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直言不讳,坦言说:“贤侄,陛下安排你我选才,老夫才识学浅负责明经科,贤侄才高八斗负责秀才科,进士科,如何?”
既有天子门生,自然有百官欣赏举荐之人。
凭借自己的影响力,肯定有部分学子希望成为自己门生。
恰好借机拉拢各地学子,形成自己的势力。
赵牧似笑非笑说:“赵国公,你想负责明经科,不怕我突然提高明经科考题的难度吗?”
老奸巨猾,不安好心。
赵牧丝毫不给长孙无忌面子,针锋相对而言。
嗯?
闻之,长孙无忌面色煞白,神情警惕的望向赵牧。
是啊。
皇上要求他同赵牧全权负责科举,怎奈赵牧作为主要负责人,关于考题赵牧有绝对话语权,凭借赵牧霸道强悍的性格,恐怕计划自己大包大揽,最终同皇帝商议,反而把他排除出去。
但凡他向考生打包票,赵牧临时改变考题难度,自己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恐沦为考生百官的笑柄,引起皇上震怒。
一时间,他内心愕然,有点不知所措。无可奈何之际,长孙无忌冷厉的说:“赵牧,科举之事尤为重要,朝野上下各位关注,希望你不要掺杂私人想法,更不能当做儿戏。”
眼见气氛剑拔弩张,房玄龄借机从中斡旋,叮咛说:“贤侄,朝廷的确急需治国贤才,特别是边疆需要处政能力娴熟的人才,不然类似于高句丽起义的肯定接二连三发生。
不管谁把科考视作儿戏,休怪老夫上书参他。”
此言出,赵牧面孔依然春风拂面,长孙无忌,褚遂良面子上过不去了。
敲山震虎。
房玄龄分明敲山震虎。
早前朝堂上已经发出警告,现今继续警告,足以证明保持中立的房玄龄偏向赵牧。
赵牧心领神会,含笑说:“伯父勿忧,孰轻孰重,小侄心似明镜,焉能胡作非为,单纯同赵国公开玩笑而已。”
“甚好,甚好。”
房玄龄满意的点头。
旁边,长孙无忌面孔阴沉,内心怒火中烧,赵牧有意给他难堪啊,怎奈朝廷上赵牧稳稳压过他一头,皇上对赵牧的信任早超过自己。目前恐难直接扳倒赵牧,他依然需要忍辱负重。
气氛诡异中,赵牧等走出皇宫。
马周直奔吏部,派遣吏部礼部侍郎宣布朝堂决定,告知天下,朝廷决定重新科考,选拔优秀人才。
一石激起千层浪。
消息传出,长安震惊。
前隋创造科举制以来,历年科考非常严苛,尚未发生反复科考的现象。
目前,许多落榜的学子已经收拾行囊,陆续准备返乡。金榜题名者等待进宫面圣,成为天子门生后,朝廷马上安排官职。今朝廷突然宣布重新科考,关键是楚王,尚书令赵牧,赵国公,中书令长孙无忌全权负责,最终皇帝宫内选才,足以证明皇帝龙龙恩浩荡。
一时间,留于长安的学子欢喜雀跃,议论纷纷。
等部分学子意识到接下来面临钱财短缺时,户部侍郎带着纹银奔赴各处学子住宿之地,宣布皇上掏出内驽钱财,全权负责所有学子科考前的吃穿用度,当场直接向学子发放五十两纹银。
皇上供养学子,开天辟地头一遭啊。
拿到纹银的学子兴高采烈,争相答谢李世民,自发吟诗作赋称颂,不等朝廷特意安排,各处酒楼内出现诗会,辩论,学子之间气氛洋溢,意气风发。
皇宫。
李世民获悉学子称颂,特意派宦官收集学子的诗词阅览。
朝堂罕有官吏歌功颂德,不代表他不喜欢阿谀奉承,何况夸赞内容来自于天下学子。
阅读学子诗词,他内心异常高兴,朝着旁边的太监称赞说赵牧诚不欺朕啊。
他相信自己受到学子称颂,接下来诸多事务好办许多,春闱能否选拔贤才,全靠赵牧出的考题了。
不过...
他有点担心赵牧,长孙无忌出题,特别是赵牧出题让他拿不定主意。
赵牧想法素来神鬼莫测,令人难以琢磨,也不知赵牧准备什么考题,能否选拔出足够多合适人才。
念及赵牧素来做事滴水不漏,基本没有出现什么大错,李世民仅派宦官带着赏赐前往楚王府提醒赵牧重视春闱,免得他沉迷于他物,而忽视科考。
楚王府。
赵牧全权负责春闱,除负责出题外,他需选拔合适的考官,短期内,日渐忙碌。
他特意邀请大儒孔颖达,颜师古,盖文达三人阅卷,专门负责阅卷初步阅卷事宜,以彰显科考的公平性,权威性。邀请闲赋依旧的杜如晦,李靖,连同萧瑀作为最终的裁决者,以确保前面三人选拔的考生皆能学以致用,而非纸上谈兵。
何况,任何不谨慎的决定,均能影响一届考生的前途,决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几人收到赵牧的书信邀请,无不爽快答应。素来和赵牧针锋相对的萧瑀,亲自登门拜访询问,确定赵牧诚心邀请,不光爽快答应,还和赵牧促膝长谈,为赵牧出谋划策。
阅卷之事安排妥当,至于考官则依然出自于吏部,均有马周安排。
仅剩考题之事,赵牧独自处理。
几日内,赵牧闭门谢客,足不出户,绞尽脑汁思索考题。
以前秀才科最注重策问,所考内容均以策问为主,即皇帝提出问题,考生给出答案。必须连过五策,方可授予官职。碍于秀才科格外的难,是朝堂推行六项常科中最难的,所以通过者凤毛麟角。
明经科,即必须精通五经,皆因明经科所考的内容为五经中内容。赵牧作为出题者,直接忽视秀才科,明经科,选择后世大唐极为重视,后世最为流行的进士科。
即试时务策五道,考生需按照皇帝所出的五道涉及或政治、或吏治、或教化、或生产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为避免出现偏科者,赵牧把各类内容杂糅在一起,率先考诗词,再考明经,最终考吏治,兵法或教化,或生产。不过评分时策务五道为重,明经次之,诗词再次之。
同时,他的策务五道以朝廷目前发生的事情为考题,而非局限于以往的古籍,任由考生随意发挥,点评时政利弊。同时印刷出五份不同内容的考题,任由科考学子选择,最终择优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