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日。
吏部宣布几道政令。
重启科举,公平,公正选拔贤才。
消息一出,长安轰动。
科举选官,破天荒允许商人,匠人,大夫参加。
此举简直是寒门的福利。
一时坊间掀起轩然大波。
长安,某酒楼。
一群寒门学子相聚,讨论吏部颁布的政令。
“中书令着实厉害,以一人之力力压世家,建议陛下重启科举。”有学子羡慕嫉妒。
“中书令乃大唐文坛代表,又出自寒门肯定力压世家。”有学子说。
“非也,非也。”
一名学子故作神秘摇头。
几名学子相望时,他朗声说:“中书令位高权重,自成一家,若愿迎娶世家女,早融进世家之中,某听闻朝堂之上,中书令所提建议,坚持公平,公正,未曾以权谋私。”
“唉!”
“重启科举好是好,然而,曾几何时我等沦落到与商贾,匠人为伍的地步,此举中书令欠缺考虑啊。”有学子唉声叹气。
这边,学子各抒己见。
稍远处,一家铁铺内,几名目不识丁的铁匠,也饶有兴趣的讨论各自获悉的消息。
“老韩,听说了吗?朝廷重启科举,连手艺人也参与了。传闻技艺出众者,与文举,武举选拔的官吏一样,皆能获得官职。”
“何老二,你斗大字不识一升,咋去参加科考呢?”老韩疑惑的询问。
“是啊,我等除一身力气外,没有半点学识。”旁边的匠人嘀咕。
老何抓起铁锤,得意的说:“朝廷选拔优秀的匠人,以技艺为主,学问为辅,锻造的物品越优秀,越有机会被选上。”
“这感情好!”
“没想到,我等小民也有机会入朝为官。”
远处。
九州商会。
一名年轻公子哥兴高采烈冲进铺子内,一路直达内院向正算账的中年说:“父亲,好消息,好消息。”
“怎么?与醉仙楼谈成酿酒生意了?”郑重仰首询问。
公子哥摇头说:“没...没有呢,是朝廷重启科举,允许商贾参加科考。”
啪!
郑重抬手一巴掌抽在公子哥脑门,厉声呵斥:“做什么春秋大梦呢,莫说朝廷没有重启科举,即使重启也把商贾排斥在外,你小子给老子静下心来做生意、”
“父亲,千真万确,中书令提议,右仆射颁布政令,已传遍长安城。”公子哥揉着脑袋委屈的说。
闻声,郑重扔下手里的毛笔:“真的吗?”
“千真万确,不信父亲去问问中书令。”公子哥说。
顿时,郑重面色复杂,欢喜,担忧,严厉,最终板着面孔冲公子哥喝道:“为父自然去拜访中书令,今日起,你小子安心留在家里读书,再敢踏进商铺半步,老子打断你的腿。”
公子哥愕然。
“父亲,你适才让儿好生经商呢。”
“你懂个屁,此一时彼一时。”郑重厉声呵斥,发觉公子哥发呆,喝道:“还不赶紧滚回家读书,来年不给老子考个状元,老子断了你的领钱,更别想继承老子的家业。”
撂下话,郑重火急火燎向外走去。
事关重大,马虎不得。
他必须拜访赵牧,刨根问底打探清楚。
一时。
晋山盐帮的韩裘。
余杭商会的郭跃。
等等,十余名与赵牧交情不错的商贾马不停蹄赶往楚国公府。
国公府。
赵牧刚送走慕名而来的寒门学子。
一走出书房,丫鬟汇报十余名商贾提着厚礼在厅堂等待。
呼!
赵牧深呼,微微摇头。
一个个来的挺快啊。
移步厅堂,郑重,韩裘,郭跃等纷纷作揖行礼。
等赵牧就坐,郑重急匆匆问道:“国公,坊间传闻朝廷允许商贾参加科举,不知传言是否当真?”
“没错!”
赵牧品着茶,好心提醒:“老郑,让你家小子近来挑灯苦读,年关前,朝廷举行科考,不放前去试一试,若你放弃生意也有机会参加。”
“国公说笑了,老夫快四十了,有心也无力。”郑重懊悔的说,他生不逢时啊。
旁边,韩裘饶有兴致的说:“国公,您的意思,我能参加科考?”
相比年长的郑重,未过而立之年的韩裘心痒难耐,若他有资格考科举,他愿意放弃生意一试,争取光宗耀祖。
“以才选官,不限年龄。”赵牧说。
“好...太好了...”
韩裘大喜过望,连连称颂。
士农工商,恒古不变。
长久来,商贾身份低微,即便富甲一方,地位仍然不如常庄户。
有机会改变身份,必须竭尽全力一搏。
好一会,韩裘平复心情,向赵牧作揖说:“国公仁义,韩某代所有商贾谢过国公。”
“是啊,国公乃所有商贾的恩人。”郑重高兴的说。
“本官志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然平等对待所有人。”赵牧正色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郑重,韩裘,郭跃等商贾斟酌着赵牧的话。
少时,韩裘谦逊的说:“国公志存高远,乃吾辈楷模。”
“是啊,郑某自叹不如。”
闲谈中,郑重等打探些许细枝末节问题,各个欢喜雀跃离去。
他们把从赵牧身上获悉的消息传遍长安。
整个长安内,不论是否与赵牧有过节的商人,或与赵牧来往密切的商人,纷纷派遣儿子前往楚国公府,或计划前往骊山书院求学。
商贾四处奔波时,已有部分商贾在长安举行捐款仪式,募捐的几万贯钱皆赠予朝廷。
关键有商贾为答谢李世民,中秋前,特意打造金月饼送进皇宫。
立正殿,李世民收到商贾募捐的银钱,和精心锻造的礼物,整个人龙颜大悦,越发期待科举选拔的人才。
楚国公府。
几日间,赵牧迎来送往。
赵牧派家丁把所有礼物原封不动退回去。
终于清净,闲暇,他的心思转向置办中秋过节的货物。
这是他来大唐过的首个中秋,对林岚萱,阮云裳,杨青萝而言,也是四处奔波,四海为家,终于稳定下来过的第一个中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计划着陪着几人。
至于黛丽丝,则没法领会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