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成功说服百官,落实西巡的计划。
一整日,整个人兴致高涨,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启程出发。
他边安排百官准备西巡事宜,边召集太子安排监国之事。
等到万事俱备,时间确定,即刻出发西巡。
书房内。
李承乾突然得知李世民决定劳师动众西巡,况且已经同百官商议妥当,安排马周,房玄龄辅佐他处理政务。
初闻,李承乾大吃一惊,整个人难以置信。
让他监国,马周,房玄龄辅佐,震惊之余踌躇满志。
父皇西巡,远离京城,正是他大展拳脚的良机。
良机千载难逢,可遇不可求,绝不能错过机会。
监国时,若表现的足够出色,不光能巩固自己东宫之位,还能锻炼自己处理政务的能力。关键,还能拉拢部分自己亲信,为将来登基处理政务打好根基。
对他而言,绝对是一次把其他皇子远远甩在后面的机会,必须竭尽所能,不辜负父皇的期盼。
李承乾神色谦逊的说:“儿臣谨遵父皇之命,绝不辜负父皇信任,您归来前,决不让朝廷出现任何问题。”
“好。”
李世民爽快的点头,叮咛说:“朝廷之事,纷繁复杂,内事不决问马周,外事不决问文本,内外之事皆不决问玄龄。”
他西巡是锻炼太子的好机会,一年半载内,太子把大唐治理成什么样子,将来太子亲政大概就把大唐治理成什么样子,他希望太子不要辜负自己期盼,成为帝国合格继承人。
但凡太子在马周,岑文本,房玄龄辅佐下,不能治理好大唐江山社稷,西巡回长安,他不介意再次更换东宫的主人。
“喏!”
李承乾恭敬的领命。
下午时,李世民悉心教导李承乾,内心希望自己嫡长子,能够成为大唐合格的继承人。
黄昏,李承乾退出书房。
李世民安排好朝廷诸事,他相信即使太子昏聩,凭借刚正不阿的马周,才思敏捷的岑文本,筹谋帷幄,安定社稷的房玄龄,依然能保证大唐江山社稷安稳。
然而,派遣何人镇守长安,他内心依然犯难。
本来战功卓着,忠心耿耿的赵牧肯定是最合适的人选。
怎奈赵牧必须随军同行,协助他处理政务和军务,领兵冲锋陷阵,关键时,还能凭借妙手回春的手段救治随行官吏,绝对是西行路上必不可少的人选。
其他武将,李靖,李孝恭同行西巡,程咬金坐镇高句丽。
纵观朝堂,剩余的尉迟恭,张亮,连同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禄东赞等将领,和赵牧帐下诸多年轻小将。
诸多将领中,他更偏向尉迟恭,却又想着带着对方西巡,欣赏大唐锦绣江山。
分析利弊,深思熟虑后,李世民决定留守尉迟恭镇守长安,帮助太子处理军务。
一来尉迟恭骁勇善战,勇武异常,朝廷内,罕有人是他对手,二来尉迟恭对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凭借尉迟恭的能力和威望,也能震慑太子和朝廷百官。
让尉迟恭协助太子处理军务,他西巡再无后顾之忧。
李世民命李君羡出宫,亲自前往鄂国公府单独召集尉迟恭进宫。
初闻朝廷诏令,尉迟恭内心微微吃惊。
回京复命以来,皇上经常召集他进宫赴宴,奖励他的功劳,但罕有单独召见他进宫。
书房内,
李世民瞧见尉迟恭神情非常兴奋,非常热情,早前尉迟恭长期镇守逻裟道,为朝廷镇守边境长达两年之久。
这半年才换防归来,在京城休养生息。
他的能力和忠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君臣相见,尉迟恭神色恭恭敬敬向李世民作揖行礼:“臣尉迟恭,参见陛下,陛下万福。”
李世民快步冲下玉阶,上前直接搀扶起尉迟恭,朗笑说:“敬德,辛苦了,你我君臣不必见外。”
皇帝态度温和,尉迟恭却不敢不尊敬,恭敬的说:“为陛下分忧,乃臣分内之事。”
李世民安排人给尉迟恭上茶,赐座,开门见山直言说道:“敬德,近期朕有意西行前往各地视察,马周,岑文本,房玄龄辅佐太子监国,朕有意任命你担任左右卫,左右骁卫大将军,全权负责皇宫,京师之地乃整个大唐的军务,你意下如何?”
闻声,尉迟恭如遭雷击。
左右卫大将军?
左右骁卫大将军?
全权负责皇宫,京师之地,乃至整个大唐军务,一人身兼两卫大将军,大唐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荣耀,何况这是多大的权力啊。
不客气的说,皇帝把皇宫,京城全交给他,赋予他生杀大权,这是把整个大唐帝国交给他。
尉迟恭诚惶诚恐,心惊胆战,连忙推辞说:“陛下,臣的德薄才弱,何德何能,恐怕不能完全陛下交代的重任。”
这可不单单是辅佐太子。
还握有生杀大权。
关乎帝国安危,若皇帝西巡消息传出,各地宵小犯上作乱,稍之不慎,容易给人造反的机会,他恐辜负皇帝重托和信任,最终成为言官弹劾之下的刀下亡魂。
李世民知道托付重任多艰苦,多困难,承受多重的心里负担,但他依然希望尉迟恭担任重任,语重心沉说:“敬德,你是朕的左膀右臂,若非朕手里实在没人用,焉能不会带你西巡。”
侯君集是他最看好将领,怎奈谋反暴露,年关前直接被下狱,问斩,全家流放,李绩,李道宗等将领全征战西域,唯独剩余张亮和尉迟恭等将领,相较于张亮,他更信任尉迟恭,毕竟,赵牧曾经说张亮兴许谋反,所以,这么大事情他根本不敢交给对方。
想来想去,还是尉迟恭最为合适。
尉迟恭神色汗颜,无奈的说:“陛下,臣恐难...”
不等尉迟恭说完,李世民直言不讳说:“敬德,朕相信你。”
闻言,尉迟恭顷刻不知该说什么。
沉默片刻,尉迟恭仰起头,斩钉截铁说:“臣领命。”
言尽于此,他再拒绝,不免有点不知好歹,辜负皇帝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