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儿子女儿都过继出去后,他自己一个人和母亲去衙门先斩后奏和离就好了。
是的,女儿也要一并过继出去。
想着自己的任务,福子笑了。
回到自己房间里,锁好门,就进了空间。
先是好好的洗了澡。
没有牙刷、香皂的话,就古代的这些洗漱用品,她觉得就没有干净过。
然后赶紧吃了‘晚饭’水果。
这天父亲没有回家。
福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好好地睡了一个好觉。
唉,昨天这时候还在宫里小心谨慎地当奴才侍候着人呢,今天自由自在地在自己家里随便侧着、卧着、伸胳膊撂腿的睡觉。
难怪人说‘宁为自由故,爱情生命皆可抛’呢。
第二天,睡到了自然醒。
福子整理好了自己,就去了母亲的主院,陪着母亲说话。
“额娘,父亲昨天为什么没有回来?”
“你父亲这段时间好像是换了差事,经常值晚班。
估摸着这会子应该回来了。
不过,他回来都是想到周姨娘屋里去。
看看,说到他他就到了。瞧,你父亲过来了。”
福子这时也听到了走路的脚步声。
随着不算那么大力的推门声,一个红脸汉子进了屋子。
母亲慢悠悠地站了起来,“老爷,可吃过早膳了?”
父亲没有回答母亲的话,只是进屋后,一边往主位上走,一边侧头看着福子。
“你怎么回事?怎么回来了?”
“见过父亲。”
福子等父亲坐下,对着父亲行了一礼,然后起身又退回了自己的座位说:“父亲,昨天我的脸好像是过敏了,并且还有点传染,所以,内务府就把我给退回来了。”
“传染?什么病传染?”
“哦,宫里的花啊香料什么的多,可能是什么花过敏了吧。”
这时,父亲也看到了自己脸上有点红,于是说:“回来就回来吧,好好在家里待着。
等我最近留心,有合适的好个好人家把你嫁了。”
这时,母亲就去内室不知干什么去了。
整个厅堂里就她和父亲两个人。
于是,福子就对父亲的脑电波进行了一番操作,暗示父亲把自己和哥哥过继给那个早就死了的叔叔,一定要说服祖父做到。
然后等过继之事在族谱和官府都办理好之后,在一个人和母亲去办理和离。
让母亲照顾哥哥和自己。
这样,就能把爱妾周姨娘给扶正,周姨娘的那个出息的大儿子成了嫡子的话,前途不可限量。
这是一举三得的事。
一是嫡子还是嫡子,只不过是叔叔家的嫡子。
二是自己看中的聪明的二儿子也成为了嫡子,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三是李佳氏被和离出去,既能照顾自己的一对过继出去的儿女,
又能更好地撇清他和李佳氏的关系。
毕竟现在朝堂上,新皇对先太子一系的人的打压还在继续。
李佳氏作为太子的嫡系下属,新皇是不会重用的。
反复暗示了两遍,福子看自己的这个父亲晃了晃脑袋,皱眉思考着什么。
随即,也没说话,就看着绷紧了嘴巴出去了。
估计,是去主宅做祖父工作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就看见每次父亲回来,都去周姨娘的院子里。
两人嘀嘀咕咕,然后父亲不断地去主宅。
福子也没有隐身跟着这个父亲各处查看,反正她知道,有了暗示,加上两人从心底深处对自己母子三人的排斥,事情肯定会成的。
估计也就是祖父那里,觉得过继出去的是唯一的嫡子而不满意罢了。
毕竟,从来就没有在有庶子存在的情况下,把嫡子、并且还是唯一的嫡子过继出去的道理。
果然,经过了十多天的攻克,主宅那边终于同意了。
那天,父亲休沐。
自己和哥哥随着父亲去了祖宅。
福子看着这个祖父,也是脸蛋黑红黑红的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
看起来一点也不老,眼神犀利,身材壮硕。
祖父只是看了福子一眼,就看向哥哥。
“你父亲跟你们说了过继的事了吗?”
哥哥:“没说,不过我听说了一点消息。”
祖父看了父亲一眼。
父亲摸了摸鼻子,他忘记跟自己的两个嫡子嫡女说了。
祖父:“是这样的,你们的叔叔战死在战场上,他没有成亲,也没有个一儿半女的。
你们父亲的意思是把你们俩人过继到你们叔叔的名下,这样你们还是咱们乌库氏的人。你们意下如何?”
有了福子的提示,哥哥装作很受伤的样子。
“父亲,您真的、、、、真的决定了吗?”
父亲有点不敢看儿子的眼睛。
他支吾了一会,还是果断地说:“把你们过继到叔叔名下,你们还是嫡出,而你们的弟弟们,却也能成为嫡子。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哥哥低头想了很久后,抬头眼眶红红地说:“既然父亲决定了,我们就听父亲的。”
祖父看起来也是被父亲说服了,他说:“你们过继到你们叔叔名下也好,你们叔叔按例,能分到的财产也都可以给你们。
这样,房子是你们伯父占用了,祖父就把他的财产折成银子给你们。”
哥哥点头。
事情就这样定了。
从头到尾,都没人问过福子的意见。
于是,当天就开祠堂,请了族长和族老过来,把哥哥乌库清远和自己乌库有福正式过继到了六房、也就是那个战死的叔叔名下。
哥哥成了六房的房主了。
现在六房自成一房,有哥哥和自己这个妹妹两个人。
其实,整个乌库一族的人都知道,哥哥和自己被家族放弃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初除了父亲因为母亲的原因被分家出来,
祖父还和几个伯父叔叔们没有分家,在一起过日子。
而哥哥和自己虽然被过继过来了,但祖父却没有说让自己兄妹住进主宅这个大家庭。
这被放弃的意味太明显了。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可那又如何,这正是自己娘三个所希望的。
匆匆办好了过继手续,衙门那里也去登记好后,父亲就和母亲正式和离了。
待到手续办好,母亲带着嫁妆搬到了母亲的一个嫁妆里的三进宅子的时候,主宅里祖父等一众人才知道。
当然,知道父亲和离的同时,父亲也请求祖父把周姨娘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