的树木。
一万跟两人怀抱粗的海南黄花梨木原木,被李牧装到了牧海号上,这一万颗海南黄花梨木,就是这段时间那些苦役者的成果。
为了砍伐这些名贵的树木,这一万苦役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砍伐中被树木砸死,砸伤近一千人。
不过还好的,完成了李牧规定的数目。
值得庆幸的是,在李牧没有来到大唐之前,各种各样的家具在大唐还不是很流行,这种长在海南岛上的黄花梨木,还没有得到大唐权贵之间的认可。
海南岛上的黄花梨梨树,非常的茂密。
李牧刚来海南岛装这一万颗原木的时候,那些海南岛上的原住民,都好奇的看着往牧海号上装木头的人群,也不敢靠近,只是那眼神怪怪的。
在问过驻扎在这里看管苦役者的泉州水师官兵才知道,人家原住民都嫌拿这些木头烧火,还不爱着火呢。
所以看到李牧他们装这些没有用的木头,才会眼神怪怪的。
得到这个原因,倒是让李牧不禁莞尔,不过转念一想也对,大唐的海南不比现代,这里的黄花梨木还都是原始丛林的状态。
哪像现代海南黄花梨木都已经禁止砍伐了,并且被命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了。
在将一万颗两人怀抱的海南黄花梨装上牧海号后,李牧就有带着牧海号前往了泉州港,去那里装另一种珍贵的木材。
这种木材是李牧在建造泉州港造船厂初期的时候,就让人陆续的准备了,所选的树种都是拥有五百年树龄以上的树木,进行砍伐的。
由于这种树木大多生长在大唐内陆,需要通过河道才能运转,准备的时间就要长一些,两年的时间也只准备了和黄花梨木一样的数目一万颗。
而牧海号回泉州港,就是去装那一万颗木材,同样的李牧也需要对梅儿交代一些事情。
当牧海号再一次停靠在泉州港的时候,虽然牧海号依然会引起一片骚动的惊呼声,不过大部分的泉州本地人,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个时候,人们就可以从这惊呼声中,分辨出是不是泉州本地人,也或者会知道这些对牧海号惊呼的人,一定是刚来泉州的,而且还是刚来泉州港的。
当牧海号在泉州港口停靠稳妥后,李牧走下了货船,梅儿也早就带着马车,停在了泉州港口离牧海号最近的地方。
当看到从牧海号走下来的李牧时,梅儿面带笑容的迎了上去,依然保持着一个作为奴婢的本分,只要李牧一天没有将她收入房中,梅儿一直都认为她只是寿山伯府上的一个宝钗女婢。
所以梅儿一直记得她的本分,在来到李牧的近前时,一个标准的万福后糯糯的说道:“恭迎老爷回府。”
“你呀,说了多少回了,不要在乎这些礼节的,就是不听。”每回看到梅儿这样,李牧都会忍不住说一句,只是他这么说,总是会得到梅儿的反驳。
“老爷,这尊卑的礼节不能废的,如果梅儿不在意这些礼节了,那不是给下面的家仆们做了一个坏榜样吗?到时候他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尊卑了。”梅儿依然固执的反驳道。
“嗯,你说的有理行了吧。”李牧无奈的看了梅儿一眼。
“嘿嘿,老爷这次回来,还出门吗?”梅儿看到了牧海号上,好像装有货物,她记得牧海号唯一装货物的时候,也就是泉州港初建的时候,再有就是刚刚牧海号到大唐的时候了。
其他的时候,牧海号就从来没有装过货物的,因此梅儿有些预感。
“嗯,你猜到了,那就不用我说了吧,去安排人将那一万颗金丝楠木,给我装到牧海号上去,其他的东西你也看着装一些就好了。”李牧知道梅儿猜出来了,于是笑着吩咐道。
“老爷,又要去那个伯来国了吗?”说完,梅儿有些失落,两只眼睛带着水气。
“嗯,对啊,乖,老爷又不是不回来,你看这次我在大唐待了两年呢,是该会趟伯来国了,再说了老爷又不是不回来了。”
李牧摸着梅儿的头发,像是哄小孩的说道:“乖,快去按照老爷的吩咐去办吧,要不然老爷回大唐的时间又该晚了。”
“那好吧。”无奈的梅儿,也知道不能够阻止,只得去吩咐李牧需要的货物去了。
在梅儿将所有的货物都装上牧海号后,当李牧再一次站在泉州港口和梅儿告别的时候,已经是七天后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