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天。
举家前来郡王府,室内不像皇宫寒冷。
冬季取暖的火炉消失不见,室内依然暖融融的。
今日韦贵妃,燕德妃等提起,李世民倍感好奇,特意前往各处院落详细观察,发现每处寝室外出现众多新颖的东西。
靠上去检查,竟然冒出徐徐热风。
这等珍贵之物,赵牧私下独自享受,竟没有拿来孝敬他。
“陛下,适可而止。”
赵牧把李世民之前警告他的话还回去,正色说:“宫内已经有火炉,火炕,冬季不冷。”
“你...”
李世民气的吹胡子瞪眼,狠狠瞪向赵牧。
他声势浩大来郡王府,总能不能空手而归吧。
何况李道宗,长孙无忌等皆有收获呢,除车子外,输钱离去前皆带走离去呢。
他堂堂帝国皇帝,待遇还不如臣子吗?
李世民警告:“赵牧,你的路越走越窄啊。”
“陛下。”
“皇后娘娘没告诉你吗?我计划赠予娘娘的,娘娘拒绝了。”赵牧怼回去。
长乐公主为赵牧说话:“父皇,冬季前,夫君计划安排人为母后寝宫装置此物,以免母后受凉凤体抱恙,怎奈需要改造房屋,母后觉得麻烦呢。”
李世民一愣,长孙皇后没有对他说过啊。顿时,有点理亏的说:“皇后是皇后,朕是朕。车子车子不给,此物也不给,让朕空手而归吗?”
“怎能呢?”长乐公主轻笑:“夫君特意为父皇,母后,和各宫姨娘,包括皇兄,巴陵等,备好礼物呢?本计划带去皇宫的,孰料父皇住进府内。”
“是这样吗?”李世民嘀咕。
这时,豫章公主走进来,笑盈盈说:“当然啊,为给父皇备好礼物,郎君花费很多心思呢。”
花费心思?
李世民才不相信呢,赵牧不惹他生气,已经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陛下,赵牧向来是个孝顺孩子。”长孙皇后劝说:“即使没有礼物,也有灭国之策,为陛下排忧解难呢。”
“哼。”
李世民哼了声,冲着赵牧说:“朕等着,莫让朕失望。”
或许是期盼赵牧赠送的礼物,翌日晌午,李世民带着皇后,后妃,太子,皇子回宫。至于巴陵公主四人,本不愿回宫,长乐,豫章,临川为四人说情。
李世民发自内心不甘心,狠狠警告赵牧后,还是留下巴陵公主四人。
“呼。”
目送李世民等离去,赵牧长长呼口气。
回宫途中,车厢内。
李世民望着皇后,燕德妃等,急不可耐说:“快快快,把赵牧赠予朕的礼物拿来。”
适才,他目睹了家丁把赠予皇后等礼物搬进车内,后面整整一车呢。
赠予他的礼物,仅是薄薄盒子,李世民狐疑,纠结,担心出什么幺蛾子,赵牧故意戏耍他。
郑贤妃拿来礼盒递给李世民,李世民快速接过去颠了颠,狐疑的说:“很轻啊,好像是个空盒子?”
怀疑中,他掀开盖子,盒子内盛放着食指粗的礼物。
“这是?”
李世民疑惑的叫道。
“陛下,像是笔。”郑贤妃说。
李世民拿起来详细观察,从锦盒内小纸片上的描述来看,是笔,笔上写着英雄二字,观之李世民内心颇为欣慰,终于,赵牧懂得奉承自己了。
不过,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跑车,李世民依然不满的说:“敷衍。”
“陛下,赵牧肯定是知晓你喜欢练书法,所以费尽心思赠送此物。”长孙皇后说。
“对啊,驸马挑选的礼物,很用心的。”韦贵妃说,兴许是临川公主即将嫁进郡王府,今年赵牧赠给她的礼物尤其的多。
“你们少为他说好话。”李世民面色平静的说,内心却非常高兴。
英雄。
英雄笔,符合他的气质,可惜过于小了,不显眼啊。
郡王府。
没有李世民束缚,府内气氛越发轻松,欢快。
林岚萱,郑丽婉,阮云裳,杨青萝,即刻取代李世民,皇后等人,坐于塌上垒牌,长乐公主,豫章公主,黛丽丝不甘落后,拽着赵牧参与。
寒冬。
年关。
假期闲暇。
女眷兴致高涨。
等赵牧好不容易闲暇时,高阳,清河二名公主提议,巴陵,安康怂恿,武珝,临川找到苦苦相求,请求赵牧教导几人学车。
不得已,赵牧被迫答应。
武珝,临川与四名公主年纪相仿,几人结伴而行,学车,打游戏,去宫殿选吃的,几乎成为她们固定的生活方式。
上元节结束,巴陵,清河,安康,高阳四人回宫。
怎料小住几日,全部偷偷跑来郡王府。
这时,赵牧已经忙碌起来,既负责各道修建书院之事,也调兵遣将,筹备东征。
幸好府内乐趣极多,不必他陪伴几人也能找乐子。
详细规划之后,赵牧写好诏书呈给李世民,最终朝廷下发诏令,派魏征,马周二人时常巡查。
至于军务。
再度成为朝廷的重点。
特别是年关时,赵牧声称月余灭百济,三月灭高句丽,使得李世民不得不重新思考东征策略。
相较于他举国征东,赵牧的策略较为循序渐进。
李世民,李靖,李绩,李道宗等轮番商议,决定采取赵牧的策略,先派水师灭百济,若赵牧的目标达成,全面实施赵牧的计划,若未能如期灭掉百济,计划执行李世民的计划,举国征讨高句丽。
本来赵牧计划举荐苏定方作为统帅,率领水陆二军征讨百济。
未等他举荐,李世民已下达诏书。
为保证赵牧的策略完美执行,李世民首度没有单单派赵牧全权负责,任命他被任命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安排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副手,率领水陆大军十万人征讨百济。
任命刘仁轨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领登陆百济的刘仁愿,庞孝泰领兵协助赵牧作战。
派遣尉迟恭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张亮为副手,统领右武卫征讨靺鞨,剪除高句丽羽翼,为李世民二次东征做准备。
此战,朝廷上下尤为关注,对赵牧,尉迟恭寄予厚望。
不得已,赵牧唯有选择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