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善依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苏悯贤的营帐,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荆棘之上,满心的期待如绚丽的泡沫般“啪”地破碎,只剩下满心的失落与不甘。她的身影在营帐间狭窄且昏暗的小道上显得格外落寞,低垂的双肩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担,被辜负的信任、未竟的大业,都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
回到自己的营帐,叶善依无力地坐在案几前,目光呆滞地望着前方,眼神空洞而又迷茫,好似被抽去了灵魂。脑海中不断回荡着苏悯贤那句“此事容我再想想”,声音在寂静的营帐里反复回响,就像一把钝刀,一下又一下地割着她的心。她深知,苏悯贤对冷幽凝的感情早已根深蒂固,如同盘绕在心底的粗壮藤蔓,仅凭这些证据,想要让他立刻醒悟,实在太过困难,可她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走向覆灭?
此后的日子里,苏悯贤对叶善依愈发冷淡,态度的转变如同寒冬的骤雪,冰冷刺骨。议事时,即便叶善依提出精妙绝伦、切中要害的战略见解,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苏悯贤也只是随意点头,眼神中满是敷衍,仿佛叶善依所说的一切都不过是无关紧要的琐碎之言。曾经,苏悯贤对叶善依的建议言听计从,每逢战事,都会与她彻夜长谈,烛光摇曳下,两人共同谋划,眼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可如今,那些信任与尊重仿佛从未存在过,只剩陌生与疏离。
有一次,将领们齐聚一堂,商讨应对敌军新一轮进攻的策略。营帐内气氛凝重,地图摊开在众人面前,叶善依站在地图前,手持一根细棍,详细分析着敌军的行军路线,提出在山谷设伏的计划。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将敌军的动向、我方的优势劣势、设伏的具体位置和时机,都阐述得清清楚楚,切实可行。可苏悯贤却心不在焉,眼神游离,时不时望向营帐外,神色中带着一丝焦急与期待,似乎在期盼着冷幽凝的出现。待叶善依说完,他只是淡淡地说:“再议吧,或许还有更好的办法。”那语气就像一阵冷风,瞬间吹散了众人的热情,留下叶善依和其他将领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与无奈。
而冷幽凝,察觉到苏悯贤对叶善依的疏远后,愈发肆无忌惮,如同一只狡黠的狐狸,露出了锋利的獠牙。她不仅在苏悯贤面前诋毁叶善依,添油加醋地描述着叶善依的“恶行”,还在军营中散布谣言,说叶善依心怀不轨,嫉妒苏悯贤对她的宠爱,故意编造谎言污蔑她。这些谣言如病毒般在军营中迅速传播,士兵们私下里议论纷纷,看向叶善依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怀疑与疏离。
一天,叶善依在军营中路过,几个士兵正围在角落里小声议论。“听说了吗?叶先生好像一直在针对冷姑娘,也不知道安的什么心。”一个士兵压低声音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与警惕。“是啊,之前还闹到将军那里,说不定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另一个士兵附和着,脸上露出怀疑的神色。叶善依听着这些议论,心中一阵刺痛,仿佛被无数根针扎入心脏。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心为了军队和苏悯贤,呕心沥血,却落得如此下场,被众人误解,被信任的人抛弃。
面对众人的误解和冷遇,叶善依没有退缩,她的眼神中反而燃起了更加坚定的火焰。她坚信真相终会大白,冷幽凝的真面目迟早会被揭露,就像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于是,她更加努力地收集证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暗中跟踪冷幽凝,在深夜的营帐间穿梭,像一只敏捷的夜猫。她发现冷幽凝又多次与神秘人密会,每次密会时都神色紧张,眼神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交谈结束后,神秘人便迅速消失在夜色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叶善依将这些新发现一一记录下来,她的手微微颤抖,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期待。她期待着有一天,能拿着这些铁证,让苏悯贤彻底认清冷幽凝的本质,挽救这支摇摇欲坠的军队和即将崩塌的大业。哪怕前路荆棘丛生,被误解的痛苦如影随形,她也绝不放弃,因为她的心中,始终装着天下苍生,装着那个曾经意气风发、心怀壮志的苏悯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