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法
【大地法】又称遍大地法。指与一切心相应俱起的十种心识作用。这是俱舍宗七十五法中心所有法的一部分。即:一、受,领纳之义;有苦受、乐受、非苦非乐受等三种。二、想,想像之义;对境而取差别之相。三、思,造作之义;令心有所造作。四、触,由根、境、识三者和合而生,能有触对。五、欲,缘外境而有所希求。六、慧,对法
分类: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大地法
【大地法】p0240俱舍论四卷三页云:地、谓行处。若此是彼所行处;卽说此为彼法地。大法地故,名为大地。此中若法,大地所有;名大地法。谓法、恒于一切心有。彼法是何?颂曰:受、想、思、触、欲、慧、念、与作意、胜解、三摩地、遍于一切心。论曰:传说如是。所列十法,诸心刹那,和合遍有。此中受、谓三种领纳。苦、
分类:法相辞典
十大地法
【十大地法】p0110如大地法中说。二解界身足论上一页云:十大地法云何?一、受,二、想,三、思,四、触,五、作意,六、欲,七、胜解,八、念,九、三摩地,十、慧。
分类:法相辞典
一一大地狱有十六增
【一一大地狱有十六增】p0017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二卷七页云:又一一大地狱,有十六增。谓各有四门。一一门外,各有四增。一、煻煨增。谓此增内,煻煨没膝。二、尸粪增。谓此增内,尸粪泥满。三、锋刃增。谓此增内,复有三种。一、刀刃路。谓于此中,仰布刀刃,以为道路。二、剑叶林。谓此林上,纯以铦利剑刃为叶。三、
分类:法相辞典
大地善法
【大地善法】谓信、不放逸、轻安、舍、惭、愧、无贪、无嗔、不害、勤等十法,与一切善心,相应而起,故名大地善法。
分类:佛学常见辞汇
大地法
【大地法】又名遍大地法,一切善恶的心,名为大地,大地的心所有法,即受、想、思、触、欲、慧、念、作意、胜解、三摩地等十个心所,与一切心相应而生,乃心动时必起的作用,故名大地法。
分类:佛学常见辞汇
八大地狱
【八大地狱】八个大地狱。地狱大约分为三大类,即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在根本地狱中,又分为纵横两大类,纵的有八大地狱,又称为八热地狱。横的也有八大地狱,又称为八寒地狱。
分类:佛学常见辞汇
雪峰尽大地
【雪峰尽大地】(公案)碧岩第五则曰:‘雪峰示众曰: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抛向面前,漆桶不会,打鼓普请看。’
分类: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八大地狱
【八大地狱】(名数)对于八寒地狱而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五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竖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于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三众合地狱,众多苦具俱来逼身
分类: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大地四轮
【大地四轮】(名数)一风轮。以有情之业力先于最下依止虚空,而生风轮,其广无数,厚有十六亿踰缮那。如是风轮,其体坚密。假令有一大诺健那以金刚轮奋威击之,金刚碎,而风轮无损。二水轮。又以有情之业力起大云雨,澍于风物上成积水轮。如是水轮于未凝结之位,深有十一亿二万踰缮那。三金轮。有情之业力,起别风搏击此水,
大地法
【大地法】(术语)俱舍宗所立之心所法四十六中,有受想等十个心所。与一切之心相应而起。故名之为大地法。善恶一切之心。名为大地,大地之心所有之法,故为大地法。一受,二想,三思,四触,五欲,六慧,七念,八作意,九胜解,十三摩地。见俱舍论四。
分类: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大地
【大地】(术语)见道已上之菩萨,分为十地,高地之位,谓之大地。
分类: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八大地狱
【八大地狱】(名数)八寒地狱及十六小地狱之外,有八热地狱,即八大地狱也。见地狱条。
分类: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尽大地人一口吞尽
【尽大地人一口吞尽】禅林用语。禅林中,形容具有过人见识、能力、彻悟境地之师家或禅徒。此等优秀禅者,一切所作所为,皆非寻常之辈所可比拟,犹如天地间人人均吞没于其人的语默謦欬之中。同类用语另有‘尽大地人亡锋结舌’。碧岩录第四十九则(大四八·一八五上):‘千尺鲸喷洪浪飞(转过那边去,不妨奇特,尽大地人一口
分类:佛学大词典
雪峰尽大地
【雪峰尽大地】禅宗公案名。又作雪峰粟粒、雪峰大地撮来。唐代禅僧雪峰义存拈举粟米粒示众,以破大小广狭等情见之偏执,而归于万法一心平等之理。碧岩录第五则(大四八·一四四下):‘雪峰示众曰:“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抛向面前,漆桶不会,打鼓普请看!”’[五灯会元卷七、宗门统要续集卷十六]
分类:佛学大词典
大地法
【大地法】梵语maha^-bhu^mika。遍大地法之略称。指与一切心相应俱起之十种心理作用。即:(一)受(梵vedana^),领纳之义;有苦受、乐受、非苦非乐受等三种。(二)想(梵sam!jn~a^),想象之义;对境而取差别之相。(三)思(梵cetana^),造作之义;令心有所造作。(四)触(梵s
分类:佛学大词典
大地没人缝
【大地没人缝】禅林用语。谓大地无论如何破裂,人类皆无可奈何;引申为人类对于真如实际之实态,亦无可奈何,此即指超越知觉分别之不可得空之境界。洞上古辙卷上(卍续一二五·三五八上):‘石人衫子破,大地没人缝。’
分类:佛学大词典
大地四轮
【大地四轮】据俱舍论分别世品载,器世间(物质世间)之形成,系以四轮所构成,即:(一)风轮,由有情之业力,先于最下依止虚空而生风轮,其广无数,厚十六亿踰缮那;其体坚密,如以金刚轮奋威击之,则金刚碎而风轮无损。(二)水轮,又由有情之业力,起大云雨,澍于风轮上,积水成轮,如是水轮于未凝结之位,深有十一亿二
大地是什么?
大地是由石头和土堆积起来的无数的山峰的海洋,是由无数的青草组成的无垠的草原,是由一望无际的黄土构成的平原,是离天很近的广阔的高原,是由一棵棵的树木紧密的长在一起而形成的森林,是由白雪覆盖的茫茫的雪原,是由无数的水滴组成的滔滔的江河和浩瀚的大海……,大地是由高山平原、草原、森林、海洋构成的综合体,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温床。
大地有着丰收的庄稼,有着鲜艳的花朵,有着青青的草地,有着洁白的雪地,有着美味的果子,有着无数的矿藏,有着石油,在江河湖海里还有无数的鱼虾和海产品等。大地是由果子、庄稼、矿产、石油、水产品组成的美丽的园子。
大地是多么的广阔,多么的富有,多么的博大,多么的丰硕。大地又把自己的博大,自己的广阔,自己的丰硕,自己的充实浓缩成了一个圆圆的球体。于是这个球体集浩瀚,广袤,辽阔,丰盈于一体,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富饶,又是那样的可爱。
大地不仅美丽富饶,又是那么的慷慨:它毫无怨言的承载着人类在它的身体上居住,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所有的水都奉献了出来,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所有的果实都奉献了出来,奉献了它所拥有的全部的肥沃的土地,把它所有的矿藏,油井都奉献给了人类……大地毫无保留的奉献了它的所有,大地就像一位仁厚的母亲,承载着万物,承载着人类,哺育着万物,哺育着人类。大地是那样的无私,它不仅毫无保留的付出,又付出的那么的心甘情愿。大地又是多么的可敬。
大地对于人类是那么的重要:大地为人类提供了住处,提供了食物。民以食为天,食以大地为本,大地是人生活的根本;大地不仅养育了我们自己,还养育了我们的父辈,养育了我们父辈的父辈,养育了我们的祖先。大地是我们人类的根,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做为一个母亲,大地是慷慨的,但也是多情敏感的。我们人类并不象大地对待我们一样的对待大地,经常做一些伤害大地的事情,而又做得那样的理所当然,不以为不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排放污水,砍伐森林,过分开采等,做这些时我们可曾想到大地母亲的感受?当一口口的痰液吐在它的身上时,当一个个垃圾扔在它的身上时,它敏感的神经已经感受到了不快;当带着难闻气味的污水向它倾泻的时候,当它茂密的森林被砍伐的时候,当它柔弱的身体被无尽开挖的时候,它多愁善感的心已经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但是它并没有说什么,它只是忍受着。因为它是一位母亲,它深深的知道,伤害它的都是它的孩子,它能对自己的孩子抱怨什么呢?因为它爱它的孩子,所以它选择了包容。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大地母亲的包容就忽视了它的感受,我们不能因为大地母亲的忍受而让它受那么多的委屈。我们要理解大地母亲,体谅大地母亲,因为它在宇宙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的也不容易,生活得也非常辛苦,它也受着其它星球的干扰与制约。
我们要在思想上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在闲暇的时候,我们去为它的花草浇上一点水,为它种上一棵树,一朵花等,用自己的行动去抚慰大地母亲受伤的身体与心灵。即使我们做不到,至少我们不要伤害它。因为它是承载着我们,养育着我们的美丽的富饶的仁厚的多情而又脆弱的我们人类的母亲。如果我们真的把自己对大地母亲的爱表现在了行动上了,相信大地母亲会以更多的物质回馈我们的。那样的话,我们的土地会更肥沃,草会更绿,水会更清,
当我试图言说大地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敬畏与感激,有了思绪的飘逸和灵魂的庄严,因为我面对着山川草木以及头顶的星空。关于何为大地的界定,诗人、哲学家和地理学家会有不尽相同的答案,但方向却是一致的:人类家园建立于其上和其中之处。20世纪一个最伟大并且最终将会影响人类思维方式、从而有可能拯救人类的解释,是由海德格尔作出的。他把西方技术时代视为剥削和利用对象的地球,作了重新解释,称之为大地。海德格尔还认为只要不把大地当作是“单纯被利用和剥削的地方”,“当与此相反它在真正生活的无私精神中得到显示时,它是神圣的,即神圣的大地,神圣的大地是万物之母,具有深邃性”(《海德格尔全集》39卷,法兰克福,1980年,第105页)。
大地是一处天地,它拥有一切,包罗万象,彻上彻下。从日光之炽烈到月色之冷艳,从高山之挺拔到沙粒之细小,从永不停止运动的原子到人类的灵智与精神。它是已知的一切和一切的未知,它的意义始终指向神圣、神秘。
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向20世纪及其后的人类所展示的,则是这样一种充满生机并贯穿道德伦理观念的大地景象,他说:“大地伦理学只是扩大了社会的边界,把土壤、水域、植物和动物包括其中,或把这些看作是一个完整的集合:大地。”
正是大地的完整集合,才能使大地成为大地,约略言之,大地是一个共同体,它有土壤,流水为之滋润,草木的根使其稳固,高山庄严地耸峙护卫;人类及别的万类万物比邻而存,在阳光下和月光下劳作并诗意地安居。
这个神圣的系统已经撕裂、破碎。因此汤因比在毕生的最后一部着作中,忧心忡忡地说“未来很黑暗”,他并且追问道:“谁在谋害大地母亲?”答案是“人类――大地的不孝子孙。”
也许我们可以不必如此悲观,可是又有谁能否认这样的断喝,是当今年代的真正警世之言呢?当臭氧层空洞与日俱增,整个世界酸雨纷纷,1998年春日中国西部风沙线刮起的沙尘暴一路弥漫到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天昏地暗之下我们还能高枕无忧吗?一个都市人并不知道,知道了也当作耳畔风的数字是:中国的荒漠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它意味着,每一天、每个月均有绿洲、乡村被荒沙侵蚀、掩埋,我们紧缺的耕地正大片大片地荒漠化,多少父老乡亲不得不作为生态难民而背井离乡,有的成为大城市中的乞食者。
放牧牛羊的草地变成黄沙滚滚了。
拴马桩空荡荡地在黄沙下回想。
没有了大地的完整集合,哪会有家园与安居呢?
我曾经踏访过中国西部风沙线,在民勤和榆林亲见了种植三北防护林的艰苦卓绝,人是口干唇焦的,运树苗的毛驴拉的驴粪蛋全是沙包蛋,麻雀跟着运水车飞,从十几岁的孩子到80岁的老人,都默默地看着运水车里流出的水,那是从山里、从地下打出来的清水啊,但那是种树的水!谁也舍不得喝一口,为了多种活一棵树。那时,种树者的报酬是每人每天1元1角4分钱,按榆林时价,能买3个小苹果,4个烧饼,更不用说树苗、运输和劳力了。为了什么呢?沙海中树着一块标语牌,写着:“留得方寸地,让与子孙耕。”榆林治沙50年,现在一派江南风光,逃难要饭的乡亲都回来了,已经难得找到一处明沙。
就在榆林,我在激动与兴奋中写了榆林人治沙历程的《绿色宣言》,我所拾取的其实也就是几个脚印,那宣言的实质都在榆林重新完整的大地上,并且可以听到圣雄甘地的声音:“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
不可名状的激动与孤独
21世纪的到来,使地球人经历了一次不可名状的激动,或者说激情时刻,唱歌、跳舞、饮酒、敲钟、看日出、扎彩车等等。据《北京晨报》2000年1月9日消息,各国为2000年的到来“散尽千金,几乎可与治理‘千年虫’的费用等量齐观。”在伦敦,光是千年展览馆的兴建便花费近10亿美元,整个庆祝活动耗资约80亿美元。悉尼举行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烟花燃放表演,庆祝活动花费达100多万美元。巴黎艾菲尔铁塔的烟火燃放最具创意,花去200多万美元。见证世界第一缕新千年曙光的基里巴斯千年岛,为迎接此一时刻也花去了近30万美元。
细想起来,此种不可名状的激动是与孤独、不安如影相随的,它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的送旧迎新,而是病态的奢侈与挥霍,不是大地所喜悦的。
2000年不过是个时间小站,如果没有诗人的想像,它连一个站台都没有,同已经过去、尚未过去、将要过去的所有的时间一样,无不来去匆匆,作白驹过隙状。对时间最敏感的是人,人生也有涯,宏图大略、金钱美女、权力宝座均被赋予了时间性,人无不面临着这样的无奈:我的时间已经用完了!偶然地,我会想起这样的诗句:“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海明威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丧钟敲响,我们又何必垂头丧气呢?人有生有死,人向死而生,况且还有小生命源源不绝地来到大地上。活着,理应让关爱的目光从生存的角度去触摸未来:我们的后人怎样才能有立足之地?
我在青海高原漫游时拜访过那里的藏人,他们从不破坏草原,从不猎杀藏羚羊,他们吟着六字真经,虔诚地堆着麻尼台,对于心目中白雪皑皑的圣山,他们以“转山”,即在山脚下转来转去为膜拜,而不会在征服的名义下去登临绝顶。在藏人心目中,即使是山路边的一棵老树也是神圣的,他们会轮流守护,为之转经。他们对现世的物质要求以温饱、安居为自觉限度,积德、行善、修行为的是来世。仅从生态学的意义而言,他们珍爱山川大地上一草一木的生活方式便是惊心动魄的,用时下的话说他们真正得到了可持续发展,这块土地上的子孙有福了。
也许,我们所有的不安、孤独、乃至恐惧,既来自对生命与自然的领悟,也源自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担忧、后怕。21世纪不是新嫁娘,它不会带给我们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绿的树。相反,荒漠化、大气污染与艾滋病却会同人类一起,进入一个新的世纪。
不可名状的激动与孤独是否在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最紧缺的,也许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沉思默想。
大地是生命秘密的蛰伏处
当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命出现,并各有安居,生命的秘密便也随之有了居住地。生命敞开,但生命的秘密却是遮蔽的,生命以机体显现时,生命的秘密蛰伏。生命的秘密包容着生命的本来意义,引发出种种不安和追问,“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等等,是一切哲学、文学、科学的流出初始。只有大地才能化生万物,生命的秘密因而便是大地的秘密,一个没有秘密的所在不是大地,而且不会有想象。
人类想像之初,是对生命秘密的遥远的触摸和追寻,是原始的、粗糙的、本真的,思绪万千,莫衷一是。在很长很长的历史时间中,人类怀有对生命秘密的敬畏,把大地以及大地之上发生的一切,风霜雨雪、四时更替等等,均当做感觉与体验的对象,而不是妄图占有。有疑问,有惊讶,有闲暇;便发问,便追问,便争论;不论胜负,无关荣辱。但人们在大地之上任一角落所看见的一切,都只是开头而且似乎永远是开头,仿佛读一本硕大无朋的书,总是在读那一句卷首语,不是读不下去,而是它所包含的信息量、神秘感,使人思之无尽、拂之不去,由此发出的想像无穷无尽。
大地让生命的秘密蛰伏,又如风如雨一般牵动着人类想像的翅膀,所为何来呢?不妨说那是为了可与地理大发现相提并论的灵智大发现,人类学家几乎从未提及过的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深长思之:正是莫名其妙的想像,才有了大地生命史上莫名其妙的各种各样的发现之初。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基于立体图形中圆形之美,以及人的头颅是一个大体的圆形而宣称:地球是圆的。他没有实证,只有想像,也不屑于诉诸任何经验。比毕达哥拉斯更早,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到7世纪的泰腊斯说:“万物成于水”,而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万物源于火”。人们津津乐道达?芬奇的画作《蒙娜利莎》与《最后的晚餐》,却鲜有人知他还是在地质学贡献卓越非凡者。1517年,达?芬奇来到意大利北部的一个运河工地,面对挖掘出来的层状岩石及夹杂其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想像的触觉无意间指向了宇宙洪荒,他惊讶地看见了大地历史的角色和出场者,虽然它们已经沉默。达?芬奇是这样叙述化石形成过程的:“当贝壳还在海岸附近的海底时,来自河流的泥沙将贝壳覆盖并渗入贝壳内部,在泥沙变成岩石的过程中,这些海洋生物的遗体也就成为贝壳化石了。”“化石是过去的生物遗体与海底堆积物一起石化了的东西,以后由于地壳运动而被举到了高处。”
达?芬奇正是在读大地岩层的石头记时,读出了地质思想中最为令人激赏的一点:上下岩层中所含化石种类是不一样的,由此而发的推想便顺理成章了:这些岩层是在不同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它们垒积堆砌,保存着地球历史的一个片断,让大地成为有秘密的大地。
那是多少兴衰更替的故事啊!
哪里是古陆?哪里是古海?
“沧海桑田”不是形容词呢,而是地质历史的记录,在达?芬奇时代中国的地学思想已经停滞落后,可是在达?芬奇之前几百年、上千年,中国人的美妙想像,却早已经叩问过大地秘密蛰伏处的波涛、岩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