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冀州的十三处大郡之中已经有三座落入梁山之手,这无疑再次震慑了整个冀州。
然后叶灵和吴用公孙胜等众人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既来之,则安之,大军都已经来这里了,索性就把这整个冀州都拿下好了,也让朝廷徽宗蔡京等人吃上一惊。
吴用然后就献计,先攻心为上,吓唬一下这些地方官员们,让其余的十处城府都慌乱了,到时候再攻打就容易的多了,弄不好有些地方不战而降也不是没有可能。
叶灵深以为然,并且让吴用一力承当此事,吴用当即让人写了许多无头帖子,然后分别送去了冀州各处地方。
这帖子上写道:梁山泊义士叶灵,布告冀州。今为大宋朝滥官当道,污吏专权,殴死良民,涂炭万姓,今日来此,特来告知,速速投降。
否则大兵到处,玉石俱焚。剿除奸诈,殄灭愚顽,天地咸扶,鬼神共存,谈笑入城,并无轻恕。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好义良民,清慎官吏,切勿惊惶,各安职业。谕众知悉。
帖子很快就被送到了其余的十处府县并冀州城,如今梁山专有一批人手做这方面的事情——化妆,潜伏,刺探情报等等,为首之人正是鼓上蚤时迁,再加上叶灵的大力支持之下,已经很有规模了,处理这种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帖子很快就送往了冀州各处,上到州牧魏琛,下到各府县主官,看到帖子无一不是心惊肉跳,东平,东昌,高唐三处的情况他们都看到了,可见梁山绝对不是信口开河,虚言恫吓,是有着绝对的实力做后盾的。
魏琛接到这帖子也是连连点头庆幸,还好自己一开始就知道这梁山军马厉害,叶灵更是惹不起,这才一直对于朝廷下令剿匪的命令装聋作哑,瞧瞧,这高廉等人不知好歹吃了瘪了吧,不听本官良言,吃亏在眼前啊,呵呵。
魏琛都这样了,其余下面的官员们更是如此,都在悄悄的和心腹们商量着下一步的对策,是真的开门投降呢,还是装聋作哑当没看到,抑或是偷偷溜走回其它地方或者索性回京城去?
但是这里面不怕死的人毕竟还是有的,正是河北重镇,冀州首府,大名府的梁中书。
其实梁中书不愿意投降,一方面是因为这大名府实力确实强劲,拥有万余精兵,兵马都监天王闻达和大刀李成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身份特殊,乃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也就是这次主场和梁山死斗的主角,所以谁都能够投降梁山,而他却是万万不能。
再加上梁中书和叶灵以及梁山还是有许多恩怨的,最早他给他老岳父蔡京送十万贯的生辰纲,因为害怕贼人夺走就特意委任一手提拔极为看重的青面兽杨志来做主管押送,结果却被晁盖等人给夺了,双方结下了第一次仇怨。
至于第二次就更复杂了,乃是叶灵——当时还是八方巡按使杜灵,击败田虎之后凯旋而归,从他这大名府路过,结果途中却遇到了燕青告状,为他的主人卢俊义伸冤。
最后叶灵主持公道,把卢俊义从死囚牢里面救了出来,还帮他报了仇,让李固贾氏这对奸夫**都付出了代价,最后还重重的推荐了梁中书一次,若不是如今情势大变的话,弄不好他都快要接魏琛的班去做州牧了。
所以梁中书对于叶灵的能力和手段都是极为佩服,当他得知杜灵就是梁山大寨主叶灵之后,还唏嘘感叹了许久。
就在梁中书思绪万千的当儿,下人报告两位兵马都监来了,梁中书急忙让请进来说话。
梁中书问起这无头帖的事情来,李成便道:“量这伙草寇,如何敢擅离巢穴?相公何必有劳神思?李某不才,食禄多矣,无功报德,愿施犬马之劳,统领军卒,离城下寨。草寇不来,别作商议;如若那伙强寇年衰命尽,擅离巢穴,领众前来,不是小将夸口,定令此贼片甲不回!”
看到李成如此有信心梁中书自然大喜,当下好言抚慰,又让人取来金花绣缎,赏劳二将,闻达李成辞谢了梁中书,离开府衙,直奔军营,然后点起一支人马,直奔出城。
原来这离大名府东北方三十五里有一处险要之所,叫做飞虎峪,闻达李成就带着大军来到了飞虎峪,安营扎寨,立下栅栏,准备厮杀。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梁山这边,众将一听大名府竟敢反抗都是大怒,纷纷请当先锋,叶灵却是一笑道:“兄弟们休恼,其实这是好事,一来有这大名府挑头,只要咱们把它拿下,完全就是杀鸡给猴看,其余地方不攻自破;二来这伙儿官兵们对自己未免太自信了,竟敢离开城池和我们交手,若是放他们回去的话,岂不是让人笑话?”
众将闻言大笑,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这大名府的大军在大家眼中更加不值一提。
这时候叶灵拿出大名府的地图,和众人一起仔细研究,索超就献策道:“大寨主,这飞虎峪的地形险恶,易守难攻,只不过背后却有一座山名曰飞虎山,只要占领了这飞虎山,就可以对对方造成居高临下的压迫感,让他们无法安心防守。”
急先锋索超本来就是大名府的一名副都统,后来被叶灵选走去对付伪晋王田虎,等到击败田虎之后他也顺理成章的就跟随叶灵了,对于大名府附近的地形自然是了如指掌。
其实索超对于梁中书倒还可以,他最恨的就是大刀李成,这家伙作为大名府的两大军方巨头之一,掌管着整个大名府军官的赏罚升降,而索超虽然本领高强,但是一来脾气急,性子燥,之前还曾经和李成发生过口角;二来他又不懂得吹牛拍马,贿赂上官,所以一直得不到提升。
当时杨志来大名府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区区的正牌军——也就是个掌管十几人的小班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