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自成知道罗汝才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胸无大志,但从之前在信阳时抢下主攻任务,再到这时候争抢在联军内的发言权,都显露罗汝才的心思想法还是不少。

“曹哥说得很对,事关将士的性命,玉峰做的实在太不对,太不像话了。”李自成先重重批评了田见秀的这种做法,但旋即话锋一转道,“不过事情也实在没必要做的太绝,我们奔楚只是声东击西,最后还要回到河南,若不能得到饥民信重依附,未来大事决计不成。我想补之的法子还是比较中肯,只是耽误时间多些。”

罗汝才刚要出口反对,李自成便又跟着说:“我看这样吧,弃置金银说不定反让流民小贩更觉得我们手里有钱,不愿离开。还是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左兵即将来此,吓唬吓唬就得了。”

李自成素来的为人是开诚布公,以至诚示人。但自从牛金星投奔闯营以后,他每天都给李自成讲经一章、史一则,让为人质朴的老李也越来越习惯使用权谋和诈术。

李过不知道这是好的变化还是坏的变化,但毫无疑问,随着闯军的不断壮大起来,他的那些老朋友,闯营中的许多将领,都正在发生着变化。

毕竟大家不可能永远都是商洛山中的那种状态。

李过无可无不可,罗汝才最终也觉得李自成的办法还算可以,确实比直接派兵驱逐好些。而且这个问题毕竟不算什么特别大、特别严重的问题,罗汝才也感到没必要在这种小事和李自成争执,以免影响曹营的整个地位。

等到李过和罗汝才都走了以后,牛金星才对李自成说道:“元帅,玉帅的兵略不合时宜处极多,所谓慈不掌兵,是不是应该……”

牛金星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却很明显,无非就是田见秀的性格并不适合充任中标总哨的地位。

最适合田见秀的位置,其实还是主管后勤的典粮饷、典军需吧。

但李自成却另有打算,他摇摇头,缓声道:“我知道玉峰不适合这个位置,本来中标总哨应该让捷轩来出任,最合适不过。可是捷轩牺牲了以后,闯营里玉峰和补之两伙人隐然对立起来,补之是我的侄子也是我的兄弟,我不能太偏袒他,还是要维持玉峰的地位,才能显得闯营并不用人唯亲。”

牛金星知道李自成对闯营各部依旧拥有着极高的主导权和影响力,田见秀、袁宗第、李双喜和李过、刘芳亮、李来亨这两派其实也全然称不上是到了泾渭分明,形成两派的地步。

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李自成不想显得用人唯亲吗?

牛金星不置可否,还是李过和李来亨父子两人的实力、威望、地位上升太快呢?

李来亨……

恐怕李自成还是留了一些余光在少虎帅的身上吧!

牛金星可以猜测出这些,但他绝不会直接说出来,也觉得还不到自己参与到这种事情里头的好时机——当然,对整个闯营来说,现在都还没到可以搞派系的时机和地步。

不提也罢!

李来亨自然是不知道因为他反对田见秀山寨亲附饥民商贩的这件事,使得李自成、罗汝才、田见秀、李过、牛金星个人都产生了不少小心思。

他虽然权谋自用,在和闯营诸将相处的时候也经常算尽心机。但李来亨总体上还是会觉得闯营诸将皆无他肠,都是些磊落的简单汉子,并未真正意识到一点:会学会权谋的,不光只有他李来亨一人。

西平以北即汝水,过了汝水便属于傅宗龙倚为靠山的襄、郾防线了。方圆数十里内,一眼是望不到边儿的军帐、营垒和城池,还有数量更多的旗帜和马群,到处是萧萧马嘶、鼓角互应,还有许多民夫在拆毁城外的民宅,以免义军使用民宅掩护攻城。

除此以外,贺人龙还自作主张,未免义军的探子细作混在流民中跑过来,派出多队骑兵分路搜杀、沿途清剿流民队伍。

他准备的很周全,这些骑兵队伍驱、杀完路上的流民后,又顺手烧毁襄城、郾城南面的十多处村庄,以免闯曹联军可以利用这些村庄的人力、物力。

闯曹联军佯攻信阳左良玉以后,急速北转,直扑郾城的动向已经传的到处都是了。傅宗龙惊叹出口:“流贼果攻襄、郾也!”

他为自己按兵不动、坚守城垣的远见目光感到宽慰和满足,还好还好没有被贼寇佯攻信阳的攻势所诱骗南下,果然还是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最安稳可靠。

傅宗龙对闯曹联军的来袭这回倒并不惧怕了,一是他手中有四万兵力,且多为能战的精兵;二是高名衡在开封、洛阳、襄城等处大开拷掠,狠狠搜刮了一群没有靠山的商户,帮他凑到了暂时可以喂饱贺疯子的饷银。

最后一点,则是傅宗龙觉得流寇先南下佯攻左良玉,再突然北上试图趁着官军不备突袭郾城的战术,虽然有一点高明兵法的模样,但毕竟还是太粗糙了一些。

自从嘉靖、隆庆以来,前有北虏南倭之患,后有东北女真兴起,文人对兵学的关注确实是日益加强。如理学家王廷相主张的那样,“文事武备,兼而有之,斯儒者之实学也”,确实使得晚明文人中出现了不少傅宗龙这样“知兵”或者自诩“知兵”的人物。

崇祯九年的时候几社士子还合作出了一本叫《兵家言》的兵书,盛言所谓取古代各家兵书,合为一体,但其实不过“各以己意论之”、“大皆妄言臆说”,中二病的成分比孙吴的成分高太多啦。

这种所谓的“文武兼资”、所谓的尚武习兵事的风气,虽然也培育出了像陈子龙这样的英雄,但更多地还是培育出了一大群“妄言臆说”但却自信心爆棚的青年士人来。

不过相比之下,傅宗龙在明末所谓“习兵事”、“知戎事”的文人里,确实算是第一梯队人物。好歹傅宗龙在天启年间,就亲自参与了平定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的战事,并确确实实立下不少功劳,为天启和崇祯皇帝,裱糊上了大明江山的这处破洞。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傅宗龙采取屯守策战术,派兵占领河流,控制险峻要点,根据渡口的大小,分别设置大小水寨,挖深沟,筑高台,设立烽火台、炮台的结硬寨打法,可以对贵州的土司生效,可对义军就真的……差的有些多了。

汝水奔流!

多达两万战兵以上的闯曹联军,正在急渡而过。步卒们搭了不少浮桥,骑兵则直接踏马冲了过去,李来亨也骑着一匹枣红色的战马涉在河流中,他手上马鞭的一头垂了下来,已经没在水中。

“北渡、北渡,所有人立即渡过汝水,急攻郾城!”

李来亨听到郝摇旗在队伍的前面大声嚷嚷着所有人快渡河、快渡河,突然想起了乐府古辞中公无渡河的那一段。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只不过公无渡河是疯癫的狂夫不顾劝阻,非要披发提壶涉河而渡的故事。

而义军北渡汝水,直击郾城,则是一个充满算计的战术动作。

若说疯狂的地方……

“奔楚,奔楚,现在还是在走,还没开始奔起来呢!”

(本章完)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三路异世之帝王路系统再拉也得用着隋末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世子贤婿,快请上位!异世权谋:重生智者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嫡妻难惹九龙夺嫡:废材成皇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三国:开局杀穿曹营,看呆刘皇叔开局十万两米壮汉,我含泪登基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三国:腐烂行尸,走肉国度!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穿越之农家小憨娃大志向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大唐天下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带着沙雕系统在古代开启工业革命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清之祸害补天前传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穿越市井之妃要当家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大明:官居天子废除昏君踪影:马踏诸国铸无上凶名圣人齐出,华夏人杰进修班开课了魏臣大炎帝国,吾济苍生大乾暴君万界之我是演员大人,得加钱大秦之召唤群雄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金融帝国之宋归女帝的内阁首辅绛色大宋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江山名士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