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的别名有:
1.五花龙骨:因表面有蓝灰色及红棕色花纹,类似大理石条纹而得名。
2.青化龙骨:颜色上可能偏向青色或有青色纹理。
3.花龙骨:指的是龙骨表面有花纹或纹理。
4.白龙骨:颜色呈白色。
5.粉龙骨:质地细腻如粉质。
6.土龙骨:强调其为土中挖掘出的化石。
7.陆虎遗生: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别名。
8.那伽骨:可能与龙骨的形状或传说有关。
9.生龙骨:指未经煅烧的龙骨。
10.煅龙骨:指经过煅烧后的龙骨,具有更强的收敛作用。
功效作用
1.镇惊安神:可用于治疗心神不宁、惊痫癫狂、失眠多梦等症状,有镇静催眠的作用,能增加戊巴比妥钠催眠率。
2.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症,常与代赭石、生白芍等同用。
3.收敛固涩:可用于治疗多种滑脱证,如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还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脱肛等。
4.生肌敛疮:外用可治疗疮疡久溃不敛、湿疮流水、阴汗瘙痒等,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禁忌
1.湿热积滞者:体内有湿热、实邪者忌服,如湿热痢疾、湿热泄泻等患者不宜使用。
2.孕妇、儿童:慎用,孕妇使用可能会影响胎儿,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使用时需谨慎。
3.不宜过量:用量一般不宜超过30g,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4.饮食禁忌:不宜与鱼同服,也不宜与四环素类药物同用。
中医药理
1.成分: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尚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
2.归经:入心、肝、肾、大肠经。
3.性味:甘、涩,平。
4.作用: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促凝血等作用,能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兴奋。
在使用龙骨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
《龙骨的食用方法》
炖汤
1.玉米龙骨汤:将龙骨500克剁段飞水,玉米棒1根洗净切块,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烧开后打去浮沫,倒入沙锅内,加料酒、葱姜片,小火炖40分钟,再加盐、鸡精、胡椒粉炖10分钟即可。此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2.龙骨莲藕汤:龙骨洗净后用清水与花雕浸泡15分钟,莲藕去皮切块,薏米提前浸泡1小时,枸杞、红枣洗净。砂锅中放足量水,水烧开后放入龙骨,待水再次烧滚,放入其他食材炖煮即可。
3.葛根五指毛桃炖龙骨:把葛根、五指毛桃与龙骨一起炖煮,可使汤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一定的药用功效,如祛湿、健脾等。
煮粥
1.阿胶龙骨粥:先煎龙骨及艾叶,去渣取汁,后入糯米煮粥,临熟时将捣碎的阿胶放入粥中搅匀令烊化。空腹服食,可养血、止血、安胎,用于治疗血虚失养、冲任虚寒而致的妊娠胎动不安等症。
烤制
1.烤龙骨:选择肉多的龙骨,前一夜提前用奥尔良烤粉腌渍,烤箱预热后,龙骨包裹在锡纸中先闷烤20分钟,180度上下火;打开锡纸,刷一次奥尔良汁水,裸烤5分钟;给龙骨肉身刷黄油,裸烤5-6分钟,210度上火;撒芝士后再放入烤炉180度烤3分钟即可,出炉后可搭配酸泡菜和泡菜汁。
蒸煮
1.龙骨鸡蛋:将龙骨研为细末,分作6份,鸡蛋打1小孔,每个鸡蛋内放1份,面饼糊口蒸熟,每日早晨空腹服1个,连服6个,可用于治疗元气不固型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症。
注意事项
1.龙骨在食用前需确保其来源合法合规,并且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烹饪,以确保食品安全。
2.不同的食用方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和体质,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用方式。
3.在烹饪过程中,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调料,如盐、胡椒粉、鸡精、料酒、葱、姜等,以提升菜肴的口感。
《龙骨的丹方》
孔圣枕中丹
1.出处: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
2.组成:制龟板、生龙骨、远志、石菖蒲。
3.功效: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健忘、失眠、心悸、心慌、胆怯、潮热、盗汗、耳鸣等。
4.用法:四味药按照1:1:1:1的比例做成药末,每天3次,每次3克,用黄酒送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出处:《伤寒论》。
2.组成: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牡蛎、大枣。
3.功效: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
4.主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现用于癫痫、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病等见有胸满烦惊为主证者。